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50年前,我們的祖輩憑著一個人的收入可以養活全家很多口,而現在一個人的收入基本只夠自己開銷,甚至還會需要很多的負債?這還不是個別國家的情形,大多數國家都是如此。
可能的原因大概是:第一,以前的收入來源是以勞動報酬為主,極少數人獲得資本和知識的報酬,現在勞動的價值比例在下降,資本和知識的報酬比例在上升,但是資本和知識的報酬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第二,由於全球化,本國的勞動報酬被其他低勞動報酬國替代;第三,因為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普遍使用,一些傳統的文員職位也被電腦或者人工智慧替代了,即使沒有替代,由於體力要求降低,婦女作為勞動者參與比例上升,提高了勞動供給,網際網路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加速了財富向頭部集中。
因此,個人的收入,越來越和“努力”不成正比,“努力”只能在同一層收入中有所上升,比如出租司機,透過“努力”可以比一般出租司機多掙一點,但是,他再努力也難以超過大公司的主管收入,而計程車司機這個崗位,又可能很快會被自動駕駛所替代。
同樣地,裝修行業可以提供遠高於一般白領的薪酬,從業者也不需要特別高的勞動技能。但是,這個行業也在逐漸被更加價廉的方式所替代,比如,用精裝修替代毛坯房,用櫥櫃定製代替傢俱木匠,這些除了成本方面的原因之外,資訊不對稱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科技的發展在消滅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雖然它也在新創一些崗位,但是一來新創的遠沒有消滅的崗位多,二來,新創的崗位一般都是需要高階技能,而被消滅的崗位只需要適合普通人的一般技能。總體而言,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少,這就導致整個社會的財富在不斷增加,但是分配的過程會越來越不“公平”,儘管分配的規則還是公平的,但分配的結果越來越不公平,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觸到資本和知識的,而政府的再分配職能也僅僅是提供溫飽而已。
對於個人而言,唯一的對策就是:躍層。即不要停留在勞動這一層,透過躍層進入更高的資本和知識階層——或者進入資本階層,靠資本增加財富;或者靠知識躍層,靠高階技能獲得收入;或者兩者兼具。資本的躍層分為直接創業和間接投資;知識的躍層包括完成更好的教育和科研發明等。
政府有沒有解決辦法?有,但不全部。第一,是完善資本市場,並透過類似於401K方式讓更多的人強制性地儲蓄並進入資本市場;第二,是降低教育門檻和教育成本,讓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知識。前面一點,美國做得比較好,中國做得不好;後面一點,中國做得較比好,美國做得不夠好。
另一個躍層的方法是全員股份制,但是實行的難度會比較大,尤其對大企業和非上市公司。另外,從企業所有權人和高管角度看,是否願意這麼實施,也是有障礙的。同時,股權作為收入的一部分,會要求適度降低勞動報酬,勞工與資本方共擔風險,這一點,勞工是否會願意?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變成窮忙族,而同時,又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變成富閒族。
《拯救資本主義》一書的觀點是因為勞動者的政治權力不夠,而分配製度是由上層建築決定的,因此上層建築構建了對資方有利的制度。但是這個觀點是不充分的,因為勞動者收入下降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也發生,背後除了政治制度以外,一定有客觀的經濟壓力在裡面(比如全球化引起的勞動轉移、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興起等)。
凱恩斯在《我們後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中說到的:“因此,人類自從出現以來,第一次遇到了他真正的、永恆的問題——當從緊迫的經濟束縛中解放出來以後,應該怎樣來利用他的自由?科學和複利的力量將為他贏得閒暇,而他又該如何來消磨這段光陰,生活得更明智而愜意呢?”但是,事實上,收益分配並不是平均法則,所以,總量雖然達到了,但貧富分化加劇了,對於大多數個體,可能還是處在財務困窘之中。
2019年,全球人口自然增長率1.13%,人類人口增長的峰值是在1971年,那也只有2.1%,這49年以來基本都是直線下降。中國的人口增長率2019年為0.36%。按照這個數字,人口的複利增長率低於資本的複利增長率,人均財富將會繼續上升,但是一定不會平均,從這個角度看,內卷將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