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歷來對中國文物一直興趣濃厚,尤其是20世紀初,那時中國國力衰弱,許多文物被走私盜賣,文物流失到海外,令人十分痛心。其中美國是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的大型博物館幾乎都有東方館或專門設立中國文物館。這些博物館裡珍藏的都是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每一件都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璀璨輝煌,國人應當銘記這段歷史。
美國收藏中國文物在歷史上有三個黃金時期。第一階段是1893—1919年,美國的“鍍金時代”;第二個階段1920—1936年,一戰和二戰之間,美國的爵士時代;第三階段1945—1990年左右的冷戰時期。在第一階段美國的博物館逐步建立,開始培養自己的東亞藝術策展人,此時恰逢中國的辛亥革命,清王朝覆滅,外國在中國修鐵路,很多古墓葬和古遺址被掠奪,中國珍寶流失到美國。第三階段也就是二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金融霸主,收藏家們大量購買、捐贈文物,美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由此累積。
以下本人就美國各大博物館藏珍貴的二十大中國國寶級文物進行盤點。
1、商小臣艅犀尊(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小臣艅犀尊通高22.9釐米,長37釐米。犀尊身體渾圓,頭部有兩角,雙耳直立,背部有口,但蓋已遺失,製作年代大約在帝乙、帝辛時期。犀尊內底有珍貴銘文27個字為:“丁巳,王少夔,王賜小臣裓夔貝,唯王來徵人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銘文記述了商王征伐夷方的事情,有關這次戰爭也見於殷墟卜辭。據傳清道光年間(也有說是咸豐年間)山東梁山出土了一批青銅器,習稱“梁山七珍”,犀尊就是其中的一件。這件珍貴文物已流失到國外,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內。小臣艅犀尊頭部的雙角,比例協調,比較寫實,整體造型渾然一體,於厚重質樸中流露出一派天真,是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國藏品,因為國際上許多有關青銅器的學術書刊都把它作為中國青銅器的象徵,刊登在封面上。
2、商人面盉(弗利爾美術館)
人面盉為大口寬腹圈圓足式,有蓋,為具有龍角的人面形,兩耳有孔,人面仰天朝上。器蓋與器身連起來看,如同一個仰臥的人頭,形態甚為奇異。器身顯得較矮,在兩旁近額處有兩隻獸面狀貫耳,恰與人面雙耳巧妙相對;還有一個流在一邊。器底圈足邊鏤三孔,一孔在流之下,其他兩孔分別在蓋耳和貫耳之下,可繫上繩子提起來。在腹部和器蓋的兩角之間,主要飾有商代常見的龍紋,圈足上則鑄飾雲雷紋。這件形狀獨特,設計巧妙,裝飾風格又殊為怪異的人面,實在是罕有之物。民國年間出土於河南安陽市殷墟,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人面盉形制極為獨特,風格譎奇怪異,尤其是誇張的人面格外引人注目,體現出濃郁的神秘氣息,為海內外所僅見,與《山海經》記載的很多人面蛇(或龍)身的神祗有一定聯絡,彌足珍貴。
3、商象尊(弗利爾美術館)
這件象形器高17.5、長21.2釐米。其體態豐滿,象鼻上翹再彎曲為流,象背開口,蓋飾龍紋,並以其上方雕刻的一隻小象為鈕。象鼻飾鱗紋,象身佈滿龍紋、雲雷紋和四瓣花紋,象腿飾獸面紋。據相關文獻記載,目前海內外博物館中收藏的青銅象尊已發現五件,其中商代象尊三件,分別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法國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及湖南省博物館。此尊象體豐滿,全身飾滿精美的紋飾,鑄造精美逼真,反映出我國古代高超的青銅器鑄造技藝,以及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創作水平,是目前所見唯一全器保留、尊蓋儲存完好的商代象尊。
4、西周夔蟬紋銅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夔蟬紋銅禁又稱柉禁、端方銅禁,是1901年在陝西寶雞鬥雞臺一古墓中出土的,柉禁的器形為扁平長方體,長87.6釐米,闊46釐米,高18.7釐米,前後各有長孔八,左右各有長孔二,器上尚存置尊卣三器的痕跡。加上同時出土的一個尊,兩個卣和爵、角、斝、觚、觶、鬥、盉等共14件青銅器,後來被稱為“柉禁十三器”(鬥未被計入)。這批文物在出土後後輾轉被清朝重臣、金石學家端方收藏。端方在1908年編撰成《陶齋吉金錄》,收錄了柉禁器組,首次將之定名為“柉禁”,但並未詳述其命名的理由。據推測,可能與東漢《禮器碑》中“籩柉禁壺”的記載有關。1911年,端方死於戰亂,其後代於1924年將柉禁器組賣給了美國人,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目前傳世的西周銅禁僅見三件,除了這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夔蟬紋銅禁之外,還有一件於1925年由陝西軍閥黨玉琨盜掘出土的夔紋銅禁現藏於天津博物館,另一件西周銅禁於2012年6月發現於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中。該套柉禁是目前出土銅禁和共存酒器均儲存完整的唯一成套青銅器,獨一無二,是我國青銅器中的稀世珍品。
5、春秋子乍弄鳥尊(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此器通高26.5釐米,寬13.5釐米,全器鑄成兇猛的鴞鳥,尖喙,鳥首與身分體,用榫卯結合,可開合。鳥首飾羽紋、回紋和點紋。頸部飾變形夔紋,內填回紋,肩部刻夔龍紋,背部飾高浮雕羽紋,腹部飾鱗紋和夔紋,足部飾雲紋。鳥首背後錯金四字“子乍弄鳥”,尾部下方似丟失一支撐用的小獸。子乍弄鳥尊通體黑色,而且鳥眼兩邊鑲金,可能是清代乾隆時期存放於中國的宮廷之中供皇室把玩的器物。傳出土于山西太原金勝村,現藏於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此器造型極具流線美,紋樣雕刻清晰,十分生動傳神,代表了中國古代春秋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最高水平,堪稱中國古代鳥形青銅器的巔峰之作,是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最著名的中國青銅器之一。
6、北魏帝后禮佛圖
(1)北魏皇帝禮佛圖浮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北魏孝文帝禮佛圖所在的洛陽龍門石窟賓陽洞,是宣武帝為了紀念父母孝文皇帝和文昭皇后,為他們祈求冥福而特別鑿造的。洞壁兩側有四層大型浮雕群,共十八組。其中(自下而上)第三層北邊的皇帝禮佛圖和南邊的皇后禮佛圖合稱帝后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禮佛的情景,是整個浮雕群像的中心和最精彩的部分。浮雕以孝文帝為中心,形成前簇後擁的禮佛行進佇列。這件國寶在20世紀30年代兵荒馬亂之際被盜往美國,《北魏孝文帝禮佛圖》赫然擺在了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成為了該館鎮館之寶之一。這件浮雕畫面構圖嚴謹,錯落有致且和諧統一,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1500年前北魏皇室貴族崇尚佛教、列隊禮佛的恢宏場面,是北魏社會宗教生活的生動再現,更是佛教造像漢化的代表之作,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2)北魏皇后禮佛圖浮雕(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北魏皇后禮佛圖刻著文昭皇后蓮冠霞帔,一手拈香,後隨兩個戴蓮冠的貴婦,在眾宮女的前導、簇擁下迎風徐行,方向與北段相對。圖中人物密集重疊,顧盼照應,既渾然一體,又有豐富變化。不同於當時常用的以形體高低大小來區分人物等級的手法,儘管圖中人物形象並無顯著的大小之別,服飾也大致相同,但從人物的位置、相互關係,特別是風度威儀間的微妙差別,都顯示出作為全圖中心的帝后的高貴與尊嚴,體現出創造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這件國寶在20世紀30年代兵荒馬亂之際從洛陽龍門石窟被盜往美國,現藏於美國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此圖與《皇帝禮佛圖》是我國雕塑史上的珍品,人與人的空間、人體的曲折起伏都用線勾勒,特別是衣紋的處理,格外舒展流暢、疏密有致,頗有漢代畫像磚以線求形的神韻,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佛教藝術的很好融合。無論從藝術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還是從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去估量,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7、唐《昭陵六駿》石刻(颯露紫、拳毛騧石刻)
(1)唐颯露紫石刻(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縣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烏”、“特勒驃(biāo)”、“青騅(zhuī)”、“颯(sà)露紫”。“颯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是李世民東征洛陽,剷平王世充勢力時的坐騎,列於陵園祭壇西側首位。中箭後的“颯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後坐,四肢略顯無力,劇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顫慄。颯露紫為立姿,前面的武士是李世民部下大將丘行恭正在拔箭。這種救護之情,真乃人馬難分,情感深摯。李世民為其題贊文日:“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讋三川,威凌八陣。”1914年,美國人畢士博勾結國內不法文物商人將“颯露紫”盜運出國,現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颯露紫”是六駿之中惟一旁伴人像的,也是故事最傳奇,藝術價值最高,儲存最完整的。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
(2)唐拳毛騧石刻(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拳毛騧”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時所乘。李世民給它題的讚語是:“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914年,美國人畢士博勾結國內不法文物商人將“拳毛騧”盜運出國,現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
8、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波士頓美術館)
此圖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畫面從右至左畫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漢昭帝、漢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宣帝陳頊、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各帝王圖前均楷書榜題文字,且均有隨侍,人數不等,形成全畫卷相對獨立的十三組人物,共計四十六人。作品北宋以來定為初唐閻立本之作。畫卷後有北宋時期眾家題跋,為絹質,其後為南宋以來諸家題跋,為紙本以及絹質拖尾。全圖線條挺拔有力,色彩凝重,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畫家透過細節處理,表現帝王們的內心世界和經歷,以畫筆表現歷史,愛憎分明。此圖經歷代皇家內府收藏,清末落入梁宏志之手,隨後流入國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歷代帝王圖》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典作品,把帝王的氣勢和內心世界體現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此圖卷有別於魏晉時“秀骨清像”的型別化表現,而使人物肖像畫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9、唐張萱《搗練圖》(波士頓美術館)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搗練圖》是中國唐代名畫,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後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緻的作品,是人們瞭解和研究張萱、周昉仕女畫及唐代仕女畫成就的重要參考資料。
10、唐周昉《內人雙陸圖》(弗利爾美術館)
“雙陸”是一種始於魏晉南北朝、盛行於唐代的棋類活動。作者畫兩人對弈,兩人觀棋,另有四女僕在為此而忙碌。此圖的畫風與《彈琴仕女圖》卷十分相近,只是設色更為明麗華貴,衣著紋飾柔細工整,線條運轉遲澀欠暢,略有僵硬之嫌,可見摹者的功力火候未入佳境。圖中的人物造型、構圖則較完整地再現了原作的風采,尤其是後者更具特色,人物組合在分散中相對集中,疏鬆中有緊湊,女性的地位等級十分嚴格,勞碌的婢女和悠閒的貴婦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現藏於弗利爾美術館。此畫設色濃麗,線描細勁流暢富有韻律感,貴族婦女濃麗豐肥之態和細膩柔嫩的肌膚特點都表露無遺,是唐代工筆仕女圖代表作之一,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11、唐韓幹《照夜白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照夜白圖》描繪了一匹駿馬“照夜白”的形象。為了在白絹上表現這匹白色的寶馬,作者在描繪馬時,透過工筆重彩手法,經過巧妙構思、對比手法,選取馬鼻被拴的情形,不僅可以表現出“照夜白”的桀驁不馴,在色彩處理上還可以利用馬樁的深色調襯托出馬的矯健造型,在手法上做減法,達到美妙的畫面平衡。“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圖中“照夜白”系一木樁上,昂首嘶鳴,四蹄騰驤,似欲掙脫韁索。此圖於20世紀30年代流出海外,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此畫不僅畫出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著力表現其桀驁不馴的雄駿神采,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道勁,渲染不多而體積感、質感頗強,是中國古代畫馬的精品,歷代帝王、名士的手跡讓《照夜白圖》跳出單純的繪畫範疇,成為了集繪畫、書法、印刻於一身的國寶級文物。
12、唐彩塑供養菩薩造像(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
這尊菩薩造像高122cm,是唐代彩塑造像,粘土模壓,表面石膏覆蓋,彩繪,燙金半跪地供養菩薩,神情虔恭文靜。這尊造型優美的7世紀唐代彩塑供養菩薩像是華爾納於1924年1月,以70兩銀子的價格從敦煌藏經洞王道士處購得,現收藏在美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這尊這尊菩薩造像製作精細,神態逼真,形神兼備,造型嚴謹細緻,氣質端莊典雅,充分表現了菩薩聆聽佛法時對佛發自內心的崇拜和敬仰,是唐塑中的精品。
13、遼南海觀音像木雕(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這件木雕高約兩米,儲存完好,身上衣服的著色以紅色和青色為主,顏色也很漂亮,膝蓋上還裝飾有精緻貼金的瓔珞圖案。此雕像更接近於人真實的樣子,相比之前的雕像更加程式化,這尊雖然仍很莊嚴,但神情透露出更多的溫暖,令人可親。這尊雕像除了右前臂和小塊突出的崖石拼接而成,其餘是由一整塊樹幹雕成的,最新的研究發現觀音像的臉部、胸部和手部最初是敷有肉色的,現在則裸露著木質的本色。這尊雕像造型逼真,儲存完整,顏色豔麗,是當今全世界儲存品相最好的一尊遼代佛教造像,是納爾遜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中最有名的一件,為11、12世紀的佛教造像增加了一些“人文主義”的特徵,堪稱鎮館之寶。
14、北宋喬仲常《後赤壁賦圖》(納爾遜·艾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此畫是據蘇軾的名篇《赤壁賦》繪製而成,可視為一件山水人物作品。畫卷依原賦敘述的順序次第展開,將賦文氛圍若干段移錄於畫面上。每段描繪一個情節,而全圖首尾相連,並無間隔,同一人物在圖中反覆出現,是所謂「異時同圖」的方法。最值得重視的是該圖的畫法,不僅人物取白描法,圖中的山石、岡草、樹石也僅用墨筆勾皴,不事渲染,更不加色彩。用筆蒼率簡逸,時見帶有飛白的乾筆,畫風清空灑脫。抗日戰爭結束後流入市肆,俗稱“東北貨”,被香港收藏家王文伯購得,後攜往美國售於顧洛阜。1983年納爾遜·艾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以二十七萬美金從顧氏手中購藏。此圖是對原賦的藝術再查,亦是傳世時代最早的《赤壁賦圖》。由於早期文人山水畫很少有作品流傳下來,此畫顯得彌足珍貴。此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公麟的畫風,在李公麟山水畫作品已不傳的情況下,《後赤壁賦圖》卷對我們完整了解李公麟的畫風,進而全面認識北宋後期文人畫的發展面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5、北宋米芾《吳江舟中詩卷》(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吳江舟中詩》原為朱邦彥所書,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詩,描述在吳江江上逆風行舟,僱請許多船工來牽拉。因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賤”,後來添了工錢,終於“一曳如風車”,但船工們“叫嗷如臨戰”,可見與大自然搏戰的艱辛。此卷展示了米芾書風中恣縱的一面,而《蜀素帖》則更謹嚴妥帖,更宜於初學。這件墨跡本來在清宮內府,後流失了出來,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吳江舟中詩》是米芾的名作,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書風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從容,枯筆疏行,欹側隨意。米芾大行書傳世書跡不多,以吳江舟中詩卷最著名。
16、北宋趙佶《五色鸚鵡圖》(波士頓美術館)
《五色鸚鵡圖》中畫折枝杏花兩枝,一隻五色鸚鵡側身棲於盛開的杏花枝頭,畫中鸚鵡嘴厚眼圓頸粗、羽翼齊整、足腳有力,站立於花枝上,顯得心滿意足,無憂無慮。花瓣先勾後染,白中透出稍許粉紅;鸚鵡紅色部分顏色雖富麗,給人的感覺卻是豔而不俗,色彩沉得住,顯示出畫家高超的繪畫技巧。《五色鸚鵡圖》與南宋花鳥畫不同之處在於,作者並無憑仗誇張性的構圖,或刻意製造畫面的裝飾性與動態來取勝,反而是不假造作,純任天真,如實畫出杏花、鸚鵡,生動自然,神采奪人。民國初年為山本悌二郎所收,流入日本,山本死後不久即流入美國,為波士頓美術館所收。此圖用筆細勁工緻,設色濃麗,與《蠟梅神禽圖》相類,是一種精巧典雅的風格,體現了徽宗時畫院花鳥畫創作的水平,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是數一數二的代表作。
17、北宋汝窯洗(聖路易斯博物館、費城博物館、克利夫蘭美術館)
汝窯瓷胎質細膩,工藝考究,入釉採用的是名貴的瑪瑙釉,釉色能隨光變幻,如雨後的晴空,天青尤翠;撫摸釉面,平滑細膩,溫潤如玉。口沿、足牆端等釉薄處,能看到微微的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汝瓷這夢幻般的顏色,更體現了宋代皇家的至高審美情趣。汝窯的燒製時間只有20餘年,傳世的汝瓷僅90餘件,俗話說,“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而在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中,汝窯更是名列首位,足見汝瓷的寶貴。根據權威資料統計,目前世界上傳世的汝瓷不超過百件,因此在元、明、清各朝代,汝瓷都是深藏宮中的稀罕之物,如今更被認為是稀世珍寶,而美國有三件,分別藏於美國聖路易斯博物館、美國費城博物館、克利夫蘭美術館。
18、金金漆木雕觀音像(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這尊觀音像高141cm,寬88cm,頭上頂著一個阿彌陀佛的小像,模樣富態,比其它觀音像更胖一點,肚子上有些肚腩,頭略低垂,面帶笑意,神態懶散。觀音背後有很多字模糊不清,大致說明它來自山西稷山縣。這尊水月觀音是1920年被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向日本山中商會購買的。這件金漆木雕觀音像體型巨大,工藝精湛,是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也是網評博物館最受觀眾喜歡的藝術作品之一。
19、元《藥師經變》壁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這幅元代彩墨佛教壁畫長15.12米,最高7.518米,左右兩側上部有缺失,原本是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下寺後殿東壁壁畫。廣勝寺是佛教東傳中國最早的幾座寺廟之一,始建於東漢,經歷代重修,現基本保持元代建築風格。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廟三處。上寺以雕塑見長,下寺則以華麗的壁畫獨擅勝場。元代,下寺在一次大地震後修復,主體建築後殿的四壁壁畫相互呼應,場面宏大,色彩瑰麗,總面積有196平方米。畫面正中,藥師佛寶相莊嚴,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脅侍兩側,周遭有8大接引菩薩、12神將,各護法天神部諸眷屬圍繞,護持著東方淨土。1928年,壁畫《藥師經變》賣出時被肢裂破解為數百塊,後來大都會博物館透過精心修復將壁畫完整復原,並將它安置在中國館最大的展廳內,很快成為大都會博物館最知名的中國藝術藏品。這幅壁畫構圖疏密相間,場面恢弘,構思精巧,色彩繁複,線描精巧。雖然人物眾多,但都神態逼真,刻劃細緻入微,形象地表現了藥師如來及其隨從所在的東方佛教淨土的盛況,雖經七百多年滄桑輾轉而瑰麗依舊,堪稱藝術珍品,具有十分寶貴的歷史文物價值。
20、清乾隆蘭亭雅集玉山子(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
此玉山子高57.15釐米、長97.47釐米,也稱“乾隆御製詩山水圖大山子”,是一整塊籽料,玉質溫潤,依形雕刻出峰高谷深的一座玉山,既有亭臺樓閣,也有參天大樹和清澈池塘,雕工細膩。幾組浮雕人物則現於山中小路、下面山脊與亭臺殿閣之中,或行或坐、或高談闊論或輕聲細語地雅集。從取景、佈局,到層次排列都表現和滲透著繪畫的章法。同時由於籽料的關係,此玉山還能放射出清冷的灰綠色光澤——玻璃光,使得構圖更為生動雅緻、高冷壯觀。這件大玉山子曾經是乾隆爺的心愛之物,收藏在圓明園,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奪,後出現在法國巴黎的拍賣會上,最後由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購。這件玉山子體型巨大,雕工細膩,構圖雅緻,是世界第二大玉山子(世界第一大玉山子為北京故宮樂壽宮藏清乾隆大禹治水玉山),其上還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是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