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政治和時事的讀者朋友們都知道,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長期以來都是"強敵環伺,虎視眈眈",到了今天也沒有改變。
能征善戰的將領,始終是中國軍隊的"剛需"。
在抗日解放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林彪、徐向前、粟裕這樣的優秀將領,保證了我們在80年代之前的戰爭信心。
但是進入80年代之後,老將們逐漸凋謝,國際政治局勢又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急需發掘出新一代具有高超軍事才能的新秀,為改革開放事業保駕護航。
幸運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中越邊境之戰,幫助我們找到了大批這樣的將才、帥才。前中央軍委委員、上將廖錫龍,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毛主席逝世的1976年,中國開始漸漸放鬆為核戰爭緊繃了許久的神經,準備在三年內裁撤六十萬軍隊。
當這個訊息傳到昆明軍區時,陸軍第11軍31師司令部軍務科副科長、作訓科副科長廖錫龍的心情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這位已經在部隊待了18年的老兵有一次讓他提心吊膽的回憶:12年前,他差點因為文化水平和訓練負傷,被列上了退伍名單;不過幸虧一位師裡的首長記得這位昆明軍區大比武的刺殺組冠軍,決定把他留在機關負責作戰訓練、傳授搏殺戰術。
這12年裡,廖錫龍為了不再重蹈覆轍,硬是在高小文化基礎上,刻苦努力學習軍事理論,看起來好像一個斯文書生。
但這名"書生"的手上、心裡卻時刻準備對襲擾中國邊境的敵人痛下殺手。廖錫龍不僅刺刀耍得威風凜凜,軍事天分讓他在作戰指揮上也頗有心得,寫出來的訓練報告讓首長們點頭稱是。
可就算他努力到這個地步,依然逃不過將要被轉業復員的命運。時任31師副師長的關福成,是那些對廖錫龍作戰報告中深有印象的首長當中的一個。
得知廖錫龍被列在轉業名單上時,他立即做出了一句扭轉命運的評論:"廖錫龍當戰士時就是軍事技術的尖子,軍事技術過硬,帶兵訓練有兩下子,還是讓他留在部隊,到步兵團去帶兵吧。"
廖錫龍是天生的戰士,關福成這句話等於"潛龍入海"——只不過,這條龍,將會是撲向敵人的惡龍;這片海,將會是邊境上的血海。
1978年11月,廖錫龍到達自己的新崗位、步兵第91團副團長的時候。南部邊境已經越來越不太平:越南反華氣焰日益囂張熾烈,對我邊境駐防部隊和普通百姓的挑釁、摩擦事件日漸頻繁。
不過越南鬼子卻不知道,末日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初出茅廬
1978年最後一天,一道讓廖錫龍渾身熱血沸騰、激動不已的命令終於下達:91團升為甲種團,新年一到就開赴邊境前線!
廖錫龍在團裡2個月的基層組織指揮臨戰訓練成果,馬上就要他賭上生命和榮譽來檢驗。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國公開下達了準備開始自衛還擊作戰的通知。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的命令傳達到每個士兵。廖錫龍所在的11軍91團,屬於楊得志司令率領的西線。
到3月5日這天,東西兩線解放軍已經深入越南境內40公里,越南北部一系列軍事重鎮均告失守,首都河內直接暴露解放軍的攻擊之下,越南全國進入總動員,為此不惜抽調南方在柬埔寨作戰的精銳部隊,擺出一副魚死網破的架勢。
中央審時度勢,宣佈戰略目的已經達成,準備從越南境內撤回我們的部隊。
此時整個越南已經被恐懼和仇恨籠罩,在我軍撤退路上,也需要萬分小心,提防散落在四處的越南頑抗分子。
正好,在91團回軍路線上,就有那麼一個"釘子"。
在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對面,是越南的封土縣,兩縣中間,有一個叫做班繞散的小鎮子。這裡是連線邊境通向縱深地區的交通樞紐,周圍山高林密,分佈錯落著10餘個高地。
班繞散西側的制高點稱為1661高地,東側制高點稱為2010高地,全部守軍共約500人。歸國心切的91團不願再繞遠路,決定在路上直接拔掉這些越寇,開出一條筆直的大道。
副團長廖錫龍帶領3營負責殲滅2010高地越軍,1661高地則由另一名副團長汪啟發擔綱。
兩名副團長同場競技指揮作戰,戰果將作為最無可辯駁的證據,說明雙方的軍事才幹。
先說廖錫龍這邊:
率領3營從進軍右翼的廖錫龍為爭取時間組織戰鬥,命令各連隊要邊走邊勘查,邊打邊摸情況,但必須保持戰鬥隊形,不可盲目冒進。
過了戰略據點之後,廖錫龍指揮3營繞開公路,直接爬上險峻的山頗,迅速沿山脊向1493高地前進。3月5日,18時30分,3營順利佔領了1493高地。
廖錫龍立即部署決定以9連為主攻,奪佔2010高地;8連為助攻,奪取附近的1783高地;控制制高點後,再同時向下打,進攻班繞散集市和1642高地。
為了以防萬一,他還專門留出7連,作為預備隊。
誰知在第二天的實際作戰中,9連迷失方向,竟然誤入1783和1642高地之間,遭到越軍火力壓制,8連也未能到達1783高地的攻擊地點,團指揮部不得已,一再推遲總攻時間。
廖錫龍當機立斷,決定調換兩連主攻方向,讓8連向2010高地挺進,而9連負責攻佔1783和1642高地。
事後證明,這次及時的臨機應變拯救了陷入膠著的戰局,9時40分,8連成功攻佔2010高地,進而佔領班繞散集市、支援9連作戰。
而汪啟發這邊的1營部隊,受到的波折就太多了:1營接到團指的攻擊命令後,沒有認真勘察地形、敵情,組織多路進攻,發揮全營的力量,而是隻使用了1連的一個連兵力,於3月5日晚20時由1661高地南側發起衝擊。
單薄的兵力遭到越軍集中火力狙擊,出現了大量傷亡,到6日凌晨2時,連續11次衝鋒均被越軍擊退,隨後趕來支援的3連也未能開啟僵局。
後來又因為路線不熟、通訊中斷、地形不利等原因,1營多次進攻1661高地也未能攻克,引起師、團首長的高度關注。
師指命令92團的100迫擊炮連配屬給91團,並以師炮兵團的2個85加農炮連、1個107火箭炮連支援91團戰鬥。
在強大的炮火壓制之下,直到3月7日,1營總算攻上了1661高地。戰後清點戰果,廖錫龍以毫無爭議的表現當上了31師的副師長。
一月兩跳
雖然我們在79年狠狠教訓了越南人一頓,卻沒有打消他們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
越南人將我軍的戰略撤退視為自己成功"擊退侵略",偷偷摸摸派出部隊,佔據了邊境要地老山、者陰山。
大量坑道、塹壕、掩體、藏兵洞,多道鐵絲網、陷阱和防步兵壕、設有警戒雷場和寬正面、大密度的混合雷場,多種多層火力點鋪設,把老山地區變成了能打、能藏、能獨立作戰、能長期堅守的堅固野戰防禦陣地。
到1984年前,"越軍不斷地向中國境內農場、村寨、學校開槍開炮,發射各種槍彈4萬餘發,打死打傷我邊境軍民235人。迫使邊民離開家園,穴居巖洞。致使31793畝土地難以耕種和管理,數十萬畝橡膠無法收割。52所學校被迫停課,學生不能上學讀書…"
同時,廖錫龍在軍事院校已經苦讀兩年,邊境傳來的一份又一份軍情,讓他這位一心"找仗打"的人中之龍,再也難以壓抑心中的怒火。
1984年4月2日,31師奉命到達者陰山,對侵略越軍實施炮擊,先行破壞越軍苦心構築的各種工事。
早有準備的越軍,在陣地周圍鋪設了縱深一百五十米寬的環形地雷區,加固了高樁和低樁鐵絲網,儲存了可用三個月的糧食。
廖錫龍一邊把部隊趁著炮火悄悄往越軍陣地越調越近,一邊苦苦思索如何啃下這塊花崗石一般的硬骨頭。
4月份的中越邊境,時常會有大雨,非常不利於炮兵射擊,可是中國的炮火卻好像不要錢一樣,一天也不停地打在越軍陣地上,越南人遲遲摸不著解放軍發起總攻的時間,神經開始緊張到失去理智。
到了4月17日晚上,者陰山附近公路上突然車燈忽明忽滅,馬達聲震耳,山間小路上也是手電筒光一閃一閃,附近大小村寨的狗群更是不知為何狂吠亂叫。
一會兒,大炮、機槍、步槍紛紛響起……而這些,全都是廖錫龍用一個連和老百姓、在附近村莊故意做出的誘敵之計。
驚慌失措的越軍卻嚇壞了,不計代價地向發出聲響的地方打出大量炮彈——而那裡只有一臺隆隆作響的發電機而已。
接下來解放軍時而炮擊之後又有類似大動,時而炮擊之後鴉雀無聲,守在洞中的越南人就好像等待不知何時到來的死刑一般,已經近乎崩潰。
4月29日19時40分和20時,31師的92團3團先後出發,分別向進攻出發陣地開進,筋疲力盡的越南人沒有把解放軍的動向當成一回事。
但這一次,廖錫龍真正亮出了他的殺招,接下來的戰鬥就是真正的總攻!
30日凌晨之前,兩炮群已於步兵佔領進攻出發陣地前24小時期做好一切射擊準備,師和93、92團指揮所先後在附近的1118高地、201高地、968高地北側無名高地工設完畢——這一切,都是在越軍眼皮子底下完成的!
結果可想而知,僅僅歷經5個小時三十五分鐘,者陰山戰役就告結束,我方以98人犧牲的代價,全殲越軍500餘名守軍,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捷。
戰後,廖錫龍沒有出席慶功宴會,而是來到安葬烈士的陵園,投入到揮動鐵鍬、為戰士們建好最後安息之所的勞動之中。
如此精彩的戰報傳到中央軍委,連鄧小平都稱讚不已,他當即拍板:"廖錫龍應該重點培養,先讓他當軍長。"並在當月就簽署了晉升廖錫龍為11軍副軍長的命令。短短一個月後,又直接轉為正職。
這一年,廖錫龍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