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49歲,3年前體檢頸部血管超聲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50%左右,而今年最新的體檢結果發現斑塊面積明顯縮小,只有原來的一半左右了。他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經驗可以供大家借鑑呢?
斑塊逆轉或縮小的條件
從斑塊的生成找到逆轉它的突破口
首先,來看看斑塊是怎麼形成的。
動脈是血液的主要通路,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逐漸老化,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危險要素會使血管內膜破損,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趁機從損傷處進入內膜中,血液中的巨噬細胞會來消滅這些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吞噬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異物”,日積月累沉積在內膜中,剛開始僅僅是血管厚度增加,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逐漸的就會形成我們所說的斑塊。
從斑塊的生成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要逆轉斑塊,或者使之縮小,關鍵就是讓血管壁內膜的沉積物減少或清除。此時需要控制的關鍵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如果能控制好這個作惡的源頭,斑塊就失去了生產原料,無法進行勢力擴張,那麼斑塊的逆轉就很有希望!
普通人最為熟知的降低LDL-C的方式就是應用他汀類藥物,無數的循證醫學證據表明,他汀類藥物在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和降低LDL-C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而已經有研究證實,調高他汀的劑量或採用更加強效的他汀,即他汀強化治療,可以使動脈中的斑塊達到“部分逆轉”。
在2003年進行的“強化降脂逆轉動脈粥樣硬化”REVERSAL研究,給出了非常有利的證明。
REVERSAL結果顯示,使用普伐他汀組,斑塊體積增加了約2.7%,而使用阿託伐他汀組,斑塊體積減少了約0.4%。
是不是所有的斑塊都能“逆轉”?
強化他汀治療雖然有效,但不是所有的斑塊都適合採取此類治療。斑塊分為軟斑塊和硬斑塊,不同的斑塊的治療方式是不同的。
軟斑塊具有脂核心較大密度較小的特點,相對來說斑塊脫落帶來堵塞血管,導致梗塞發生的風險更高。硬斑塊具有脂核心小密度大的特點,相對來說穩定性更高。
他汀類藥物透過增加斑塊密度,縮小斑塊體積,讓斑塊變“硬”來發揮作用。對脂質核心較大,密度較小的軟斑塊,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逆轉作用。但有的斑塊本身就是比較穩定的硬斑塊,沒有縮小的空間,所以他汀只能起到延緩斑塊發展。
大連醫科大學的《頸動脈粥樣硬化可調控危險因素的薈萃分析及系統評價》研究指出,當把血液中的LDL-C水平降到2.0mmol/L時,LDL-C就停止向動脈內膜中轉入。血液中LDL-C降到1.8mmol/L時,在動脈內膜中處於遊離狀態的LDL-C就會轉回血液。此時,動脈中的也就不再繼續生存,可保持斑塊不繼續進展。
一項名為SATURN的研究也發現,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6 mmol/L,冠狀動脈斑塊出現明顯縮小。此時的也就是斑塊發生逆轉。
管好斑塊的核心工作是什麼?
隨著醫學的進步,像李先生這種斑塊逆轉的案例也在不斷地增多,而逆轉動脈斑塊的秘訣就在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點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點好!如何做到這點呢?
方法一:使用他汀治療,降低“壞膽固醇”
他汀主要降低壞膽固醇(LDL-C),這種作用強於其他任何一種藥物,適當加大他汀類藥物的劑量,可以進一步減少膽固醇的含量。但是盲目增加“他汀”類藥物劑量是不可取的,需要遵守醫囑。
同時,必須要保證足夠的用藥的時間,很多患者用藥依從性不高,總是斷斷續續在用藥,而他汀對“壞膽固醇”的良好控制作用前提是堅持用藥。在他汀類藥物臨床試驗中,持續用藥2~4年才觀察到斑塊體積縮小,可以說服藥時間越久,“逆轉”的效果會越明顯。
方法二:改變生活習慣,升高“好膽固醇”
好膽固醇HDL-C的合適範圍是男性低於1.0mmol/L,女性低於1.3mmol/L時心血管風險增加,目前認為合適的水平是≥1.6mmol/L。
先做好戒菸戒酒(不是限酒),然後堅持規律的體育運動,控制體重。在飲食上應控制熱量,講究低脂、低糖、低鹽的飲食方式,注意補充纖維素和飲水,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同時避免熬夜,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態和情緒。
很多人,聽到斑塊就感覺身體馬上要“梗”住了,要擺正心態。血管中出現了斑塊,我們應該更加認識產生斑塊的原因,在生活中和治療中進行相關干預才是重點,如果能把壞膽固醇的幅度降到足夠低,已經形成的斑塊就可能產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