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現在誠心誠意想買房子的人,真的太難了,尤其是想置換的這群人。
我在某書收到一位深圳粉絲的留言,
她家房子這幾年趨勢不錯,參考價只有2000萬,如果有人要買她的房子,按參考價貸款,買家首付加稅費加差價,都要去到2000萬左右,換做誰都有點下不了手。
而她現在想置換一套更大的房子,壓根動彈不得。
她跟我吐槽說,這是讓不動產真的成為了不動產呀!
被政策誤傷的剛需和改善還有很多,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房住不炒預期來了,流動性受影響開始顯現出來了。
相信很多人也都非常關心,未來房子還能繼續投資嗎?
房地產被打七寸
信貸槓桿可以說是樓市的七寸了。
先理一理,金融層面上發生了些哪些震盪:
- 2月份,深圳建立二手房成交參考價;
- 3月份,多地嚴查經營貸、消費貸流入樓市;
- 4月份,嚴查首付來源,證明你的錢是你的錢;
- 4月下旬,多城房貸利率開始上漲;
- 5月底,成都迎來二手房成交參考價;
- 6月2日,廣州發文嚴禁小貸公司開展“贖樓、過橋”業務;
- 6月中旬,多地二手房暫停貸款,新房貸款審批卡得死死的;
這一系列的操作,每一招都精準打在了房地產的七寸上,直接鎖死二手房市場,降低二手房的流動性。
二手房賣不動了,那買房子還有意義嗎?
當年那句“來了就是深圳人”還在耳邊迴響,今天,真的要變成,“來了就是惠州人”!
不動產真的變不動產?
讓不動產真正成為“不動產”,這是高層的真實想法嗎?
我認為不是這樣子的。
- 首先要明確,調控的目的一定是穩房價。
列個數據,
中指研究院報告顯示,5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房均價16006元/平方米,二手房平均價格為15810元/平方米。
OMG,不知不覺百城二手房都這麼貴了。可能很多人看不出來這到底有什麼值得驚奇的,我拿資料對比一下,
2011 年我國房價均價只有 5379 元/㎡,短短十年,2021年的均價 11030 元/㎡,已經翻番。
你可能覺得十年翻一番沒什麼新奇的,但是要知道這是全國平均房價,它有巨大的乘數效應——如果你在熱門城市買了熱門樓盤,那就不止是翻一番。
再進一步思考,中國有幾個一線城市和幾個二線城市,大多數還是三四線城市來支撐的,再來掂量一下,這波行情渾水摸魚的有多少。
就連新華社都著急了,5月底發了一篇文章《有的縣城房價漲到三四萬元 虛火過旺需“降溫”》,其中提到了,
全國有100餘個縣(縣級市)房價均價超過每平方米1萬元,其中海南陵水最高,浙江義烏第二;
事實上七普資料顯示,中國有近5億人“人戶分離”,戶籍留在老家,居住在大城市,這些跟著渾水摸魚的小縣城房價有多少支撐力呢?
這把火要是再不澆滅,房價要上天了,社會貧富差距就更大了,給大家推薦一部墨西哥電影《新秩序》,可以參悟一下絕對差距之下的悲慘現實。
- 其次,銀行的“兩道紅線”威力凸顯了。
去年的最後一天,央行和銀保監會為房貸劃定了“兩道紅線”,「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政策經過層層傳導,對於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的約束,開始發揮作用了。
這種情況下,對於處於增量房市場的城市就是利空,二手房將會為新市場房讓道。
/ 說得庸俗點,二手房的流轉,更多是財富的轉移,只能貢獻稅收,新房就不一樣了,可以貢獻土地財政,還能要求開發商做配建做城市更新。在四方博弈(開、銀、政、買房人)中的新房地位也要更高一些。
/ 說得理性點,一手更容易受政策管控,容易把房價裝進籠子內,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土地財政,還能幫助樓市去庫存,何樂而不為?
就比如大熱門城市,西安、杭州、成都,政府很好管控一手,卻對二手市場很難干預,造成了新房二手房市場倒掛,二手價格高於新房,基於這種行情全民打新套利,買上一套頂好幾年的工資。
這時候叫停二手房貸款,變相也是對打新的降維打擊,讓市場慢慢迴歸正常,趨向平衡,讓打新套利速度和空間被壓縮,從而達到調控的效果。
所以二手房在調控體系中最先容易受到影響,自然也就處於鄙視鏈的末端。
未來房子還能繼續投資嗎?
最近各路媒體開始解讀“二手房停貸”這事,有些以訛傳訛的意思,更有甚至結合部分城市貸款利率6%~7%的現象,直接把政策描繪成聊齋志異了。
至於具體城市具體政策,希望各位親自去求證一下,也就打個電話的事,不要說風就是雨。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本質看現象,相互驗證。這種時候更需要反人性思考,我知道唱衰的話很容易受到認可,但認清現實,尊重客觀規律的人,才能抓得住機會。
我認為未來10-15年房子依舊是普通人的投資歸屬,有這麼幾點思考和判斷:
- 1. 分化代替普漲
根據易居研究院;截至4月底,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914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定義;住宅庫存為還沒有出售的專案)
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量為5457萬平方米,成交量為5200萬平方米,供大於求。
去庫存呈現出“南強北弱”特徵。
(存銷比=月末庫存/月總銷售,庫銷比值越小,說明週轉率越高;庫銷比值越大,說明越是滯銷。)
存銷比偏高的除了三亞基本上都是北方城市,偏低的除了濟南基本上都是南方城市,“南強北弱”的特徵,也說明南方城市需求強勁,去化更快。
有關城市分化我在今年1月份就提醒過啦,每個城市的感受有所不同,比如在鄭州、柳州、燕郊能感受到庫存豐裕,也能在湖州、花橋、合肥見證庫存見底;也能在包頭、哈爾濱、威海領略銷售緩慢,也能在合肥、杭州、珠海見識市場火熱。
這種時候,千萬千萬不要選錯城市,不然你憑實力賺的錢,很有可能憑實力打水漂。
日後你所抱怨的房價不漲,就可能是因為你選錯了城市和板塊,要學會讓自己變成風口上的二師兄,乘風起舞。
- 2. 擁抱核心資產
儘量買入一線城市,儘量買入新一線城市,儘量買入強二線城市,儘量買入省會城市。
因為這些城市有好的資產、人才、投資環境、金融環境、產業資源,也正因為這些資源,才有更多機會乘風破浪。
如果你想走出去,儘早把小縣城的房產出清,置換到省會城市、核心城市去。
如果你不想拼搏,只會把問題都歸結為社會問題,反正你沒問題,那就躺平別抱怨了。
- 3. 中國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63.89% ,比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低了16.11%,與美國82.7%的城鎮化水平還有18.81%的距離。
近10年來,我國城鎮化率每年大約提高1.421%,那至少還有十年的光陰。
此外,城鎮化率逐漸進入到下半場,相比之前的人口由鄉到城的流動,未來會是城市之間的流動,人口會繼續向大都市圈和核心城市群集聚,相應的產業鏈也都會依附在這些城市群周邊,這又是新一輪的騰籠換鳥。
而從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就全國範圍內來講,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730元,韓國、日本大概有2萬元人民幣左右,國民的錢袋子還有很大的空間。
總之,不要從陰謀論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對於普通人,樓市只是個大而不能倒的怪物罷了,不會讓不動產真的成為不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