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二磧與黃河奇石博物館
左子初
黃河,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發源,不捨晝夜,一路向東,過荒漠、跨草地、經高原、穿峽谷,雖歷經九曲十八彎,但運動不息,勇往直前,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最後在山東注入渤海。
在內蒙古、山西和陝西境內,黃河自北向南穿過,從而形成了中國十大峽谷之一的700餘公里的晉陝大峽谷。這裡兩岸懸崖壁立,黃河水石相激、巨浪翻滾,呈現出氣勢磅磗的景象。據介紹,黃河二磧就位於晉陝大峽谷西岸的吳堡縣岔上鎮丁家村,與山西臨縣磧口古鎮隔河相望。黃河從晉陝大峽谷一路而來,流經此處,突然收窄到50米左右,上下落差10餘米。河底暗礁叢生,石塊林立,水石相擊,捲起洶湧巨浪,前撮後擁,順勢奔騰,藯為壯觀。其氣勢僅次於壺口瀑布,故稱為“黃河二磧”。遊人站在岸邊黃褐色的石嘴上、石層間,暗暗稱奇,讚歎不絕。
我是隨榆林市詩詞學會組織的活動到吳堡來這裡的。 在岸的半坡上,遠遠地看見一寬展如場的平臺上立著一塊高聳的像帶著樹的年輪的扁平巨石,上書“黃河二磧”四個鮮紅大字,這座平臺應該就是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看對面的山西古鎮,只見峭壁陡立,遠山如黛;黃色的土層被綠樹綠草所覆蓋,黃綠相間,如詩如畫。峭壁之下,黃河岸邊,一排排建築拔地而起,掩映在綠樹之中。一條蜿蜒的公路沿黃河畔由北向南而去。倚在石欄杆邊向下看,只見黃河之水從峽谷隱隱而來,像一條黃色寬頻,洶湧著、蠕動著,愈抖愈急,一瀉而去。
我隨人群迫不及待從廣場南角沿狹窄的十幾級臺階而下,站在黃河邊參差不平的石層間,默默地注視著這裡的黃河。只見巨浪翻滾,此起波落,像一座座小山倏而出現,又倏而隱沒了;另一座座小山倏而隆起,又倏而沉寂了。似有無窮的神力前拉後推,讓無數“小山”似的巨浪,如萬馬奔騰、似群峰薈聚,永不停歇,滾滾向前,形成神奇壯觀的景象。
隨著巨浪湧動,白色的浪花激起在浪頭,又落了下去,稍縱即逝,瞬間不見;而河面上無數大浪小浪撮起的浪花,一朵朵、一片片,在湍急的河水中出現了,消失了,構成了一幅銀花點點、逐波詠唱的圖景。而巨浪衝在岸邊,水石相激,捲起一堆堆白雪似的浪沫,蠕動著、跳躍著、翻卷著,瞬間消失了,融入在波濤洶湧的河水中;而後面的巨浪又衝上來,拍著陡立的石岸,一浪接著一浪,浪浪相連,永不疲倦。
岸邊的岩石上,人影竄動,有的大聲呼嘆,有的不言不語,有的選擇著角度拍照,有的或一兩人、或三五人站好讓別人攝影。河水奔湧起伏,急浪翻滾,發出巨大的響聲。這聲音隆隆的,嘩嘩的,唰唰的,似高音中有著低音,在粗聲中帶著細聲,偶爾夾雜著金屬細片相碰的聲音;又似各種聲音雜揉在一起,急切而均勻,亢奮而平穩,彷彿一支交響樂團在用起伏不大的樂譜永不停歇地演奏著一首樂曲。它在演奏黃河二磧之豪壯,演奏晉陝峽谷之雄美!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的詩句道出了晉陝大峽谷段黃河的雄渾氣勢。隨著交通技術的發達和交通條件的便利,黃河兩岸舟船相渡已漸漸遠離人們的生活。遙想過去,黃河濁浪翻滾,濤聲震天,人們駕著舟船,在洶湧波濤中起伏,在吶喊驚悚中橫渡,這是多麼驚心動魄又無可選擇的場景呀。這更是黃河兩岸世代船工的壯舉,是黃河兒女悲壯的史詩!今天,只有稱當上勇士的人才敢駕著舟船橫渡黃河,把漂流當作一個體育探險專案。同時,我們彷彿還看到了過去那一隊隊縴夫露著古銅色臂膀,搭著披肩、赤著雙腳、身體前傾在黃河岸邊吃力地拉縴的情景。
就是黃河二磧,把晉陝大峽谷的壯美險峻濃縮於此的一小段。黃河,億萬年以來,你還造就出了哪些奇妙景觀呢?
採風團成員陸續從黃河邊的層石上離開,從臺階而上,到黃河二磧廣場,再跨幾步過沿黃公路,鑲嵌在一排起脊平房、灰頂朱門建築上面的“黃河奇石博物館”的幾個鮮紅大字便映入了眼簾。
大家魚貫進入展廳,年輕的女講解員用標準流利、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給我們介紹起來。展廳共設兩層,布展黃河奇石1500餘塊,依歷史時序分為《地質古生物化石展區》、《景物、動物奇石展區》、《人物、文字奇石展區》三大板塊,濃縮了黃河石頭歷史,展示了吳堡石頭文化的成就。
這裡的石頭之奇,在於收藏了上億年前的恐龍、恐龍蛋和其他動物的化石。一具鴨嘴龍化石陳列在那裡,我們彷彿看到億萬年前的一隻十多米、近二十米的鴨嘴龍伸頸咧嘴,立蹄擺尾,發出長長的嗥嘯,欲與對手爭鬥;或緩行慢步,徐徐向我們走來,與我們心靈相接,似與我們對話。兩顆碩大而均勻的恐龍蛋並立擺放,很容易勾起人們的神思妙想,激發起每個人的陽剛之氣,雄心之美;另一組恐龍蛋稍小,外表光滑,顯灰青色,二十餘顆高低錯落鑲㠌於一塊粗糙的方石中。遙想億萬年前,一隻恐龍每天下幾顆蛋,幾天下了二十餘顆,不料一場大雨山洪讓這些蛋埋於淤泥之中,就再沒有看見天日;或是一次地質運動使它們深藏地下上億年時間,成為化石。此外,這裡還收藏著鳥、禽、獸化石,這些動物化石從千萬年、億萬年前走來,有的彷彿要展翅欲飛,有的彷彿要奮蹄賓士,它們宛然要還原當時的生存和生命狀態。
這裡的石頭之奇,也在於收藏的石頭的形狀和紋理的奇妙。這裡的石頭千姿萬狀,形態各異。有的渾圓,有的扁平,有的上小下大,猶如高峰入雲;有的渾然橫臥,平穩沉睡的樣子;有的如巨人頭像,靜靜地眺望著遠處;有的如鱷魚翹首,屏息觀察著前方。黑、褐、灰、黃、紫、綠色等大小不一、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石頭按類分層擺放,構成了一個色彩斑瀾、豐富多彩的石頭世界!
而石頭上衍生出的花紋和圖案,更是引入勝,令人遐思。它們有的黑白相交,是明顯的陰陽八卦圖案,昭示著宇宙萬物的相剋相生,對立統一;有的像紅日高照,沐浴著山川河流,茫茫大地;有的如皓月觸雲,朦朧中彷彿看到嫦娥廣袖長舞,聞到吳剛的桂花酒香。有的像仙人站在海岸邊吹簫,隨著悠揚的簫聲,海水舞動,默默地打著均勻的節拍;有的像船員站在海邊向遼闊的大海張望,似乎觀察著潮汐的變化,考慮著能不能開船航渡。有的圖案更像犬馬相隨的阿拉伯駝隊在橫亙的沙漠中跋涉,彷彿駝鈴聲聲在漫漫沙海中迴盪;有的像一棵棵樹長在非洲的稀樹草原上,獅子等野獸在樹林草叢中窺探,食草動物警惕而快速地吃著野草。還有層雲漫卷,流水奔湧,山峰入雲,野花獨放……據講解員介紹,每一塊石頭都有其妙處,每一個圖案都有其主題。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能全部記錄講解員生動的講解內容,我對奇石的觀察和體昧也不一定符合原定的主題,但奇石之奇,奇石之美,可供任何人啟用自己的藝術細胞,縱橫開合,想象出它們豐富而迷人的意境!
這裡的奇石之奇,還在於收藏了不少的人物、文字圖案的石頭。那些人物圖案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彷彿遠去的巨人仍然在關注著時代的風雲變幻,關注著黎民的喜怒哀樂。而一塊石頭上的一個清晰的文字,幾塊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句子,這些句子與這個偉大的時代契合,與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相融。這是自然之力還是人為製造,是天意還是人心?每個人都在深深地思考。
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數百萬年的發育、誕生、成長、發展過程中,以水為動力,透過對地殼變動中的石頭侵蝕、衝擊、打磨、搬運,造就了一塊塊圖案獨特、神奇美妙的石頭,這種鬼斧神工的自然之力,這種高超絕倫的藝術創造,是任何藝術家不能比擬的!
在黃河二磧邊設立黃河博物館是個巧妙而恰當的構思。這裡地處黃河中游,最能代表萬里黃河的自然和歷史特性。而奇石,是黃河上億年不斷演變發展過程中凝結的藝術佳品。每個來到這裡的人,傾聽黃河的濤聲,觀賞黃河的奇石,一定會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採風團是2019年9月的一個雙休日來吳堡縣採風的。榆林市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縣委書記王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光澤等縣上領導犧牲了休息時間全程陪同。吳堡是個小縣,也是個國家級貧困縣。據兩位領導介紹,近幾年,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戰略,結合吳堡縣域實際,積極扶持主導產業,大力挖掘文化旅遊資源,相繼建成和開發了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公園、橫溝溫泉體驗、黃河二磧觀光、黃河奇石博物館等景區景點,並著手開始籌建柳青文化園,形成了獨特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文化旅遊景觀,為全縣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而座落在吳堡黃河二磧邊的黃河奇石博物館,與黃河二磧波濤起伏之水一靜一動,陰陽契合,述說著黃河的過去與今天,無疑都將會成為黃河中游岸邊璀璨耀眼的明珠。
左子初,男,陝西榆陽人,生於1961年農曆10月。教育工作者。業餘時間主要從事小說、散文創作,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中短篇小說集《愛的十字路口》、中篇小說集巜此處無愛情》出版後受到讀者熱評。現為陝西省作協會員,榆陽區作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