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是勇武精神的體現和象徵,因此在勳章、獎章、紀念碑等軍人榮譽的載體上,經常有刺刀的形象出現。相信很多人對中國刺刀的印象源於電影《中南海保鏢》裡的刺刀, 解放軍在苦練白刃戰這種思想下裝備了很多款有特色的刺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解放軍的利刃!
53式四稜刺:
1949年建國後,我軍成建制地裝備的第一款軍刺,就是隨著53式步騎槍列裝的摺疊、稜型槍刺。對於這種槍刺,許多抗戰時期的老八路對此並不陌生,在延安時期八路軍的無名氏馬步槍、八一式馬步槍也採用了類似設計。摺疊式刺刀是將刺刀鉸接在槍口下方或槍管一側,平時隨槍攜帶,使用時開啟,向前伸出並固定;用後向後折回、收起。不同在於53式的槍刺是向右摺疊,而八一是向下摺疊的。摺疊、稜型槍刺雖然剛度好、攜帶時不會丟失,但功能單一,在現代戰爭中幾乎派不上用場。
國產56式劍型刺刀:
56式劍型刺刀,俗稱“56式扁刺”。此刀和56式三稜刺刀通用,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刀身兩側開有寬血槽,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呈灰白色。不反光。刀後端帶有槍環和底座。此刀是目前所有現役56式半自動步槍正在裝備著的現役刺刀。我國除三軍儀仗隊和國旗班外幾乎每個城市的武警都裝備著這款刺刀。
56式可卸式刺刀:
這款刀是我國解放軍早期裝備的刺刀,自從仿造了蘇聯的AK-47以後,這款刺刀也是照搬了AK-47的刺刀原樣製作的!刀身為磷化處理,不反光。硬度高,刃口比其他刺刀要鋒利!刺刀可以安裝在眾多的槍上,只要是AK-47一樣的槍,無論哪個國家生產的,此刀都可以裝上。平時可以卸下做匕首用,拼刺刀時可以安裝在槍上,不過安裝過程比較繁瑣。
56式衝鋒槍三稜刺:
用於56式衝鋒槍和56-1型摺疊託步槍,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刺刀。刀身磷化處理,三稜型,尖端呈平口螺絲刀的形狀,短小強悍。可以和63式步槍槍刺通用。
56式三稜刺:
1965年以前生產的56式半自動步槍和原產SKS一樣,採用劍形、雙刃刺刀,兩面均開有血槽,為防止反光,其表面鍍有乳白色鉻。部隊用後發現這種刺刀存在剛度不足等缺點,加上當時作戰思想上強調“刺刀見紅”,所以後期生產的56式半自動步槍一律改用56式三稜刺,長度也由原來的312mm增加到380mm,其優點是剛度好、穿刺力大、殺傷力強。
56式三稜刺同後來63式自動步槍的對稱式三稜刺不同,與53式步騎槍的四稜刺也不相同,而是一種變截面刺刀,前端截面類似倒“T”字形,後端則近似圓柱形,尖端則接近平口螺絲刀的形狀,整體熱軋成型,血槽是直接軋製出來的,材料利用率高,機械效能好。
56式三稜軍刺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整刀經過熱處理,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上。三稜軍刺呈稜型,三面血槽。表面經過拋光處理,呈慘灰白色,不反光,也就不易暴露目標。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摺疊收起但一般是不會拆下來使用的。軍刺本身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稜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一般被稱為“刺”而不是“刀”。
56式三稜軍刺因實用性欠佳,除了捅人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用處,切割作用基本沒有,開發其他功能也較為困難,加之現代戰場戰鬥中拼刺作戰幾乎沒有,所以已被淘汰,我軍現裝備的81式及95式自動步槍的刺刀都是扁平的,56式三稜刺刀裝備的步槍只用作禮儀表演。
63式三稜刺:
裝於63式步槍上,採用回摺疊槍刺新式刺刀,首創了三稜刮式刺刀,大大提高了槍刺的強度、剛度和刺入深度,是我國最後一次使用的一款三稜刺。
56S式刺刀(紅):
裝配在56S步槍上,在隨後根據56衝開發的一系列變型槍、外貿槍中,所配備的刺刀,都或多或少地帶有AK的味道。
如86無託的刺刀固定結構就很像AK74的,這款刺刀幾乎是照抄,只是去掉了剪下駐筍的插孔而已,當然,玻璃鋼刀鞘上的多功能鑲嵌件也沒了。與之同樣式的還有一款黑色的裝配於北方公司出口北美使用SS109彈的84S5.56mm半自動步槍上。
81式刺刀:
配裝於81式和81-1式步槍上。81式在研製初期,對於刺刀是否從槍上拿下來還經過一番爭論。主張發揚刺刀見紅的勇敢精神的人反對拿下來,另一些人則主張拿下來。因為現代戰爭中拼刺的機會很少,但不是沒有,所以刺刀仍然需要,但要具有多種功能。最後定下的結論是:刺刀就是殺傷,裝到槍上是刺刀,卸下來當匕首就行了。所以81式的刺刀兼作匕首使用,但不具備其他功能。
81式刺刀作為一個獨立部件,由刺刀、刀鞘、掛帶組成。刀刃部分為劍形,不開刃口。它的刀板比較厚而且呈十字形,刀身除了繼續延用了56式三稜刺刀的稜型刺體,另外改進成為匕首式刺刀,可以卸下作為格鬥匕首使用。在刀身倆側直接壓制有一道縱向加強突筋,突筋兩邊呈凹形血槽,表面鍍乳白鉻。
刀柄為褐色塑膠柄。刀鞘為軍綠色塑膠殼,重量0.072kg。該刀的鋼度極好,雖說原設計不是多功能刺刀,但前線部隊經常把該刺刀用於挖、刨、攀登,撬開罐頭等。在同類型的單一功能刺刀中81式的殺傷效能要優於美國的M7和前蘇聯AK47刺刀,但是僅有匕首功能的刺刀是不能滿足現代戰場的作戰要求的。隨著95槍族列裝部隊,新型的QNL95刺刀也隨之裝備。81槍族也將逐步退役。
81式D91多用途刺刀:
為了改變81式7.62mm自動步槍匕首式刺刀的不足,我國參照美軍M9,為81式步槍試製了D91多用途刺刀。
它集匕首、鐵絲剪、鋼鋸、起子等多功能於一體,不僅是一件鋒利的武器,也是一把多用途的戰場工具。但因其體積質量較大,圓柱形握把不順手等原因,未能批次裝備。
87式多用途刺刀:
裝備我國87式步槍的刺刀,該刀除具有刺刀功能外,還有匕首、鋼鋸、鋼絲剪、螺釘起子、罐頭刀等功能,由於87式自動步槍裝備量稀少,所以87式刺刀十分罕見。1987年生產的這款步槍的刺刀成為中國刺刀由單功能轉為多功能的一個轉折點,之前的81式等刺刀都是單功能的刺刀和匕首,87式刺刀以後都是多功能的。
刺刀刀尖為雙刃,非常尖利,比M9式刺刀穿刺力要強很多。剪鐵絲的孔開在近刀身中間部位,可以最大限度的不影響刀身強度。刀鞘掛皮帶部位採用搭扣式,不需要解下腰帶就可以掛在腰帶上。刀鞘材質為金屬鞘,非常堅硬,汽車壓過也不會變形。刀身的鋸齒也很實用,可鋸可挫。刀身採用特種高碳鋼製作,硬度要比合金鋼高,可以達到60HRC以上。
95式多用途刺刀:
裝配於95式和03式突擊步槍上的多用途刺刀的設計,即是參照美國的M9刺刀,除基本需求的刺刀功能外,還可當成格鬥匕首與野外求生刀。
針對傳統刺刀功能單一,而未來將要面對更加複雜的戰爭局面,刺刀不僅要幫助士兵戰鬥,而且要協助士兵生存。1992年5月,新5.8mm班用槍族(定型後命名為95式5.8mm班用槍族)總師系統向軍方提出“研製以協助士兵戰場生存為主,拼刺為輔的多用途刺刀”,並請軍方單獨對多用途刺刀擬出戰技指標。這樣,多用途刺刀的戰技指標論證和刺刀的研製並行開始運作。經過多次選型,國內某廠按選定的刀型進入設計和試製。
1994年3月,軍方提出多用途刺刀戰技指標,隨後,95式多用途刺刀的樣刀隨槍進國家試驗基地徵求意見,又隨槍族一同進行設計定型試驗、部隊使用試驗等考核。1995年,多用途刺刀隨95式5.8mm班用槍族一起透過槍族系統設計定型。95式多用途刺刀雖然結構簡單,但由於功能要求高,因此在結構、選材、工藝處理等幾方面進行了多次技術攻關,才得以順利透過設計定型。
時至今日,以刺刀見紅著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也放棄了拚刺刀的戰術理念。現代刺刀的發展走上像瑞士刀一樣,講究多功能,而且要短小輕便、易於攜行。刺刀雖然在今日實戰上的重要性日益減小,但是仍是訓練部隊的一個重要課目,對培養體能,士兵的集體意識和殺氣,有很大的助益;就如同齊步走,踢正步一樣,永遠不會從部隊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