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陝西省寶雞市古稱陳倉,是關中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周朝和秦朝的發源地,寶雞境內埋葬有大量先秦時期的墓葬,出土了很多國寶級文物,其中以青銅器最為出名,不論質量還是數量,都位居全國之首,因此寶雞也被稱為“青銅器之鄉”。
為了保護豐富的地下文物遺存,寶雞市文物部門規定,市內土建工程動工前,施工方應該通知文物部門對現場進行勘探,以免地下文物遭到破壞。
1992年5月,位於寶雞市西南的益門鄉益門村準備修建一座電氣裝置廠,由於工地緊鄰茹家莊西周遺址南端,所以在施工前,寶雞市考古隊來到現場,對即將施工區域進行了仔細的勘探。
剛開始,考古隊從上到下都很興奮,期待著能發現商周時期的大型墓葬,要知道這一時期的墓葬,基本都有豐富的隨葬品,特別是青銅禮器,每一件都是國寶級的存在。
可經過一段時期的勘探,考古隊期待的大墓並沒有出現,他們只發現了兩座不起眼的“窮人”墓。之所以說是“窮人”墓,是因為這兩座墓實在是太小了,以二號墓為例,長2.8米,寬1.5米,整個墓室佔地面積僅有4平方米,還沒有現在當地一般百姓的墓葬大呢。
如此小的墓葬,一般埋葬的都是古代平民,墓中基本不會有什麼隨葬品,文化和歷史價值不大,考古隊都懶得去發掘。
在勘探工作完成後,並無新發現的考古隊將大部分隊員調到了別處,只是象徵性地留下幾位隊員,將那兩座毫不起眼“窮人”小墓發掘清理一下,以便電氣裝置廠能夠正常施工。
考古隊首先發掘清理了一號墓,與之前推斷的一樣,一號墓只是一個平民墓,僅出土了幾件陶罐、陶碗,幾乎沒有什麼價值。
有了一號墓的例子,考古隊員們對二號墓更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想著趕緊發掘清理一下,好去與大部隊會合,參加更加重要的發掘工作。但出於對考古工作的負責,在發掘二號墓時,考古隊仍按照流程,一步步地進行發掘清理。
誰也沒想到,這座不起眼的小墓,發掘開始之後,給考古隊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之喜……
首先,在勘探時,洛陽鏟從墓中帶出了大量的硃砂。在古代,硃砂具有防腐的作用,經常被放在古墓中使用,不過在封建社會,硃砂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要求,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使用,一般平民百姓根本不敢用。
例如著名的馬王堆漢墓,就曾使用硃砂防腐,因此墓主人屍體才能儲存完好。
二號墓不僅使用了硃砂,而且還厚達5釐米,這更讓考古隊感到驚訝。根據以往的發掘經驗,先秦時期的王公大墓,硃砂的使用厚度不過2—3釐米,為何這樣一座“窮人”小墓中,卻能使用厚達5釐米的硃砂呢?難道墓主人的身份另有隱情?
鑑於這一發現非比尋常,現場考古隊立刻將情況進行了上報,他們認為這座墓並非簡單的“窮人”小墓,希望能夠派經驗豐富的專家前來指導發掘工作。接到報告後,寶雞市考古隊立刻增派人手前往益門村,協助發掘二號墓。
人員到齊後,發掘工作繼續進行,有了之前的發現,考古隊員們在清理墓葬時更加仔細了起來。在發掘了將近5米深後,一位考古隊員發現了一件造型精美,並鑲嵌有玉石的黃金器物。俗話說“有錢難買金鑲玉”,這件金鑲玉的發現讓考古隊沸騰了,可接下來出土的文物,不僅更加珍貴,還改寫了歷史。
經過清理,考古隊發現這件金鑲玉是一把劍柄,而它的劍身並非商周時期流行的青銅,而是鐵。
我國的隕鐵使用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但人工冶鐵則出現春秋晚期,這說明這把金鐵結合的鐵劍是中國最早的一批鐵製品。
金鑲玉鐵劍出土後,一件又一件的金器、玉器、鐵器相繼出土,琳琅滿目的珍寶,讓現場的每一位考古隊員感到興奮。經過事後統計,在這座僅有4平米大小的墓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25件,其中包括105件金器和20件鐵器。
考古專家介紹說,105件金器包括金柄鐵劍、鴨首金帶扣、金環等,總重量超過3000克,也就是6斤多,這超過先秦眾多諸侯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先秦墓葬中,出土黃金最多的墓葬。經過國家文物委員會鑑定,益門村二號墓出土的金器,造型精美,紋飾華麗,是不可多得的國寶。
而墓中出土的20多件鐵器,以劍、刀為主,在冶鐵業剛剛出現的時期,這樣一座小墓中,就隨葬有如此眾多的鐵器,這說明在春秋時期,冶鐵業已經在西北地區普遍存在,對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文化有重要的意義。
發掘完成之後,一個最直接也最難以解答的問題,擺在了考古隊的面前,那就是這座墓葬的主人是誰?
由於墓中並沒有出土任何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資訊,因此考古專家只能從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上入手,來推斷墓葬的年代和墓主人的身份。
首先,從墓葬埋葬的土層和出土文物的紋飾、器型特點,考古專家斷定墓葬的年代是春秋晚期。至於墓主人的身份,專家表示這座墓葬的形制和隨葬品所呈現的資訊非常矛盾。
從墓葬的結構看,這樣一座只有4平米的小墓,墓主身份應該很一般,但普通人怎麼能夠擁有如此眾多的精美隨葬品,並捨得在死後全部埋入地下呢?要知道,在先秦墓葬中,即便是各國的諸侯墓中,也不會隨葬如此多的金器和鐵器。
“墓主”身份令人搖頭
就在研究陷入僵局時,一位專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認為益門村二號墓與其說是一座墓葬,不如說是一處窖藏,而這個窖藏的主人就是兩千多年前的盜墓賊。
誰能想到,出土200多件國寶的墓葬,主人竟然是可惡的盜墓賊,這讓參加發掘工作的考古隊員紛紛搖頭,表示不可思議。
對於這個說法,這位專家給出了三點理由:
第一、益門村二號墓是座空墓,並未葬入任何人。寶雞地處西北地區,降水稀少,墓中屍骨容易儲存,在先發掘的一號墓就出土了墓主遺骨,反觀二號墓則未發現任何遺骨。
考古專家介紹稱,就算曆經2000多年曆史,墓主人的屍骨完全腐爛,但在墓中也會有腐爛後的屍骨灰痕殘留,但二號墓中並未發現任何痕跡,這說明這座墓自始至終並未葬人。
第二、墓中雖然出土了225件珍貴的金器、玉器、鐵器,但並未出土任何青銅禮器。在先秦時期,青銅禮器是墓葬等級最直接的代表,以青銅鼎為例,“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士大夫用五鼎,這是先秦時期身份的象徵。如果益門村二號墓的墓主人是先秦時期的王公貴族,那他的隨葬品中就不可能缺少能夠代表身份的青銅禮器。
第三、墓葬中出土的多件金器和玉器,與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文物形制相同。秦公一號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規模最大的墓葬,從發掘資料來看,這座大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僅盜洞就有200多個,而且有的盜洞內壁非常光滑,這說明盜墓賊曾多次透過一個盜洞進入大墓盜寶。
益門村二號墓距離同樣位於寶雞的秦公一號大墓只有30多公里,墓中出土的虎形玉佩、鴨首金帶扣等文物,在秦公大墓也都有出土,而且形制、紋飾基本相同。特別是造型複雜、製作精美的鴨首金帶扣,更是“如出一範”,這說明益門村二號墓的文物很可能是從秦公大墓盜掘而來。
結合以上三點理由,考古專家推斷,在2000多年的春秋晚期,一夥盜墓賊盜掘了秦公大墓,從墓中帶出了大量的金玉財寶。事情敗露後,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盜墓賊就在一處荒郊野嶺偽造了一座空墓,將這些財寶全部用大木箱裝著埋了進去,希望等到風聲過去後,再將財寶挖出。
可惜在埋寶後不久,這些盜墓賊就被官府抓獲,並全部處死,因此這些財寶就一直在地下埋葬了2000多年,直到近代施工才再次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