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艾馬爾·哈姆達爾德、王亨、張立、洪豔紅):一度被稱為“火線”的喀布林到坎大哈公路在過去二十年的戰爭中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充滿血腥的“死亡公路”。儘管戰爭期間不少為外國軍隊服務的承包商奔波往返於這條公路,並稱其為“黃金之路”,但路上暗藏的各種爆炸物、隨時可能發生的襲擊和衝突卻讓公路沿線危機四伏,曾有數千人殞命或重傷於此。
喀布林—坎大哈公路在過去二十年的戰爭中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充滿血腥的“死亡公路”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進入首都喀布林,美軍撤離阿富汗,長達20年之久的美對阿所謂的“反恐戰爭”宣告結束。喀坎公路正是塔利班從南部進入喀布林的重要通道。9月宣佈組建的阿塔臨時政府一面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與援助,一面著手國內的戰後重建事務。阿國內一片百廢待興的景象。
臨近年末,阿富汗各地家園重建的情況怎樣了?日前,總檯報道員艾馬爾·哈姆達爾德沿著這條曾經的“死亡公路”進行了一番探訪。
從喀布林向坎大哈方向行進所經過的首個大型哨卡,被稱為“喀布林門戶”
哨卡周圍,隨處可見遺留下的軍裝、防彈背心以及炮彈殘片。
汽車駛出喀布林,經瓦爾達克省首府邁丹市向坎大哈方向行進。途中,艾馬爾經過了被稱為“喀布林門戶”的一座大型哨卡。這座哨卡距離最近的民居僅50米,周圍隨處可見戰時遺留下的軍裝、防彈背心以及炮彈殘片。石縫間還夾著一面殘破的阿富汗國旗,在陽光下已有些褪色。
儘管可能有殘留的爆炸物,仍然有附近村子的孩子們在這兒撿拾樹枝,為過冬做準備。
哨卡附近村子裡一位名叫扎比胡拉的男孩說:“我們在戰爭中失去了很多。”
男孩兒扎比胡拉說:“我們在戰爭中失去了很多,無數人在戰爭中死去。如果沒有外國人的侵略,沒有戰爭,阿富汗應該是非常強大的國家,擁有先進的機器,美麗的祖母綠寶石。我們今天遭受的這些都是因為戰爭,都是外國人侵略造成的。”
在2020年的一次襲擊中,村民易希·汗(圖右)的妻子被炸身亡,5個孩子有4個受了傷。
戰爭給孩子們留下的,還有心靈上的創傷。走進公路附近的一戶人家,孩子們初見記者時把攝像機誤認為是武器,顯得非常緊張。他們的父親易希·汗說,孩子的母親在2020年8月的一次襲擊中被炸身亡,家裡的五個孩子四個受了傷。頭部受傷的孩子至今還容易受到驚嚇,一個女兒在家中玩耍時被流彈炸傷手指,落下終身殘疾。
經過一個村子的市集時,記者看到一家藥店,這家藥店幾乎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子彈的痕跡。藥店老闆胡馬雍醫生說,他堅持營業了30年,交火時他就躲在角落裡,眼看著一顆顆子彈擊穿藥瓶。一次次目睹戰爭導致人員傷亡的經歷,給他留下太多傷心的回憶。
胡馬雍醫生說:“回憶總是讓人心痛,記得有一次一輛警車飛馳而來,司機受了傷,車子撞在商鋪外牆上,他的血沿著車門縫隙流出來。為什麼一個國家要侵略另一個國家?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目的是什麼?”
米力凱爾村一處被廢棄的房子,圍牆背後的斷壁殘垣讓人心情沉重。
在距離喀布林75公里的瓦爾達克省米力凱爾村,一條坑坑窪窪的小路旁,殘存著一座被炮彈擊中後失去屋項的房子。繪著彩圖的牆壁上留著的詩句讓人不禁聯想到曾住在這裡的一家人多麼地熱愛生活。只是,如今房子的主人已不知去向。
深秋時節的阿富汗天氣已經轉冷。在滿是殘垣斷壁的村落中,一些村民正加緊重建家園。
村民說: “我無處可去,我的家全毀了。目前我只能一邊工作,一邊趁著休息的時候重新蓋房子。”
部落長老扎馬魯德·哈塔爾納克告訴記者,除了毀滅和死亡,戰爭沒有帶來任何饋贈。過去二十年裡,我們這裡有數百座房子被毀,五六百人殉難,三四百人受傷或致殘。
走過蜿蜒曲折的小路,記者去探訪一所山腰上的學校。村裡的學校因戰火而關閉,孩子們只能每天徒步前往離家更遠一些的這一所山間學校。山上的氣溫更低,一年級的同學們席地而坐以冰凍的土地當桌子參加考試,手已經凍紅了。
過去的二十年來,國際社會對阿富汗的教育援助高達數百萬美元,然而,這座位於首都喀布林附近的學校裡依然沒有課桌,沒有課本,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老師。
當地的部落長老們聯名寫了一封信,希望透過記者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申請修建一所女子小學。
當地部落長老們寫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聯名信
公路的延伸本來可以促進文明的傳遞,然而“死亡公路”之旅卻讓記者清楚地感受到普通人在戰爭中所承受的不幸與痛苦。就在阿富汗人民艱難重建家園的時候,在阿富汗進行了20年戰爭的美國,卻在召集盟友召開所謂的“民主峰會”。看著被美軍以反恐為由、在所謂“精準打擊”下失去親人的無辜阿富汗百姓們那絕望的眼神,看著他們在重重困難之下努力重建自己的家園,卻還要面對美國的百般刁難、凍結資金等行為,人們不禁想問:這難道就是美國人向世界兜售的“民主”嗎?
胡馬雍醫生說:“我時常想,他們為什麼要佔領、壓迫甚至掠奪另一個國家,然後又匆匆逃走。對於所有美國在阿富汗造的孽,他們應該捫心自問,為什麼要這樣損人不利己。”
獨自拉扯五個孩子的易希·汗說:“希望我們能有和平和安寧,就像現在這樣平靜地生活。不管白天還是夜晚,每天24小時都安全。”
米利凱爾村學校校長說:“請幫助我把呼聲傳遞到國際社會,為我們提供接受教育的可能,特別是讓女孩們能讀書上學。她們盼望著學校明天就能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