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偉大的革命鬥爭中,人民解放軍經歷了由小到大,從弱變強的演變過程,從1928年南昌起義的幾萬人,到1949年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軍誕生了一大批英勇的部隊。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反對外來侵略戰爭結束後,解放軍的威名傳之四海,一度被世界公認為世界上陸軍最能打的部隊。
而其中被我軍公認的陸軍“王牌部隊”卻僅有四支部隊,且都來自第四野戰軍,號稱林彪手下的四隻虎,他們分別是第43軍、40軍、39軍、38軍。
他們從東北長白山邊一直到祖國南路邊陲,從北到南一路橫掃,從無敵手。一支小小的軍號響起,敵人便膽邊生寒,鬥志全無。
那麼這四支部隊具體有哪些傲人的戰績呢?而他們之中誰才能稱得上解放軍陸軍第一王牌軍呢?
浴火先鋒的43軍
軍隊極其重視傳統,東北野戰軍的組成是由關內八路軍,新四軍一部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組成的。而縱觀整個革命鬥爭歷史,43軍的資格是最老的,稱為一句“老大哥”是不過分的。
43軍的127師最前身是北伐鐵軍,也就是“葉挺獨立團”的一部,這是我黨掌握的第一支正規部隊力量。
1927年各地舉行的武裝起義,部隊組成成員大多是組織起來的農民,煤礦工人,戰鬥力沒法和南昌起義的部隊相比,葉挺獨立團軍官清一色黃埔軍校畢業,士兵無論是單兵作戰還是組織成規模的大戰都極為強悍。
後來這支部隊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匯合後被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簡稱為“紅四軍”,在成軍初期,由朱總司令任軍長,毛主席任黨代表,歷史上著名的“朱毛”紅軍由此而來。
僅有這樣的“老資格”,在殘酷的革命鬥爭中是遠遠夠不上“王牌軍”這個稱號的,毛主席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
在紅色革命的年代,檢驗部隊的唯一標準就是“能打勝仗”。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後,已經改編為紅2師的“紅四軍”擔任前衛師之一,為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作開路前鋒,其中著名的飛奪瀘定橋、智取遵義城、突破天險臘子口等具有關鍵意義的戰役,紅2師都參與其中。
其中突破天險臘子口戰鬥極具關鍵,爬雪山、過草地、歷經重大艱難險阻長途跋涉北上的中央紅軍來到長征的最後一道關口——臘子口。
過了臘子口紅軍就能順利進入甘肅境內,從而順利進入陝甘地區。而擋在紅軍面前的臘子口地勢極為險要,四處都是高山,唯有中間一條狹小的通道能夠透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堪稱天險。
此時的紅軍面臨著後有川軍“追剿”、周邊有土司軍隊以及胡宗南主力的嚴峻形勢,若不能儘快突破臘子口,將會陷入被敵合圍的境地,甚至連掉頭南下,重回草地的可能都斷盡。
負責開路任務的紅四團,集中重火力向臘子口發動猛攻,同時組成十幾人的敢死隊趁夜色爬上高山繞到敵人後方,前後夾擊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終將天險臘子口突破。
前路總指揮彭老總來到臘子口看到地上的子彈殼、手榴彈殼鋪滿一層又一層,仍不住感慨道:“真不知道,這仗是怎麼打下來的”。
紅2師的勇猛,以及強大的攻堅作戰能力最為著名的便是解放戰爭時期,為我軍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大城市的先河,由此43軍獲得了“攻堅老虎”的威名。
1947年6月,解放戰爭形勢陡然一變,解放軍開始戰略大反攻,將戰爭引向廣大國民黨統治區,這就意味著解放軍要從農村轉向城市,而長期在廣大農村地域開展鬥爭的人民軍隊沒有奪取大城市的經驗。
43軍憑藉著自己強大的攻堅能力,在此中脫穎而出。在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堅作戰中積累了大量的城市攻堅作戰經驗,例如步炮協同,步坦協同等。
在第一次四平攻堅中,一改往前作戰打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發揚大膽穿插和孤軍作戰的精神在巷戰中奮勇拼搏,逐房逐屋的進行平推。
後來又陸續參加了平津戰役,兩廣追擊戰,解放海南等諸多戰役,從東北一直打到大西南。
令人遺憾的是解放海南一個月後,朝鮮戰爭爆發,43軍需要休整又因擔負西南剿匪任務,並沒有入朝作戰,但這並不影響43軍“浴血先鋒,攻堅老虎”解放軍王牌軍的稱號。
沒有和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交手,無疑是影響43軍成為第一王牌軍的因素。
軍隊中旋風,40軍
40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3縱,3縱的前身是由魯中軍區和冀熱遼軍區的老八路組成,歷史雖不如43軍那樣“老資格”,但40軍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戰將司令員韓先楚。
許世友將軍說打了一輩子的仗最佩服韓先楚。
1946年5月,解放戰爭最困難的時候,韓先楚率領3縱在鞍海戰役中,迫使敵軍1個師的兵力戰場起義。
1946年10月,新開嶺戰役中,開創東北戰場第一次全殲一個師的先河。
當時3縱剛包圍敵軍25師,周圍國民黨部隊便迅速圍了上來,3縱如果不能迅猛吃掉25師便面臨被反包圍的危險。
身為副司令的韓先楚堅持要打,司令員與副司令員意見不一,林彪同意了韓先楚的意見,結果一戰全殲敵25師,開創圍殲戰先河。
四保臨江中全殲敵精銳師又一團,而40軍最為著名的戰役是在1947年冬季作戰攻勢中的奇襲威遠堡。
此戰開創繞過敵軍重力部署開展長途奔襲的戰例,與毛主席十大軍事原則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不同的是,韓先楚先打敵人主力團,等把主力團吃掉以後,再打三個弱團。
此戰讓40軍獲稱“旋風部隊”的稱號,至今成為國防大學戰役學的經典案例。
在解放金門島戰役失敗後,韓先楚又憑藉自己的軍事才能一人,改變中央軍委在1950年年底解放海南島的決議,提前發動解放海南島戰役。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以“臺灣地位未定”阻擾我國內政。
這個時間僅距離海南島戰役結束一個月,韓先楚、40軍對我國解放事業具有重大貢獻,絲毫不能當“王牌軍”的稱號。
1950年11月4日抗美援朝打響,到1953年7月27日結束,40軍全程參與且是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
軍長溫玉成,韓先楚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兼第十九兵團司令員,40軍雖換了領導,但第一任司令員的作戰風格影響到了整支部隊。
第一次戰役初期,聯合國軍大膽冒進,打破了彭老總在清江川以北的德川、寧遠一帶建立防禦陣地阻擋聯合國軍,伺機殲敵的計劃。
速度極快的南韓第1師、韓6師一部越過原地防禦陣線,與“旋風部隊”最先達到的118師和120師迎頭相撞,發生激戰。
第一次出國作戰的40軍打得尤為英勇頑強,一頓手榴彈迫擊炮後,就開啟漫山遍野的百刃追殺戰,首戰告捷,打出了軍威,10月25日就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的紀念日。
旗開得勝後40軍乘勝追擊,一路破韓8師、美騎1師、美24師數道阻擊線,一直將聯合國軍趕至清川江邊。
在第一戰役中40軍,大放異彩,“旋風部隊”的稱號發揮到了極致。遺憾的是40軍遇到的南韓軍隊,相比美軍還是南韓軍隊是稍弱的。
此外就是在第二次戰役期間,40軍雖然打得依然迅猛,但是被38軍的鋒芒掩蓋,加上在陣地戰期間,40軍被宣傳得太少,使“他”在整個抗美援朝中表現不是最為“耀眼”。
外軍眼中耀眼的39軍
在外國軍事史上最為“耀眼”的當屬39軍,抗美援朝結束後,美、英、法等多國的軍事學校對39軍大幅介紹,並在每次戰役中特意詳細介紹。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雲山”戰鬥,我軍王牌對上美軍王牌美騎1師,王牌對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王牌”。
王牌對王牌,並且在“雲山”戰鬥中,39軍給予美騎1師重創,讓外國人記住了來自東方的力量。
39軍同樣是“老資格”,其前身是徐海東大將指揮過的紅25軍,是幾支長征隊伍中最先到達陝西的“工農紅軍”。
不僅如此,紅25軍從鄂豫皖蘇區主動退出,轉戰安徽、湖北、河南、甘肅、陝西五省,歷時10個月,途徑5000公里,部隊不僅沒有減員還增加了800多人。
可以說紅25軍是從鄂豫皖蘇區一路打到陝北的,在長期與中央失去的聯絡下,單獨作戰,面對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毫不懼色,更在長征中建立了鄂豫陝邊區,堪稱“百戰鐵軍”。
毛主席稱讚紅25軍的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下了大功,是長征的開路先鋒。
經過改編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先是改編為2縱,後又改編成為39軍,軍長吳信泉同樣是個“老資格”,1930年參軍的老紅軍了,原先擔任2縱6師師長,入朝後擔任39軍軍長。
39軍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6個軍之一,彭老總給39軍的任務是趕往雲山阻擊韓1師北進。
並不是與美騎1師交戰,可朝鮮11月的天氣已經極為寒冷,天空升起漫天雲霧,作戰視野極低。
1950年11月1日,39軍悄悄達到雲山完成對南韓1師的包圍後,便潛藏起來以待晚7時的總攻。
湊巧的是原本極底的視野,周圍的森林又突然燃起大火,沖天的煙霧加上原本的雲霧使39軍前沿觀察陣地的視野能見度低到極點。
下午5時,軍長吳信泉接到前沿報告,“南韓1師調動頻繁”,吳信泉是看不起南韓1師的,以為他們要跑。
到嘴的肉哪能有跑掉的道理,當即下令戰鬥提前發起,於是39軍便與早晨完成換防的美騎1師8團發生激戰。
直到39軍116師三個主力團突破外圍陣地,殺入城中才知敵手是美騎1師。
美騎1師是美軍中的王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建軍,擁有160餘年的歷史,在歷次戰鬥中一直擔任攻堅任務,是美軍引以為傲的“天之驕子”。
狹路相逢勇者勝,39軍可不管你是“天之驕子”,打得就是你的王牌軍;在漫山遍野的軍號和哨子中,39軍發動迅猛的近戰,騎兵1師第8團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打法。
一時不能適應,手忙腳亂下,陣地很快被116軍突破,嘹亮的衝鋒號聲一遍遍地在美軍耳邊盤旋,8團的戰鬥意志一下被摧地蕩然無存。
急於突圍的騎1師8團,顧不得什麼叫有組織地撤退了,亂跑亂闖,慌亂不堪。美騎1師師長蓋伊無奈派出5團前往營救,希望在強大的空軍炮火下能夠將8團從火海中救出。
卻不想5團的十幾次猛烈進攻,空軍的狂轟亂炸甚至使用上燃燒彈都不能打破39軍的防禦。不僅如此,時間再拖下去,蓋伊自己也有被39包員圍殲的危險,最後只好扔下8團,獨自突圍,奪路而奔。
11月13日,被圍的美軍被39軍全數殲滅,11月6日,美軍直接撤銷了美騎1師8團3營的番號,而嘹亮的軍號聲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陰影,他們稱“它”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哪有什麼神秘的力量,不過美軍不可一世,號稱堅不可摧的戰鬥意志發動動搖倒是真的。
“雲山”戰鬥由此載入外國軍事學校軍事教材上,39軍的勇猛,“百戰鐵軍”的威名在他們心中留下重重一筆。
在第二次戰役中,39軍直接透過戰場喊話使美25師24團的一個黑人工兵全連115人集體戰場投降,美軍不得不改編獨立以來一貫的傳統,不再按照膚色編制隊伍。
萬歲軍,38軍
而相比39軍在外軍眼中的“兇名”,在國人眼中,38軍才是抗美援朝中那顆夜空中最耀眼的星。
因為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被彭老總電報嘉獎“38軍萬歲”,由此38軍獲稱“萬歲軍”!
在解放戰爭時期,38軍常常作為後備軍,硬仗打得不是很多,雖也轉戰千里,相對於43、40、39軍而言並無過多出彩之處。
38軍的威名是在整個抗美援朝中用鋼鐵般的意志以及頑強的作戰打出來的。
在第二次戰役中,為了完成彭老總阻擊敵軍“南逃北援”的戰役目標,38軍116軍不顧美軍空軍的狂轟亂炸,以及美軍的層層佈防,長途奔襲70餘里,率先穿插到三所裡,龍源裡,成功堵住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
不僅要面對“南逃”的美軍,還要面對“北援”的敵軍,116軍、38軍可謂是孤軍作戰。
為了撤退,美軍瘋狂地將成噸的炮彈傾斜到38軍陣地上,北援的美軍也如瘋狗般地向38軍發動猛烈攻擊。
處於南北夾擊之中的38軍陣地上,彈片橫飛,構築的堅固陣地被炸得如黃沙般鬆軟,但38軍絲毫不慫,像楔子一樣死死地釘在陣地上、與敵開展肉搏戰,白刃戰,與敵同歸於盡的場景在戰場上比比皆是。
在兩天兩夜的激烈作戰中,38軍不僅殲敵1萬餘人,繳獲大量的武器裝備,更是把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給“搞死”了,沃克在慌忙的撤退中,翻車身亡。
如果僅是這樣,38軍還足以讓彭老總贊為“萬歲軍”,接替沃克的李奇微想要馬上恢復攻勢,結果志願軍主動發動攻勢,38軍再次擔任重任,迅猛突破聯合國軍第一道防線外,還向敵軍腹地猛插20餘里。
志願軍一直打到“三七線”附近,還要組織潰兵再戰的李奇微,卻被潰兵裹挾南逃,氣得李奇微大罵南韓軍隊無能,為自己辯解。
不甘心的李奇微趁著志願軍遠征疲憊,補給不足之際,積極發動反攻,企圖越過漢江,攻入志願軍後方陣地,我們稱這次戰役為第四次戰役。
38軍再次站出來與50軍共同擔任斷後任務,這次戰役打得很辛苦,38軍與50軍在漢江南岸構築多道縱深防禦陣地。
而美軍集中兩個軍的兵力向38軍的防禦陣地作重點進攻,妄想在疲憊的38軍身上開啟突破口,雙方反覆爭奪陣地,38軍依靠鋼鐵般的意志死戰不退,硬是讓美軍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38軍頑強阻擊下,美軍寸步難行,平均每前進900米,就要付出上萬人的代價,38軍一戰三所裡,龍源裡,三戰漢江南岸,擔負的都是最硬的任務且是關乎全域性的任務。
怪不得彭老總在電報嘉獎中寫道:“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38軍萬歲”。
縱觀這四支部隊的輝煌戰績,個個都不遜色,戰鬥力精神以及戰鬥力個個碾壓敵手,要說誰才是第一王牌軍,是要分時間,地域,性質的。
毛主席說戰爭規律是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有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不能呆板地用於同一階段。
若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43軍的前身紅四軍是最強的,若是在萬里長征中39軍的前身紅25軍當屬最厲害的,而在解放戰爭中韓先楚率領的40軍則有重大貢獻,那麼由此而來抗美援朝中38軍“萬歲軍”,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