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劉鄧大軍挺向大別山山區,因這裡是鄂豫皖交界,且軍隊正在朝著湖北方向進發,此時的3縱副司令鄭國仲內心百感交集,因為湖北正是他的家鄉。
屈指算來,他已經離家18年了。近鄉情濃,鄭國仲的內心,對自己的父母愈發想念。
想當初,他離開家的時候,父母還毫不知情。自知虧欠父母太多的鄭國仲,決定趁這個機會回家看一看雙親。很快,他就騎著快馬趕回了家鄉,憑著記憶走到了一棟似曾相識的老房子面前。
門口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坐在大石頭上,看著穿著軍服的鄭國仲遠道而來,老婆婆還有些許的害怕,哆嗦地問道:“長官,請問你找誰?”
這個老婆婆不是別人,正是鄭國仲日思夜想的母親,只是18年過去了,母子雙方一時間都沒認出對方。
18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鄭國仲不告而別?而相顧不相識的母子,在重逢後又將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窮苦少年郎不告而別,加入紅軍
鄭國仲出生在湖北黃安縣(今紅安),這裡是有名的將軍縣,徐向前元帥曾說:“兩百將軍同一故鄉!”說的就是黃安。
因這裡地理位置特殊,從明代建縣一來,幾乎每一次農民起義或軍閥混戰,總會波及這個小縣城。常年的戰亂也讓這裡老百姓的生活變得貧困潦倒,還有不少人為了生計選擇背井離鄉。
1913年,鄭國仲出生在黃安鄭家塘茅屋崗的一個貧苦家庭,為家中老二。家裡添了娃,按理說一家人都該高興,可鄭國仲的父母卻不得不為一家人的伙食犯愁,4口人不足1畝薄地,交上公糧後根本剩不了多少糧食。
正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鄭國仲很小時就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給地主放牛放羊、去山上砍柴等,根本就沒有機會讀書。
十歲時,鄭國仲就被家人送到裁縫店裡當學徒。家人對他給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學習一門手藝,長大後能娶個媳婦兒,還能養家餬口。
然而,在那個動亂不堪的年代裡,百姓們根本就沒有多少閒錢去做衣服。出徒後的鄭國仲很難賺到錢,萬般無奈之下,只能繼續回到家裡務農。此時的他內心深受打擊,對未來已沒有了任何期望。
不過正是這一年,1927年11月,震驚中外的黃麻起義就此爆發,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黃安百姓加入了農民運動中,3萬多農民自衛軍、義勇軍攻下了黃安縣城,建立了黃安農民政府。
而年僅十四歲的鄭國仲,也對紅軍有了更多的瞭解。他第一次聽到“革命”這個詞,也知道紅軍是專門為百姓服務的,帶領大家“打土豪、分田地”,讓所有窮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當時鄭國仲的堂哥鄭國尚就響應號召加入紅軍,他本想和堂哥一同參軍,但因年齡小,父母堅決不同意,這讓他十分苦惱,只能期待自己快快長大,早日加入革命中。
1929年春,正在地裡幹農活的鄭國仲,聽聞有一支紅軍隊伍途徑黃安,並在當地招兵,村裡的幾個年輕人先他一步去尋找紅軍、報名參軍。
受到鼓舞的鄭國仲,也將手裡的農具丟在一旁,跟著大傢伙一起去參軍。當時鄭國仲並不是沒考慮回家和父母商量,可他擔心父母不同意他去參軍,於是毅然選擇了不辭而別。
鄭國仲的父母左等右等沒等到他回家吃飯,坐不住了,這才去農田裡尋找,但只找到了一個鋤頭。夫妻倆內心很是焦急,還以為孩子被國民黨抓壯丁了。
不過很快,夫妻倆才知道村裡不少年輕人都不見了,一個從縣城回來的村民說:“別找了,你們的孩子都參加紅軍了,這是好事啊!”
而在另一邊,招收紅軍的幹部對鄭國仲仔細打量了一番,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參加紅軍不是過家家,革命鬥爭可是很危險的,隨時都會掉腦袋,你可要有個心理準備。同時,紅軍四海為家,要做好背井離鄉的準備。”
鄭國仲自然明白這一點,但他還是選擇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紅軍中。這天晚上,他朝著家鄉的方向跪拜不起,心裡想著:“爹孃,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了能讓窮人當家作主,我只能加入革命,你們要理解兒的良苦用心。”
革命路上建功立業
在革命之初,因國民黨反動派、地主武裝的多方圍剿,紅軍革命形勢嚴峻,且減員比較嚴重。不過鄭國仲面對危險從來不動搖決心,反而愈挫愈勇,在戰場上舍生忘死,接連立下了多個大功。
參軍第一年入黨,且很快從排長提升為營長,這讓首長徐向前對他十分欣賞,到了長征前他就已是團長,這一年鄭國仲才二十一歲。
1935年3月,為了分散敵人對中央紅軍的注意力,紅4方面軍在四川、甘肅發起了多個戰役,而嘉陵江戰役就是其一。
嘉陵江水流湍急,且劍門關一帶地形險要,這讓紅軍的行軍速度受阻,而反動軍閥正是利用這個地理條件,企圖遏制紅軍的前進之路。不過紅軍戰士英勇頑強,面對強敵堅忍不拔,逐一將敵人甩在了身後。
而鄭國仲在此次戰役中表現出色,率領部隊殲滅了敵人一個旅。
抗日戰爭打響後,鄭國仲被任命為129師385旅769團的一個營長,其團長為大名鼎鼎的陳錫聯。忻口會戰時,因日軍掌握著制空權,利用空中優勢對國軍進行無差別轟炸,以至於抗日力量損失慘重。
為了解決這個大麻煩,769團決定深入虎穴,將停放在陽明堡機場的飛機炸燬。1937年8月19日夜,陳錫聯率部行動起來,敵人防守兵力不多,我軍只用了一個小時就解決了日軍守備部隊上百人,並炸燬了敵人二十四架飛機。
而當時,鄭國仲率部阻擊敵軍增援部隊,陽明堡戰鬥打響沒多久,日軍一個裝甲車隊很快趕來,但鄭國仲早就率部伏擊,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讓日軍無法繼續向前,為爭取兄弟部隊撤離贏得了時間。
1940年時,日軍為了打擊活躍在華北戰場的八路軍力量,對抗日根據地採取“囚籠戰術”,企圖將我軍圍困起來逐一殲滅。中央很快做出反擊,7月22日頒佈了《百團大戰預備令》,準備和日軍展開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8月20日,震驚全國的百團大戰就此拉開序幕,此會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最有代表性的戰役是獅腦山戰役,其任務是拖延日軍前進的腳步,為摧毀正太鐵路的軍民爭取時間。
之所以要摧毀正太路交通線,還因這裡是山西淪陷區日軍最重要的補給線,而想要打擊敵人,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摧毀日軍糧庫,中斷其補給,從而讓日軍無法繼續進攻。
8月20日這天,儘管天降瓢潑大雨,但八路軍還是第一時間發動攻擊,解決了西峪村礦警隊後,快速佔領獅腦山,並連夜構造防禦工事。
當時負責駐守獅腦山的為鄭國仲的769團、孔慶德的14團。次日,日軍一個旅團集中兵力,朝著獅腦山發起了猛攻。然而,早有準備的八路軍,利用迫擊炮進行反擊,接連幾次打退了日軍。
日軍失利後,組建了一個百人小分隊,繞道右側進行偷襲,對我軍形成了夾擊之勢。但即便如此,英勇頑強的八路軍還是頂住了壓力,並殲滅四十多名鬼子。
惱羞成怒的日軍,見軍事失利後,從陽泉調動了大批日軍,並出動了二十多架飛機,企圖一舉將獅腦山拿下。
在日軍戰機的接連轟炸之下,獅腦山硝煙四起,我軍的防禦工事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敵人以為八路軍已失去了抵抗力,隨即朝著獅腦山前進。這時,埋伏在暗處觀察多時的八路軍,瞅準時機將大量手榴彈丟了出去,炸得敵人人仰馬翻、措手不及。
在廝殺聲中,戰士們拿起大刀和日軍扭打在一起,沒有武器就直接拿起石頭戰鬥,誓死捍衛陣地。
氣急敗壞的日軍,不惜將陽泉的日偽警察、日本僑民全部拉到戰場,並投放了喪盡天良的毒氣彈,但鄭國仲、孔慶德部依舊堅持在陣地上,和敵人廝殺到最後。
在獅腦山戰鬥六晝夜後,我軍已陷入了彈盡糧絕的艱難境地。因多日戰鬥,再加上陰雨連綿,戰士們渾身泥濘,且沒有補給,傷員增多。正當鄭國仲、孔慶德考慮如何度過難關時,山下百姓自發運送糧食,解決了八路軍的一時之危。
第七天後,日軍兵力已增加至一千五百人,但依舊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完成任務的鄭國仲、孔慶德部,在上級指揮下平安無險地撤離了陣地,此次作戰斃傷四百名日軍,為百團大戰立下了首功。
對於這場戰鬥,中央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接連4天釋出捷報,彭德懷稱讚道:“守衛獅腦山的部隊英勇頑強。”
1940年10月初,此時八路軍在百團大戰第1、2階段取得了重大戰果,對日軍交通線、碉堡進行了重點破壞,讓日軍損失慘重。
日軍華北中將司令多田駿原本還想著將八路軍消滅,以展現自己的實力,卻沒想八路軍實力如此之強,日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氣急敗壞的多田駿,展開了瘋狂報復,在他的指示下,數萬名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展開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也就是搶光、燒光、殺光。每到一個鄉村,日軍不僅將百姓殺死,還將每戶人家的東西全部搶光,拿不走的就破壞,並將房子燒掉,還將水井用土推平或下毒。
為此,八路軍展開了強有力的反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關家堖戰鬥,而鄭國仲的769團正是主力軍。
當時,日軍岡崎大隊五百人進攻八路軍最大的黃崖洞兵工廠,彭老總立馬派出386旅支援,在我軍的強有力作戰下,日軍倉皇逃竄,並來到了關家堖一帶。
為了消滅這支部隊,周圍八路軍立馬朝著關家堖包抄過去。不過,此時的日軍在山上佈置了重型火力,且敵人援軍趕來支援,唯有速戰速決才能消滅敵人。
而鄭國仲的769團奉命從西北進攻,因有著二十米的陡崖,戰士們向上攀巖時,不料被敵人發現,一時間只能躲在壕溝裡,且因地形狹窄,再往上是羊腸小道,我軍處在被動狀態。
關鍵時刻,129師師長劉伯承透過望遠鏡發現,769團突擊部隊所在的位置,地質似乎比較疏鬆,他連忙問鄭國仲土質如何。鄭國仲調查後,連忙上報:“報道首長,是黃土坎!”
劉伯承聽了後一笑,說道:“直接挖暗道,通上頂部,直插日軍主陣地!”
有了軍神劉帥的指點後,鄭國仲立馬開竅,一方面組織兵力繼續佯攻,一方面派人開挖暗道,他還主動拿起鐵鍬挖土,戰士們深受鼓舞,沒幾天就挖出了暗道,從而一舉將日軍部隊消滅。
還有一次,日軍決定修建白晉鐵路,其目的是瓜分山西的煤炭資源,將這裡的煤炭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其他戰場。同時,日軍還想利用這條鐵路,分裂華北抗日根據地,削弱敵後抗日力量。
很快,我軍就洞悉了日軍的陰謀,派出鄭國仲完成破壞日軍計劃的任務。此次任務難度極大,畢竟敵我雙方兵力懸殊,且敵人佔據城堡,鄭國仲深知此中艱難,立馬和參謀研究戰術,他認為攻打白晉只能智取。
隨後,他組織突擊隊趁夜潛入城內,並將手榴彈投擲日軍腹地,除了少數偽軍逃出,其他日偽均被八路軍消滅,可謂是大快人心。
18年後成副司令返鄉
1946年8月,國民黨反動派又調動了大量兵力,對中原解放軍進行圍堵追擊,還對蘇皖邊、晉南2大解放區一併發起進攻。
為了破壞敵人的作戰意圖,緩解中原、蘇中解放軍壓力,劉鄧首長指揮大軍發動了隴海鐵路戰役,並先後攻下五個城,殲滅一萬六千名敵軍。這一期間,鄭國仲因立下大功,被提拔為3縱副司令員。
1947年5月4日,中央指示劉鄧首長率領大軍朝著大別山區挺進,8月正式挺進大別山。部隊一路南下,期間鄭國仲還發起了張家店戰役,當時第3縱隊已沒有補給,但在他的領導下,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三天時間消滅了敵軍五千三百人,打擊了國軍的狂妄氣焰。
張家店解放後,鄭國仲繼續率軍前行,距離黃安越來越近,此時的他歸鄉情緒愈發濃厚。自他十六歲加入紅軍,一直沒機會返鄉,也不知家鄉的變化,更不知父母是否健在,他越想越是惆悵,深夜,他在床上輾轉反側,一直難以入睡。
第二天一早,鄭國仲就向劉鄧首長打了個報告,得到允許後騎著戰馬踏上了回鄉的路。十八年過去了,家鄉變得陌生起來,鄭國仲憑著自己的直覺向前走去,來到熟悉又陌生的村落。
此時已是黃昏,鄭國仲內心百感交集,多年未回家的他,對故鄉有了一絲膽怯。
鄭國仲牽著戰馬來到了一個破房子面前,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穿著破衣服的老婦人正在門檻前坐著,他看到老婦人後,決定問一下路。
不過此時的鄭國仲穿著軍服、腰上彆著槍支,老太太見狀內心有些恐懼,朝後退了幾步,膽怯地問道:“長官,請問你找誰?”
鄭國仲禮貌地說道:“我是解放軍,你不要害怕,我想找我的爹孃,參軍十八年未歸,不知他們是否健在。”
老婦人聽說他是解放軍,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說道:“解放軍是人民的大救星,快來屋子裡,喝點水吧!”
鄭國仲此時確實口渴了,他點點頭,來到了院子裡。一個身材瘦弱、滿身皺紋的老爺子正在烤火。老爺子見鄭國仲來了,內心也有一些緊張,連忙問道:“你找誰?”
鄭國仲發現這個老伯伯有些面熟,隨後,鄭國仲主動說道:“我是來找我的爹孃,不過我離家已經十八年了,家鄉變化太大。”
老人聽了後不由得同情起來,說道:“你父母叫什麼名字,都是一個村的,我或許知道些什麼。”
“我是鄭國仲,小名是祖福,你知道我爹孃嗎?”
老伯聽了這個名字後,身體不由得一顫,他連忙追問:“你是祖福?你有什麼證明嗎?”
鄭國仲將自己參加紅軍的經歷說了出來,說著說著,老人激動地握住鄭國仲的肩膀哭了起來,激動喊道:“兒啊,爹找你找的好辛苦啊!”
說完後,屋子外的老婦人也走了進來,臉上已流下兩行淚,唸叨著說:“兒子終於回來了,祖福回來了!我和你爹還以為你不在了,回來就好啊!”
鄭國仲立馬明白了,他撲通跪了下來,流淚說道:“爹,娘,兒子不孝,這麼多年一直沒來看望你們!”在戰場上威風凜凜的鄭國仲,就算受到重傷也不流一滴淚,可現在卻早已淚如雨下,緊緊將父母抱在懷裡。
此次的相逢,讓一家三口哭成了淚人。情緒穩定後,母親生怕這是一場夢,拉著兒子的手反覆摸著,並詢問他這麼多年來的參軍歷程。
鄭國仲將多年來的從軍經歷說了一遍,父母聽了後又緊張又激動,內心也為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此時鄭國仲才知道,自己參軍後,父母託了很多人打聽他的訊息,但一直沒有得到準確資訊。
再加上鄭國仲一直沒給家裡報平安,父母還以為他早就犧牲在戰場上了。多年的戰鬥生涯中,鄭國仲確實多次“歷險”。
如1941年他率部突破日軍河北封鎖線時,被鬼子伏擊,多虧警衛員拼死掩護他突圍,不然他可能就不在人世了。
一年後,日軍對太行山施行“鐵壁合圍”,鄭國仲的769團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背景下,掩護彭老總突圍,他也因此身負重傷。
所幸的是,一切的驚險如今都過去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兒子又站在了父母的面前。
看著兒子平安歸來,鄭國仲父母張羅著給孩子做頓好吃的,將家裡的老母雞燉了燒雞湯,鄭國仲也跟在父母身邊打下手,一家人其樂融融。
不過因戰事緊張,鄭國仲在家裡待了兩天就要回歸部隊,他將身上的津貼全部交給父母,並跪著對父母說:“爹孃,等祖國解放了,我就回來接你們,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這之後,鄭國仲參加了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戰役,立下了諸多戰功,晉升為二野3兵團11軍副軍長。
解放後,鄭國仲不負當年誓言,終於將父母接到了自己身邊生活。
此後,他又繼續為國家的建設而奉獻奮鬥,直到1992年1月11日逝世於北京,享年七十九歲。
參考文獻:
《開國將軍鄭國仲:少年出征中年還 再見雙親互不識》
《鄭國仲:開國少將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