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如花香,讓我們的生命多了芬芳,多了歡笑”這是小學時看的作家李曉玲的書裡的一句話,那時很喜歡這句話。
①
在新疆出生後,因為生活不易,爸媽把我留在了老家爺爺奶奶身邊生活。兒時很快樂,村子裡有很多小夥伴,那時的生活無憂無慮,印象裡只有開心,沒有難過。有兩三個要好的玩伴,現在依然記得。
長大後再回老家,只見過其中一個夥伴,大家已經變得很陌生。還有兩個,已經不知道去了哪裡。但是我會一直記得,七歲之前,她們陪我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
②
上一年級時媽媽把我接回了新疆,一開始我沒有玩伴,總愛跟著哥哥表哥玩,他們男生其實很煩我,不希望我跟著。
後來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我有了第一位玩伴z,我們住在一座山裡,經常結伴在滿山跑著玩,一起分享好吃的零食,一起做遊戲,一起看過很多電視劇。她和我也是一個小學,不是一個班,除了上學的時光,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在一起玩。
③
小學的四年級之前,在班裡我一直有一個好朋友霞,在學校裡我倆可謂是形影不離,下課一起上廁所,體育課一起玩,放學一起結伴回家,我記得她很會畫畫,畫畫很好看,有個弟弟在別的班。她家是看後山的,後山裡種了很多花草樹木,我們一起摘野果子吃,她會帶我到她家玩。
大概四年級時她轉學了,因為她家搬家了。從此在學校我變得很孤單,像只落單的鳥,挺不適應的。
後來班裡有的同學會主動跟我玩,我也漸漸習慣了沒有霞的陪伴,她轉學後有回來看過我一次,我們簡短的聊了會兒,小學的我們,沒有通訊工具,所以後面漸漸失去了聯絡,偶爾會想起她,想念那些在一起的時光。如果沒有失聯,我想我們也許會是一直的好朋友吧。
④
上初中後,z和我成了一個班的同學,我們依然在一起玩耍,也有新的同學加入我們,其中有我的小學同班同學。除了她們,班裡其他同學也有些合得來的,大家在一起度過了美好的中學時代。
那時的天很藍,草很綠,校園裡的時光美好又單純,夏天操場上打水仗,冬天打雪仗,一起刻苦學習,唱過同一首班歌。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校園時代,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時光,那時的友誼純粹的像水晶。
小時候以為一輩子很長,長大後才發現,小時候同一座山認識的人,還有很多在這個城市,有些同學也留在這裡發展。
初中時的同學當時已經有了通訊工具,只是現實我已經沒有和她們在再聯絡,因為身處的生活環境都不同,朋友圈裡能偶爾看到她們的動態。
我也從不善於主動維護朋友關係,直到現在來往最多的一個初中同學嬌,她是初中快畢業時,我玩的較好的一個同學,也是因為她經常主動聯絡,才一直維持了下去。
⑤
工作後我也沒什麼朋友,唯一一個經常玩的,就是舅媽妹妹的女兒,算是沾點親戚吧。大家住的很近,生活工作一直有交集,所以聯絡的也最頻繁。
由此可見我是多麼不善於結交朋友。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不愛主動結交朋友,不會主動聯絡感情,這真的是性格問題。
學生時代後真的很難再有純粹的友誼,因為學生時代不用為了生計奔波,大家不用考慮生活的瑣碎,除了學習,就是愉快的玩耍。
⑥
工作後,我們成熟很多,需要考慮的也很多,需要掙錢養活自己,慢慢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每天為那碎銀幾兩,在工作地和家兩點一線奔波,閒暇的時光少了,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維護友情。
工作之餘的社交大概就是同事們一起聚餐聊天,逛街,也只是短暫的歡愉。一旦離開了現有的工作環境,大家便會很默契的不再聯絡。因為各自的生活沒了交集,每個人會有新的工作環境,新的同事。
⑦
不知道為什麼,年齡越大,越難遇到投緣的朋友,而且維持友誼也是一件很難的事,距離太近會沒有分寸感,距離太遠又會生疏,所以這個距離得把握的恰到好處,才能走的長遠。
友情之間還不能有利益的牽扯,一說到利益,成年人的世界差距也很大,每個人的生活層次各有不同,每個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三觀,種種因素,使得結交朋友變得越來越難。
⑧
久而久之,我已經習慣了沒有朋友。對於友情和愛情,我一直都是一種態度,從不刻意討好,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你需要我時,我會出現在你身邊。當你不需要我時,也絕不打擾。我會默默消失在你的世界。
⑨
還有種朋友曾經很要好,無話不談,甚至我不說話,你也能懂我,只是後來彼此的三觀變了,雖然也很想像從前那樣靠近,但是卻無法能有共同語言,無法再感同身受,說不清哪裡變了,可是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感覺。
對於有沒有朋友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不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也不要對朋友期望過高,這樣你才會生活的輕鬆自在,少很多失望。
⑩
曾看過的一本書裡有這麼一句話“每個人都帶著一顆孤獨的靈魂來到這個世界”。
越長大越深有體會,孤獨是人生常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雖然你有著多種身份,但你始終是你自己,能夠永遠陪伴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人生確實像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我們中途會遇到很多人,每個人的旅程又各不相同,所以終將面臨告別,散場。
那些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人,一定是與我們有著相似三觀和相似路程的人。
本文作者已設定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