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 “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問題明確之後,我們該怎麼做呢?
經濟工作會議中給出的解決矛盾的原則是“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於是具體的方法論便有:
01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
這個點在細節,突出的點在精確、可持續。“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是兜底行為。財政的方向不外乎就是拉動投資,創造需求,這就是為了解決需求收縮,於是就有“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簡單來說就是繼續大基建,但這裡還強調了一個精度。
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嚴肅財經紀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隱性債務。
這就說財政方面從原先的整體效率進發要過度現在的細節性考慮,同樣是財政支出拉動,現在不僅要求要投出投金,而要求對投資出來的資金和專案進行精細化管理,減少中間損耗的同時杜絕類似獨山的狀況。
02微觀政策要繼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理解這塊先要明確概念,市場主體指的就是企業,於是這塊就有“深入推進公平競爭、加強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這塊大家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最近網約車平臺出現的生機一般,這就是反壟斷給市場帶來的活力。
然後還提到了“強化契約精神,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這基本就是針對大型企業和某些地方國企打的補丁了,畢竟這種拖欠和逃廢債行為一個是容易造成造成區域性風險,另一個則是造成信用危機。
03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迴圈
這塊提到了供給側改革,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和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其實重點還是解決“需求縮”和“供給衝擊”這兩個問題,比如說對惡意利用期貨漲價的供給端進行限制,而在這個後續提到了傳統產業升級,也就是新經濟。
接下來這塊應該是大家最關注的。
在房地產方面,房住不炒依舊被拿來重申的同時強調了對租房市場的建設,具體則是“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對市場來言,這預示著在大環境不發生大變化的狀況下,房地產市場的後續走向是趨穩的。不會有大暴漲,但同時也意味著不會有大暴跌。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待這種訊息的時候,那些沒有被提及的方面更需要注意。房地產稅試點這個大事件並沒有提及,結合著因地施策來看,後續房地產稅的實施可能會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說房地產稅試點並不是重點。
04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
這裡指的是兩點,一個是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案”另一個是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然後去說“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結合著卡脖子科技來看,這是未來從理論基礎科研轉向應用類科研的表現,但具體措施不太明顯,主要還是看科技體制的改革方案。
05改革開放政策要啟用發展動力
這塊資訊量很大,一個是要素市場市場化配置的改革(資本市場改革),也就是股票發行註冊制(直接融資),然後則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部分引入資本,部分改為國有)。
接下來就是對外開放(主要是金融開放)和一帶一路。
06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
這塊乍看上去和往年沒什麼不同,無非就是區域重大戰略開發這套,這其實在今年這塊是多了幾個關鍵性因素的:一個是鄉村振興,另一個則是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一是區域發展,二是共同富裕,三則對應著“適度的超前基建”,是目前投資資金流入的好去處,而新型城鎮化建設對應著的則是土地財政等。可能在精細財政管理的要求下,鄉村振興會是下一步基建投資的方向。
07社會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線
這塊核心其實就是三個,一個是就業問題(職校分流),另一個是基本養老保險覆蓋(涉及醫改、企業社保)、第三個則是新的生育政策。這塊的邏輯其實對應著的就是各種社會改革。而邏輯則是“普惠”性質的“開源”和“節流”,對就業問題,做職校分流,一個是對生產力進行開源,另一個是對企業的節流,而養老保險則是兩步走,一方面查社保換增量,一方面談醫改降成本,最後生育政策則是換增量。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