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是如何成為世界貨幣的?
要了解美元,就首先要了解什麼是世界貨幣,美元就是當今的世界貨幣。相信有很多人像我一樣,以為美元天生就是世界貨幣,其實不然,它也是後來由英鎊轉變過來的。最初的世界貨幣其實是黃金,黃金獨特的金屬穩定性質以及儲量、冶煉難度決定了它的用途--貨幣,物以稀為貴嘛,這就是最初的世界貨幣。但是後來隨著大英帝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強勢崛起,對全球的殖民掠奪,導致全世界大部分的黃金都流入到了英國。之後英國人到海外做生意,不能總是揣著黃金吧,這玩意又大又重,所以就用英鎊代替,承諾別人用英鎊可以兌換黃金,反正黃金都在我這,你們儘管拿英鎊來換就行。有了黃金為其背書,英鎊的信用一下子就提高了,當然用英鎊的確可以兌換到黃金,所以全球貿易就統一使用英鎊代替了,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就形成了。
因為有為英鎊黃金和大英帝國是軍事實力背書,英鎊便成為世界貨幣,可以到各個國家去買東西,大家也都放心。所以英國也會偷偷地多印一些貨幣去別的國家買東西,這種行為會收割其他濫發英鎊流入國的國家財富,增加自己國家的財富,這種操作的專業術語叫做“貨幣稅”(也叫“鑄幣稅”)。
後來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打破了英國的這個躺著賺錢的時代,因為戰爭消耗了英國大量的積蓄儲備,英國人的黃金不夠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工業基本都轉移到了海外,本土僅留下了少量軍工和銀行業。但是戰時物資消耗巨大,大戰一場接一場地打,需要大量的武器和彈藥,根本生產不過來,這時美國上場了。美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露面的,主要是向各大參戰國售賣武器物資,英國也在其中。天量的消耗讓英國不得不屈膝去美國購買,開始是用英鎊買的。但是美國佬太精了,他們發現自己生產的東西是無限的,黃金是有限的,英鎊不過是廢紙而已,以後你要用黃金來買了,我不接受英鎊了了。英國也沒辦法,不買武器就要被人打死,只能用黃金買,就這樣,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黃金都跑到了美國的手裡。接下來的歷史舞臺主角由英國人變成了美國人,世界貨幣英鎊漸漸走向幕後,美元霸權也逐步登場。
如果說強大的軍事實力是美國劫掠世界的堅強後盾,那麼美元無疑是美國政府用來竊取世界各國財富的直接操盤手。
1944年7月,二戰即將結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國家代表在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召開了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會議決定由西方各國出資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出資最多(27%),英聯邦(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6國)作為一個整體出資25%。所有決議必須取得80%的多數票才能透過。理論上英美兩國都擁有一票否決權,實際上在投票時英國是不可能做到控制所有屬下自治國的。最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淪為了美帝的“一言堂”。
一開始英國代表凱恩斯建議,搞一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大家借錢還錢都用這個世界元。由於二戰造成英國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戰後又急需重建資金。所以希望IMF是一部可以任意透支的提款機。但又不希望具體欠某個國家的。英國人的這個小算計又怎能逃得出美國人的法眼。美國代表懷特則提出了世界各國貨幣確定與美元的匯率。然後美國政府承諾35萬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各國貨幣也就間接與黃金實現鎖定關係。另外,成立世界銀行為各國提供重建資金。由於二戰中美帝大發“國難財”,戰後美國擁有了世界3/4的黃金儲備,各國又急需戰後重建資金。於是懷特的方案得到各國的最終認可。這便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1948年4月美國開始實施旨在援助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劃”。該計劃前後共援助歐洲130多億美元。其中無償捐助90%,低息貸款10%。但該計劃有個附加條件——受援助國在使用援助資金時必須購買美國產品或服務。這樣一來錢在歐洲轉了一圈又回到了美國。
表面上看“馬歇爾計劃”自帶光環,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實則不然,這是美帝的陰謀。二戰結束後,戰時開足馬力大發“國難財”的美國工、農業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馬歇爾計劃”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它不但挽救了岌岌可危的美國製造業,不費一槍一彈地佔領了歐洲市場,美元兵不血刃地擊敗了英鎊、馬克、法郎、里拉,成為了歐洲的主要結算貨幣。
在“馬歇爾計劃”大獲成功後,美國人出於同樣目的和手法,又實施了援助日本的“道奇計劃”,同樣獲得了成功。至此,美元終於登上了世界貨幣霸主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