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建國初期一系列關於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安徽省與江蘇省、安徽省與江蘇省的區劃調整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安徽省的臨泉縣,臨泉縣隸屬於阜陽市,屬於安徽省50個縣之一。臨泉縣擁有230萬左右的人口,堪稱是全國第一縣。那麼,臨泉縣為何擁有這麼多人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臨泉縣的位置。臨泉縣位於淮北平原的西北部,這一帶地形平坦、耕地充足,而且周圍好幾條河流,便於農耕和灌溉。例如谷河、潤河、延河、流鞍河等等,再加上氣候適中,從古代歷史上,臨泉縣就屬於人口大縣。我們需要聊聊安徽省的歷史,安徽歷史悠久,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出現了一系列的歷史名人,例如曹操、朱元璋等等。
不過,安徽省出現的時間比較晚。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幾十年時間裡,透過不斷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了北方的西夏國、大金國和南方的南宋、大理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空前遼闊的王朝。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也開始發愁了。由於缺乏管理經驗,面對地圖上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有點懵,因為根本管不過來。
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對於元朝並不合適。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又屬於監察區。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的經驗,在金國行尚書檯制度的基礎上,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甘肅行省、江浙行省等等。當時,安徽省的北部地區,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因為,這一地區各方面的情況都差不多,屬於黃淮流域。
在古代歷史上,由於農耕文明佔據了主流。耕地肥沃、充足,氣候適中,降雨量充足,再加上河道完善,這樣的地區非常適合生活,基本上都會省會大量的人口。例如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人口大縣,現在的人口也不算少。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但各方面的問題很多。元朝行省的區劃太大,管理存在難度。管理機構過於粗獷,同時過於重疊。
1368年,安徽鳳陽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結合各方面的情況,進一步調整了各省的格局。在燕王朱棣遷都以後,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從而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區劃模式。當時,北直隸相當於現在的河北省,南直隸相當於現在的安徽省、江蘇省等地。
17世紀,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最終,形成了內陸18個省的區劃。其中,由於南直隸的地位下降,被更名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按照那個時候的條件,管理難度太大。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把江南省拆分為安徽省和江蘇省。截止這個時候,安徽省設立。
不得不說,明清兩朝確立了我國大部分省份的大體輪廓,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這一時期設立的,例如河南省、湖北省、甘肅省等等。臨泉縣屬於一個年輕的縣,截至1912年清朝滅亡,還沒有出現臨泉縣的名字。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階段,各路軍閥相互進攻。與此同時,安徽省的部分地區遭遇了水患,一些河流開始決口和氾濫。
直到1934年,為了治理安徽省西部各地的水患,安徽省在阜陽縣部分鄉鎮的基礎上,設立一個新縣。在設計縣名的時候,由於縣府駐地正好在泉河旁邊,因此,得名臨泉縣。此後,臨泉縣的縣城開始逐步擴大和發展。從區劃面積來說,臨泉縣的下轄區域並不算小。因此,在1947年,臨泉縣曾經被拆分為臨泉縣、泉南縣、泉陽縣等3個縣和臨泉市。
直到1949年春天,臨泉縣的區劃才重新合併。建國之後,臨泉縣先後隸屬於阜陽專區、阜陽地區、阜陽地級市。在7普之後,臨泉縣的總人口達到了229萬多人,接近230萬,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縣之一。從人口總數來說,幾乎相當於一箇中小規模的地級市。
臨泉縣下轄了5個街道、21個鎮和2個鄉,從鄉鎮數量來說,也是比較多的。因為,一些縣只下轄了10多個鄉鎮。阜陽市總計820多萬人口,臨泉縣佔了將近30%。安徽省總計下轄了50多個縣和縣級市,臨泉縣所佔的比例也很大。這與臨泉縣的地質結構、地理位置、水源灌溉、耕地面積等各方面的情況有關。例如河南省的周口市,與臨泉縣屬於鄰居。
當年,周口市擁有1160多萬人口,比河南省會鄭州市,還多了300多萬。當然,隨著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各省的人口流動很大。尤其是河南省、安徽省這樣的人口大省,按照統計,臨泉縣擁有將近230萬人口。但只有160多萬人生活在臨泉縣,有超過50萬人在全國各地工作、生活,基本上是各個鄉鎮的青壯年和新一代的大學生。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