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一生公正無私,對自己和親人要求都非常嚴格,不願為自己和親人的事情麻煩國家。1949年新中國成立,毛主席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有不少親人給毛主席寫信,希望能幫忙安排工作,但都被毛主席拒絕了。
其中,他曾拒絕過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回信說:不要有任何妄想,不要讓政府為難。他也曾拒絕過表兄文昌運,回覆說:不宜由我推薦,宜在人民中有所表現,便有機會得到工作。文昌運很不理解,直到去世都沒有原諒主席。
但是毛主席也有破例的時候,也是唯一一次破例。1952年,他在一封信件中回覆到:
毛愛桂先生,你的來信我已收到,多年不見,甚為高興,要你的兒子出來搞點隨時隨意的工作,我亦十分高興,可向當地所屬機關申請。
毛愛桂是誰?為什麼毛主席會破例給他兒子安排工作?
幼年相交,“天下第一鄰居”
韶山作為毛主席的故鄉,過去幾十年接待了上億次遊客。在毛澤東故居的右邊,有半截用茅草蓋的房子,牆壁上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鄰居用房”,這個鄰居,就是毛愛桂。用前緬甸領導人吳奈溫的話說,毛愛桂是“天下第一鄰居”。
毛主席在韶山的住處,它的主人原本是毛愛桂的祖父毛祖富。毛祖富雖然名字中帶“富”,但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窮人,迫於生計,他把茅草屋的一半賣給了毛主席的祖父,從此兩家成了鄰居。毛主席一家三代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重新修葺了房子,而毛愛桂家的茅草屋始終沒有變動過。
毛愛桂譜名毛貽業,與毛主席的父親毛貽昌是同輩,因此雖然他比毛主席小21歲,毛主席還是要叫他一聲“愛桂叔”。關於這件事,毛愛桂後來回憶說:“我們都是韶山人,韶山人就得按輩分稱呼哩!”言語中頗有些“得意”。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毛主席家和毛愛桂家關係非常高,毛主席的小的時候,還喝過毛愛桂母親肖氏的奶水,毛主席的母親文素勤(文七妹)身患淋巴結核,也是肖氏在一旁悉心照顧。因此毛主席非常感激肖氏,每逢回家時,總要登門致謝。
1921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得知毛愛桂的父親病逝,孤兒寡母生活無以為繼,準備把房子賣給毛主席家。毛主席叫來弟弟毛澤民,廢除了房契,而且不但不收回房款,還有額外給了毛愛桂家一筆錢。
1925年,毛主席和楊開慧回到老家開展農運,毛愛桂的哥哥毛愛堂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毛主席經常在上屋場和中共韶山支部的同志們一起開會,就讓11歲的毛愛桂幫忙放風,毛主席告訴他:“如果有生人來了,是吃飯的時間就喊我們吃飯,不是吃飯就唱山歌提醒我們。”毛愛桂依言而行。
半年之後,毛主席離開了韶山沖,毛愛桂的哥哥毛愛堂也一同參加革命,後加入北伐軍,在戰鬥中犧牲。
顛沛流離,建國後為兒子求工作
丈夫病逝,大兒子又參加了革命,肖氏的生活過得愈發艱難。但肖氏是一個堅強的女性,她一個人撫養毛愛桂和兩個女兒長大,還當上了韶山第三鄉的婦女主任,為中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工作。
毛愛桂漸漸長大,他的兩個姐姐先後嫁人,和母親的生活更加艱難。不得已之下,母子二人把老宅賣給了當地一個叫“天地工會”的組織,遷居張旭衝。
然而好景不長,1927年,“馬日事變”爆發,反動軍閥許克祥的部隊包圍了韶山,抓捕和毛主席有關的人。毛愛桂和母親受到波及,不得不再次遠走他鄉,沿街乞討,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由於生活條件艱難,毛愛桂染上了眼疾,到了晚上什麼都看不見,以致失明。
顯然,毛愛桂受到了毛主席的“牽連”,早年過得痛苦不堪,這也是建國後毛主席關照他,為他破例的主要原因。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毛愛桂不過30來歲,本該是一個年富力強的漢子。然而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導致他體弱多病,雙目幾近失明,還有妻兒要養,生活過得非常艱難。但是他並沒有第一時間給毛主席寫信述說自己的委屈,他在想,戰爭已經結束了,為什麼不見他哥哥毛愛堂回來?於是他提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詢問哥哥的下落。
收到毛愛桂來信後,毛主席在回信中寫道:關於你哥哥毛愛堂的下落,我們1926年在廣州見過,後再未相見,有人說他犧牲了,極為可惜,但為國犧牲,是光榮的。
1950年,日理萬機的毛主席染讓毛岸英代自己回家省親,特意交代一定要去看望曾經的鄰居毛愛桂,詢問他的近況,看看是否需要幫助。
毛岸英回到韶山沖上屋場,才得知毛愛桂一家早已搬走,住進了張旭衝。在張旭衝,毛岸英看到毛愛桂的艱難處境,給他留下五萬元舊幣,如果有困難,可以向毛主席反映。
毛岸英回京後,毛主席又寫來信件慰問毛愛桂。毛愛桂大受感動,念及自己實在困難,於是寫了一封信向毛主席求援,信中提到兩件事,一是一家六口人吃茶飯,只有他一個勞動力,但他又身體不好,眼睛只能看到一點光亮,如果有錢看病,就可以參加勞動,給國家減輕負擔;二是他有一個兒子,14歲了,讀過初小和高小,想把他培養成國家的人才,可又沒有能力,是否能特殊關照,介紹他出去學習幾年?
毛主席出錢給他看病,還給他兒子安排工作
信件發出去後,毛愛桂才感覺有些不妥。他聽說那兩年,韶山很多人給毛主席寫信請求幫助,都被毛主席拒絕了。自己這點小事,怎麼敢勞煩毛主席呢?
然而幾個月後,毛愛桂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正是開篇的那一封。毛主席聽說他眼睛不好,就安排人把他接到長沙治療眼疾,一切開銷都由毛主席承擔。關於他兒子找工作一事,毛主席也特別關照,介紹他的兒子到菸酒公司工作,後又調回韶山糧食局、
透過治療,毛愛桂的視力恢復到0.3至0.5,終於重見光明,出院時,在毛主席的關照下,政府給毛愛桂添了一床棉被,並照顧他200元錢和200斤大米。晚年的毛愛桂提及此事時,對毛主席非常感激,“我就怕用多了毛主席的錢!”毛愛桂說。
1955年,毛愛桂和姐姐毛春秀一起到北京看望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家中,毛主席熱情接待了姐弟二人。一晃30年過去,毛愛桂已經不是那個幫他們望風的“小哨兵”,而是40多歲的中年男人了,歲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跡。
毛主席關切地詢問毛愛桂的眼睛,得知大有好轉後,毛主席開心地笑了:“你的眼睛不是我治好的,是醫生給你治好的。”
回想起這一幕,毛愛桂感動地說:“多好的一個人啊,我感謝他治好了我的病,他還跟我逗耍方呢!”
毛主席又問他:“生活過得怎麼樣?”
“還過得去。”毛愛桂勉強回答道。
毛主席知道他生活困難,不好多問什麼,留他在北京住了半個多月,臨走前,毛主席從稿費中拿出500元,200元給毛愛桂,300元給毛春秀。
1959年,毛主席闊別家鄉30年再次回到了韶山。得知毛主席回來了,正在田間勞作的毛愛桂欣喜不已,他顧不上身上的泥濘,趕到松山賓館,要見毛主席,結果被門口的保衛人員攔了下來。
毛主席看到保衛人員遞來的條子,笑著說道:“原來是我的愛桂叔來了,焉有不見之理,請他進來!”
毛主席特意把毛愛桂留下來吃飯,在宴會上,毛主席仍然不忘關懷毛愛桂:“你的眼睛不好,能幹活就幹,不能幹就不幹,把眼睛再弄壞了,可就難治嘍!”
晚宴結束後,毛主席和一眾韶山鄉親合影留念,毛愛桂也在人群中。不過對於這張照片,毛愛桂並不滿意,他站在最後一排,只漏了半個身影,成為他長久以來的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