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美食愛好者眼裡,印度已成為黑暗料理的最終BOSS,但是有一位叫劉庸的中國美食博主卻常年流連印度街頭,品嚐各類印度特色“美食”。
在嘗試各類印度街邊美食時,主人公劉庸老師總喜歡的一句口頭禪是“乾淨又衛生”。
有的網友說,這是類似於“阿彌陀佛”的退魔真言,能夠度化食物當中蠢蠢欲動的各類菌群。
也有的人說,這是一首形式十分特殊的五言絕句,僅需寥寥幾筆便能便描摹出劉庸面對的危險。
擺在印度街頭巷尾的各類廚具,都在向外來者的腸胃遞挑戰書,而劉庸卻總能夠坦然地接下,頗有一絲慷慨赴死的味道。
這樣一鍋彷彿是來自英國殖民時期的祖傳老油,更為炸雞的風味增添了幾分歲月的粘稠。
就是這樣凝重的歷史,在劉庸的鋼鐵腸胃裡打了幾個轉轉,隨即便化作了滋養身體的良藥。
品嚐完平平無奇的石油炸雞,這位中國漢子飽經風霜的臉上,呈現出美顏10級拉滿般的紅潤水嫩。
然而在印度民間大廚這種不拘小節的烹飪方式之下,也同樣時刻拷問著食客面對美食的勇氣。
這一雙在濃郁高湯中浸潤多年了的靈活手指,乾脆的向托盤中遞送美味小吃脆球,及時填補異國他鄉者乾癟的胃。
然而老闆這不經意的手部動作,或許才是為這道街邊美食提鮮的真正獨家秘方。
但是或許正是這股別樣的鮮味,卻讓食客無法自拔,順勢也勾動了觀眾肚子裡面的“饞蟲”。
從容面對金手指提鮮功效的劉庸很快便會發現,更加艱難地挑戰來源食材自身,蘆薈汁就是他一生之敵。
“美食家”先用叉子挖下蘆薈的果肉,然後再加入印度特色調料及膠狀液體,攪拌均勻,一杯秘製蘆薈汁就製作完成了。
美味的食物往往只需經過簡單的烹飪,地道的蘆薈汁,常常在脫離液態的邊緣之間徘徊。
然而一飲而盡的豪氣被徹底封印,咬不斷,理還亂,是粘稠,果然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喉頭。
每一次握住杯子,對劉庸來說都是一次挑戰,挑戰自己極限的過程。
勝利的曙光讓“美食家”的眉頭緊鎖,吞下杯中最後一口瓊漿,其難度不亞於一次徒手橫渡印度洋。
在印度當地和這位禮儀之邦的鄰居廝混久了,某些攤主甚至學會了免費續杯的營銷方式。
然而攤主這不合時宜的熱情,卻讓劉庸飽經風霜的臉上增添了幾分鄉愁。
印度“美食家”總會在食材上抹上豔麗的色彩,從而希望在食物挑選階段就勸退挑戰者。
將各種水果進行研磨搗碎之後,再加入秘製的黃湯以及辣椒粉,一盆新鮮現做的水果撈出原湯化原食的寓意,也具備了從視網膜直入括約肌的威懾力。
即便是身經百戰的劉庸老師,在把這新鮮現做的水果撈送入口中前,顯然也需要經歷一場天人交戰的心理博弈。
然而待下口時,還不待腸胃做出示警,雙眼就已經先行向大腦發出了遮蔽申請。
頗具克蘇魯風味的紅色系珍饈,僅僅看一眼就讓人“欲罷不能”
但是這些珍饈的味道顯然和它們的色彩一樣出彩。
即便是修煉出鈍感力的劉庸,也是痛擊額頭,才能壓制那股鮮活的衝勁。
然而中國胃與印度食物之間的溝壑,顯然不可能總憑藉著勇氣填平。
就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晚上,蒼蠅小館出產的美食,就徹底封印了劉庸的語言能力。
廚師手上覆蓋著的細密的汗水,混合來自消化道的餡料,為麵餅注入勞動人民的氣息。
這份在婆羅門失之交臂的珍饈,也絆住了劉庸蠢蠢欲動的胃。
江湖有傳言,這份劉庸罕見沒能留下試吃影像的食物,將終結他的美食尋找生涯。
但熟悉劉庸的網友都知道,這對劉庸老師來說只算是so easy。
畢竟,在那個新冠病毒尚未席捲全球的時代,他就已經細品過恆河的包容。
劉庸也常常走上街頭,手把手地帶網友們探尋這個國家的經濟脈搏。
在熙熙攘攘的街邊,偶遇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內衣經銷商。
或是在汙水橫流的小巷之中,邂逅一條踏浪而來的海盜汪。
亦或是漫步在傍晚的加爾各答,把在樹坑下安家親近自然的人們裝進鏡頭。
這時我們才知道,這些讓我們腸胃痙攣的食物,不過是另一個民族的日常。
生活無處不在,灌下一杯又一杯的恆河水和蘆薈汁,反而就像是一種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