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以吐納術、導引術為核心的一種功夫,動靜結合,蘊含著豐富的古典哲理,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結合陰陽變化,強調身心、內外整體鍛鍊的一種運動。併兼具傳統武術的防身功能,受到眾多人的喜愛與練習。陳式太極拳作為古老太極拳的一種,動靜相間,剛柔相濟、舒展大方的式法特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想要練好陳式太極拳並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從初學時的一招一式到對於掃式動作的熟練,並以套路為主逐漸達到明勁、懂勁,以呼吸與明體動作的配合為主,逐漸的星期自我。從初習到逐漸地達到明理懂法的靈勁,循序漸進,達到形神兼備的高階階段。
練習陳式太極拳從學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順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這是陳式太極拳的六個學習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收穫,又不不同的要求,在拳術的程序中也是一步一步提升。透過不同階段對於拳式的深入理解,能夠系統地掌握太極拳的事體勁法、力法以及身體的整個要求,掌握陳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呼吸與動作的結合方法、勁別用法等,為向更高層次發展打下堅關的基礎。
初學陳式太極拳先要學會招式與基本功
基本功是練好一項功夫的基礎,高樓平地起,一切在根基,根基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拳術的高低。在第一個階段,要不斷的練習基本的樁功,從站樁中理解吐納與呼吸之法,透過對樁功的練習逐漸的達到入靜的狀態,保持身體中正安舒養成一種良好的身型習慣。在站樁的過程中,逐漸提升下盤力量。站樁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每天堅持,逐漸進步,在站樁中掌握太極拳的吐納之法,從靜入動。
透過對基本功的練習之後,就可以進入學架子的基礎階段,學架子,要在樁功的基礎上進行,練架子時認真學習每一個動作的要領,身體保正中正安舒,學拳不要急燥,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學,哪怕三天學會一個動作,要學紮實學到位。學會後要反覆練習,反覆琢磨,並讓老師糾正,熟記要領認真體會。
透過學到招熟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所謂招熟,是指練習者能夠準確熟練地掌握陳式太極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術套路的每一個外形動作。在動作的過程中配合吐納呼吸之法,逐漸達到明勁;所謂明勁,指初學者本身固有的剛猛之勁,透過套路動作,表現出可以看到的一種外勁。因其僵滯拙笨,又稱為僵勁,屬太極拳的下乘功夫,正所謂“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完歸烏有。”
這一階段是規範動作,逐漸的將身體的勁法練活,使身體的僵勁逐漸去除,動作協調,呼吸配合得當,便逐漸的能夠進入到招熟。招熟之後,便可以進正架子。正架子就是對之前的動作進行規範,在練習的拳法為定型之前,透過正架子來改變風格,糾正練拳中的一個毛病,比如立身不正、氣阻填胸、挑肩架肘,彎腰弓背、蹶臂踏腰等問題進行糾正。正架子是一個慢活,也是細活,在進行的過程中,每天堅持至少30分鐘的樁功相配合,效果會更好。也可以把每一個新增的架子做為定勢樁進行反覆練習,以達到熟練形成肌肉的初級記憶。
此時的拳法能過正架子能夠從“二陰八陽到三陰七陽,透過練習可達到四陰六陰”想到五陰並五陽,那是需要長久訓練,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拳論》有云“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
捏架子,順架子,從調整姿勢,準確到位到順隨自然,突出風格,這是陳式太極拳練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在不斷的努力進行中進行的拳架的整理與提升。陳式太極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有其特有的風格,手與腳的配合,每個部位的動作要求,以及身法的中正、重心的準確到位,都是需要不斷的捏與順才能達到。這就如同做一件粗細的零件一樣,從加工出這個東西的造型,到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認真地雕刻、打磨,細緻到每一的手法,不差毫釐,使拳法動作到位,風格明顯,內外三合貫穿其中。
三合有內外之分,外三合為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在捏架子的過程中,就是要把外三合給捏正了,每一個動作,要手腳相合,即開中有合,閤中又有開,左手與右足合,右手與左足合,左肘與右膝合,右肘與左膝合,左肩與右胯合,右肩與左胯合。頭要與手合,手要與身合,身要與步合,只要能夠看到身體的外在表現都是外三合的內容。
在捏架子與順架子的過程中,要注重動作姿勢的標準正確,使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達到動作的要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所謂“學拳容易,改拳難”在學的過程中就要學明白,不能稀裡糊塗。在捏架子與順架子的這個階段,動作基本成型,但還沒有定型,透過努力的改進還是能夠達到標準要求的。學拳要明拳理,知要求,不要以錯誤的動作一直練下去,一旦形成習慣,輕則起到健身的作用,達不到預期效果,重則易產生對身體的損壞。明三白外三合,是明白形體的要求的基本,至於內三合,在此階段,可不必瞭解太多,定了形,動作逐漸協調,準確了,內三合自然而然便能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