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有些人抬槓,這裡所說的漂亮國和德國製造業不行了,是相比於我國來說的,但在全世界整體來說,還是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和我國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
隨著漂亮國和德國出現逆工業化的浪潮出現,很多人突然發現,一些發達國家的工業化不是在變高,而是出現了慢慢淘汰的過程。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漂亮國和日本,日本的家電和半導體在2010年之後,就逐漸地跟不上了時代的潮流,
而現在不僅是家電,甚至是日本最引以為傲的造車業,都有可能被我國和美國所取代,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發達國家的製造業逐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他們不幹製造業他們在幹什麼?他們靠什麼工作和生活?
一、為什麼發達國家製造業不行了,不香了?
為什麼製造業突然不香了,答案是簡單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先來說答案,因為製造業不賺錢了。
為什麼不賺錢了?
原因有以下幾點:
1、發展中國家工人工資更低,加班更容易,事情更少,所以製造業轉移到了這些發展中國家,如同一個工作,美國工人需要的工資待遇為4000美元一個月,日本工人需要的待遇為3000美元一個月,中國工人需要的待遇為6000元一個月,越南的工人需要的待遇為2000元一個月,印度的工人需要1000元一個月,而緬甸只需要800元一個月。
2、在發達國家建造一個廠房的時間太長,成本太高。比如特斯拉工廠,在德國建了2年時間,廠房還沒建設好。而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建設10個月之後,就開始投產。
別看這一個小小的動作,特斯拉自從上海工廠建成之後,從差一點破產到現在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給特斯拉帶來了多大的收益,當然這也和特斯拉自身實力強勁有關,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斯拉
為什麼特斯拉工廠在德國建了這麼久還不能投產,就是因為環保和蝙蝠保護的原因。這說明什麼,說明環保政策對這些新建的工廠不友好,也就是說不管主動或者被動環保並不鼓勵或者大力支援興建工廠。
這說明德國的環保政策是不支援新建工廠,這就變相的支援已存在的工廠。通俗點說,保護老玩家,不支援新玩家,不喜歡有更多人參與競爭,雖然一直表達著自由競爭,但政策其實並不支援,看似公平,其實到處透著不公平,這個看你從哪方面去理解了。
同樣特斯拉為什麼不去印度或者越南建設工廠,他們工人的工資更低啊,到時候成本或許會更低啊。但重要的一點是,印度和越南並不是特斯拉的主要市場,也就是無利可圖。
3、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高,不願意隨時隨地的加班,大部分人也不願意做這些枯燥的工作,很難招聘到足夠的人,足夠的產業工人。
而我們則不一樣,只要給足夠的待遇,大家都願意去幹。
一個鮮明的對比就是,美國卡車司機一年10萬美元的年薪,竟然招聘不到足夠的工人。
而寧德時代一個工廠的招聘,竟然堪比春運的場面。
寧德時代
這也說明我們現在發展得還不夠充分,還需要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更多的高薪工作崗位。我們現在人均GDP為1.25萬美元,離美國的人均6萬美元還有5倍的差距,我們還需要努力追趕。可能這也就是所謂的後發優勢吧,人們能吃更多的苦。
因為這些原因,製造業工廠就從歐美髮達國家慢慢地轉移到了我國,當然在發展的初期階段,還是這些國家的工廠轉移到了我國,利潤的大頭還是被他們帶回去了。
二、不幹製造業,他們在幹啥,製造業還能回去嗎?
美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製造業不行了,不香了,那他們在幹什麼,是什麼產業支撐著他們高收入的工作。
我們就以美國為例,來說一下。
第一,他們不幹製造業,把這些工廠轉移到了我國、越南和印度,但工廠還是他們投資的,主要管理人員還是他們的,利潤的大頭還是他們收割。
就比如蘋果公司,雖然工廠在鄭州,但利潤還是要回到美國的。
同時蘋果公司在美國有大量的研發人員,他們拿著非常高的工資收入,動不動年薪就達到40萬美元。他們用高薪,把全世界一批優秀的人才吸引過去了,美國給他們提供教育,他們為美國提供優質服務,形成了正向迴圈。
第二,美國的網際網路文化太厲害了,全世界主流的網際網路服務基本上都由歐美髮達國家提供,特別是以美國為主。比如大家眾所周知的Facebook,微軟,亞馬遜,Google等公司,收割全世界的利潤。
第三,個人認為歐美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把全世界的有錢人都吸引過去。地球宣傳師傅在中東、南亞、南美地區工作過,發現大量的當地有錢人都喜歡移民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因為相對比起來,無疑是歐美髮達國家更適合這些有錢人生活,更安全,科技更發達,生活更安逸。
華為
這些有錢人的產業在中東、南亞和南美,但是賺到之後就會隨著這些人把錢搞到歐美國家,實現了財富的轉移,而且是持續不斷地轉移。
為什麼很多國家掉入到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為有錢人固化了,階層固化了,限制你競爭,限制你進入這個行業,而且他們賺到錢了之後,不是投入到擴大生產,而是把錢搞到歐美國家。所以他們就掉入到很穩定的中等收入陷阱了,大家的生活非常按部就班,一眼就看到了盡頭。
那麼製造業還能回去嗎?特別是這兩年他們一直喊著要重振製造業。
答案是簡單的,回不去了。
年薪都開到10萬美元還招不到卡車司機,卡車司機都找不夠,怎麼可能會找到足夠的製造業工人呢?沒有足夠的人願意幹了。
你總不可能開出年薪20萬美元,去招聘一個流水線工人吧。即使是蘋果公司,這也得分分鐘破產。
三、印度和越南製造業還有機會嗎?
很多朋友一直在關心,隨著我國工人收入水平的提升,製造業會不會轉移到越南和印度,因為他們的工資收入更低。而且按照正常邏輯來說,這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因為收入高了,我國人民也不願意天天擰螺絲啊。
首先一點,現在的情況是全世界工業主要集中在我國,一些低端產業(如紡織業)在疫情發生之前,確實是在往印度和越南轉移。但是疫情的原因,轉移已經停滯,甚至一些產業又轉移回來了。
但現在有一個情況是,出現了新技術,第4次工業革命。
隨著人工智慧的出現,以後的工廠需要的人也會越來越少。以前製造iPhone,富士康鄭州工廠可能需要30萬人,但隨著無人工廠的出現,需求的人數可能會降低到10萬,然後降低到2萬,然後可能需要2000人,最後可能只需要100人就搞定全世界iPhone的需求。這時人的工資,對於一個工廠來說,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機器人維修工程師了。
十三香
所以,印度和越南的製造業有沒有機會,就要看人工智慧的發展情況了,如果發展夠快,印度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但越南因為國家不大,人口只有1億左右,又和我國銜接緊密,我國隨便一些外溢的產業就夠越南生活了。
就像墨西哥一樣,美國隨便外溢一些,就讓墨西哥工業化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