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文明古國,人文薈萃,歷史悠長,至今存世的大量奇珍異寶就是博大精深文化的實證,那麼究竟有哪些頂級的國寶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中國十大博物館,去看看都有哪些鎮館之寶。
一、北京故宮博物院
1、《清明上河圖》
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故宮書畫的代表作,在5米多長的畫卷裡,繪有814個各色人物,還有牛、騾、驢、車、轎、房屋、橋樑、城樓等各具特色,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時期汴京的建築和民生。《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曾5次進入宮廷,4次被從宮中盜走,輾轉流傳,歷盡劫難,但至今仍然完好,是故宮博物院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2、《千里江山圖》
作者王希孟是宋徽宗的得意門生,為他18歲時所作。
3、酗亞方樽
酗亞方樽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青銅器的產生是古代中國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4、瓷母
這件瓷母有15個裝飾層,17種釉彩,是古代瓷器製作的巔峰之作。
二、中國國家博物館
1、司母戊鼎
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大鼎重達832.84公斤,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屬當時國之重器,大鼎於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
2、九龍九鳳冠
萬曆皇帝之孝端皇后鳳冠。1957年10月20日出土於北京明定陵地宮,該冠通高48.5釐米、冠高27釐米、徑23.7釐米,重2320克,面料以絲帛製成,共飾有九條金龍,九隻金鳳,嵌有天然紅寶石115塊,珍珠4414顆,華麗貴重之極。
3、太平天國玉璽
玉璽長、寬各20釐米,四周刻有雙龍雙鳳,璽面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印面上還刻有吉利韻語11句44個字,與歷代國璽都不一樣,十分奇特。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玉璽被湘軍擄去,由曾國藩交清軍機處。這塊玉璽是太平天國政權的重要標誌。
三、臺北故宮博物院
1、翠玉白菜
原陳列於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永和宮,翠色晶潤淡雅,通透無暇,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蝗蟲的每一根觸角都清晰可見,彰顯其製作者的精湛技藝。
2、東坡肉石
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未進行任何的雕刻,而看似一塊出鍋不久似乎都能聞出香味的東坡肉,其底座是用純金製造。
3、毛公鼎
在中國有兩件青銅器堪稱青銅器之最,一件是上面說到的司母戊鼎,再一個就是毛公鼎。
毛公鼎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時期的“國之重器”,距今有2800多年,鼎上銘文有32行,共497字,書法極其飽滿莊重,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古典美。
四、陝西曆史博物館
1、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盛唐著名銀器,通高18.5釐米。銀壺兩側各有一幅凸起的駿馬影象,馬口中銜有酒杯,上揚的馬尾和頸部飄動的綬帶動感十足。壺身均鎏有黃燦燦的金色,色調和諧富麗,造型別致,顯示了唐代工匠的匠心獨運。1970年陝西出土。
2、唐三彩載樂駝
唐三彩駱駝樂俑高58釐米,長43釐米,盛唐時的作品,駱駝昂首直立並張口嘶鳴狀,所載舞樂俑多達八人,手持笙、琵琶、排簫、拍板、箜篌、笛、蕭正在演奏,中立者為體態豐腴女子。表情豐富,形象逼真,被譽為唐三彩中的壓卷之作,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
五、河南博物院
1、雲紋銅禁
銅禁為古代禮器。之所以稱“禁”,是因為周人總結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均是嗜酒無度,稱其為“禁”,以作規勸之意。
雲紋銅禁,春秋時期青銅器,縱長131釐米,橫長67.6釐米,重94.2千克,上有十二條龍形附獸昂首鼓腹翹尾,造型奇妙,鑄藝巧奪天工,霸氣自然天成,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淅川楚墓。
2、婦好鴞尊
商代晚期鴞形酒器禮器,婦好,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婦好在當時非常活躍,不僅主持各種王室典禮,而且經常受命於王,統帥軍隊征伐四方,被稱為“中華第一女將”。出土原器為一對兩隻,一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婦好鴞尊造型生動傳神,構思奇巧。花紋絢麗,是中國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六、南京博物院
1、《氍鴿圖軸》
作者為宋徽宗趙佶,北宋第八代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畫家,擅畫花鳥、山水、人物、以精緻工細著稱,書畫別具一格,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
七、上海博物館
《上虞貼》
《上虞帖》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見朋友一面而寫的一封信,是王羲之中年以後的重要作品之一。釋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八、遼寧省博物館
1、《紅衣天竺僧》
《紅衣西域僧》作於1304年,畫中重彩畫了一紅衣僧人,頭上有光環,坐於大樹下,滿頭深褐色短髮,絡腮鬍須濃密,鼻子隆起,耳佩金環,目光深邃,座下鋪硃紅毛氈,身傍置一雙紅色僧鞋,面帶微笑,表情靜穆而慈祥。
2、商代獸面饕餮紋大鼎
此鼎高86釐米,重達50多公斤,鑄造時間距今約3200年,經比較研究發現,該鼎鑄造時間比司母戊大方鼎 還要早,也是國內出土最大的商代鼎之一。遼寧省喀左縣小波汰溝出土。
九、湖北省博物館
1、越王勾踐劍
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此劍長55.6釐米,寬5釐米,劍身飾有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紋,劍格的正反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身正面有兩行鳥篆銘文,分別是“越王鳩淺自作用劍”,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整個造型高貴、典雅。體現了當時短兵器製造的最高水平,被譽為“天下第一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
2、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早期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最大鐘通高152.3釐米,重203.6千克,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
十、浙江省博物館。
1、剩山圖
《剩山圖》是中國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部分,為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所畫,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明朝的時候,這副畫被收藏家給燒燬,只搶救出了兩部分,大段部分被稱為《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小段的部分稱之為《剩山圖》。
2、春秋伎樂銅屋
春秋時期的一件金屬銅器,以房屋為模型,高17釐米,寬13釐米,屋內還分隔成為了三間房子,裡面沒有門,但是坐著六個小人,分別呈擊鼓、撫琴、吹笙、詠唱等姿態。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