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7年,毛主席的衛士李連慶聽從指示回到家鄉去做一個調查,李連慶本以為能夠受到鄉親們熱情的歡迎,可誰知卻遭到了全村人的嘲笑。
甚至還有人當著他的面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學你連慶叔,當了17年的兵還是個做飯的!”
在任何時候,參軍報國一直是一件非常光榮而又意義的事,更何況還是毛主席的警衛員。
可為什麼村民們嘲諷他是一個“做飯的”呢?
李連慶是否隱瞞了什麼呢?
毛主席的警衛員裡面個個都是身手不凡的武功高手,就拿最知名的李銀橋來說,他是武當派的俗家弟子,擅長太極拳和太極劍,在毛主席身邊擔任了15年的警衛員,可謂是風光無限。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保護中央首長們的安全,專門成立了中央警衛團,但又從中挑選了一部分精英來直接擔任貼身警衛員,其中就有李連慶。
李連慶於1932年出生於廣東高要市的一個小山村裡,由於山村地處偏遠地帶,為了避免遭受土匪和軍閥的侵害,村裡人就有了習武的習慣,一來可以強身健體,二來還可以保衛家園。
李連慶從小就受到父親和爺爺的傳授,經過刻苦的努力,在他18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全村有名的“拳王”。
新中國成立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把朝鮮戰爭的戰火引到了鴨綠江附近,李連慶響應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應徵入伍,於1951年10月踏上了征途。
不過李連慶來到朝鮮之後,並不是讓他去前線浴血奮戰,而是讓他去做了一名炊事員。這很顯然有違李連慶的心願,但李連慶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雖然沒有機會拿槍打仗,但還是能憑藉自己的雙手來讓戰友們吃上一口熱乎飯。
在戰鬥的休息期間,連裡組織了一場摔跤比賽,李連慶在忙完手頭上的活之後,就急不可耐地跑去看熱鬧。看著戰友們“奮戰”的樣子,李連慶也毫不猶豫地上了場,戰友們看到李連慶又幹又瘦,就覺得他是在跟大傢伙開玩笑,就讓他趕緊下去別瞎湊熱鬧。
但李連慶非常的執著,甚至對大家說你們全上來都不一定是我一個人的對手,於是就上來了一個體型高大的戰士準備“教訓”他一下,可被李連慶三下五除二地放倒了,隨後李連慶又接連放倒了四個戰士,而李連慶卻依然屹立不倒的站在場上。
這讓大家大跌眼鏡,心想這個做飯的怎麼有這麼好的身手?前來看熱鬧的領導也是對他欣賞不已,就把他調到了警衛排去保衛志願軍首長們的安全。
就這樣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李連慶和戰友們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時間又到了1957年,李連慶已經超過了服役期就準備去辦理退役手續,卻沒想到命運的齒輪再一次的轉動了起來。
由於李連慶的身手出眾,首長希望他能夠繼續在軍中服役,李連慶就只能遵從首長的意思,但自己一身的武藝卻沒有大展身手的地方,這讓他感到非常的苦惱,
此時,中央警衛團來到李連慶所在的軍區,來為中央首長們選拔警衛員。李連慶就報了名,希望能夠改變命運,但當他得知全軍區只選拔兩個人的時候,李連慶就覺得老天爺總是在跟自己開玩笑。
但在選拔賽中,李連慶還是憑藉著萬夫莫當的武藝,成功的進入初選,但入選人數還是超過了100人。隨後李連慶又經過不懈的努力,成功的拿到了一個名額。
不久之後,北京就來了訊息,說李連慶成功被選入中央警衛團並前往北京接受培訓,這讓李連慶喜出望外,就準備收拾東西前往北京。
但來到北京之後,李連慶又面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禮儀和文化。因為,如果要成為中央首長的警衛員,不僅身體素質要過硬,還必須要有高中及以上的學歷,這對於大字不識幾個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李連慶從小就受到家裡人的帶動,不斷地摔摔打打,對讀書識字方面是一概不懂,雖然在服役期間他進入過部隊的文化補習班,但是隻能勉強的寫幾個字、讀幾本書。但李連慶並不想放棄,因為已經走到這一步了,突然決定退出豈不可惜?
於是李連慶就白天訓練所需要的技能,晚上補習文化知識,有時候甚至還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看書,在李連慶不懈地努力之下,最終通過了體能測試和文化測試。
於1961年正式地成為一名中央警衛員,而更讓李連慶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夠做毛主席的貼身警衛!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李連慶就一直對外人保密自己的情況,在給家人寫信的時候,仍然說自己在做一名炊事員,每天就是喂喂豬、做做飯,清閒得很。
而毛主席也給予了警衛們很多的關愛,有些警衛們在節假日還回不了家,毛主席就熱情的招呼他們來吃飯,還經常給他們講故事。
如果有的人還單身的話,毛主席不僅教他們如何追求女孩子,曾經李銀橋的婚事就是毛主席操辦的。
毛主席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還是要擁有文化,於是毛主席就在空餘的時候親自教他們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李連慶就在毛主席的教導下成功考取了高中學歷。
由於李連慶做過炊事員,就經常親自下廚為毛主席炒幾個菜,讓毛主席來嚐嚐自己的手藝,毛主席對他炒的菜也是讚不絕口。
在1967年的時候,李連慶受到毛主席的指示回鄉做調查工作,在回去之後彙報給毛主席。當然也是回家看看爹孃,但李連慶卻受到了鄉親們的奚落,而家人也對他頗有成見,因為覺得他當了17年的兵了,不至於還在當一個炊事員吧,而且炊事員不就是做飯嗎?至於忙得連家都不回嗎?
面對種種嘲笑和指責,李連慶只能默默承受卻又無可奈何。
在李連慶回到北京並向毛主席彙報完工作之後,就把整件事情和毛主席說了一下,說自己如何受到嘲笑又受到怎樣的指責,毛主席對此是哭笑不得但表示理解,因為很多警衛員都和他的遭遇相同,並告訴他一定要學會承受,這樣才會成長,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導他,毛主席就和他談了好久。
在受到毛主席的開導之後,李連慶覺得還是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為好,因為他知道,什麼叫默默無聞,什麼叫為人民服務。
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連慶見證了真正的偉人遲暮,懷著悲痛的心情,送完了毛主席最後一程。
而此時的李連慶已經人到中年,他覺得自己已經不適合再當警衛員了,就向上級遞交了復員申請,但上級又讓他去做葉劍英元帥的保衛工作,並擔任衛士長一職。
在之後的時光裡,李連慶就一直陪伴在葉劍英元帥的身邊,見證了我國逐漸走向繁榮穩定的輝煌時刻,但李連慶一直很低調,如果有人問自己現在幹什麼,就說自己還是在給部隊做飯。
直到1986年,李連慶再次承受著悲痛的心情送別了葉劍英元帥,此時的李連慶已經54歲的高齡了,上級就把他調到了總政治部廣州聯絡局,於是李連慶就一直幹到了1997年退休。
即便退休了,李連慶仍然謹記著毛主席的教誨:“時刻都要為人民服務”,於是他決定在家鄉投資搞建設。
但家人們得知李連慶的想法之後,卻都表示反對,因為現在即便實行改革開放了,但村裡仍然沒有什麼變化,該窮的還是窮,而且李連慶的年紀也不小了,年輕人為了致富都選擇去城裡打工了,如果要搞建設,誰來出力呢?
但李連慶似乎有一種使命感,他覺得如果不在家鄉里做出點什麼事來,自己死都不會瞑目,因為李連慶長期待在中央首長們的身邊,受到了很大的薰陶,知道了什麼是奉獻精神。
為了建設村莊,李連慶就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了出去,決定先從祠堂搞起,並把村裡的環境打理一下,還給村裡修路疏通河道。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每當提起李連慶的時候,村民們都誇他是個大好人。
李連慶覺得環境改變了還不夠,必須要讓村裡的鄉親們吃上飯、有活幹。於是在2009年,李連慶決定再帶動鄉親們創辦一個養牛場,讓鄉親們養牛致富,由於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老人沒有力氣種地,導致村裡的地都長滿了荒草。
李連慶就貸款了一百多萬元,在村裡創辦了一家畜牧公司,主要飼養奶牛和肉牛,在此期間,李連慶受到了各種各樣的質疑,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直到四年之後,養牛場逐漸有了規模併成為一家知名企業,村民們就沒有了質疑的聲音,還與李連慶成立了合作社,資產上百萬。同時在他的帶動下,在城裡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到家鄉養牛,還出現了幾個富翁,大夥的日子也開始興旺起來,但李連慶老人還是一直保持著低調做人的態度,默默無聞的生活著。
雖然李連慶沒有在戰場上立下什麼功勳,也沒有被封什麼大官。但他真真正正地把“為人民服務”刻在了心裡,他不計個人得失,帶領鄉親們走向富裕,所以,李連慶的一生也是輝煌且不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