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死了,酒也沒有味了。”
這是1961年陳賡病逝後,開國上將李克農說的一句話。說完這句話,一向好酒的李克農把酒杯摔了。這句話,應該能代表老將軍們對陳賡的感情,畢竟多年來他一直是戰友們的“開心果”。
陳賡是最有個性的開國將軍之一。不管戰局多麼艱難,他一直都是開朗、樂觀的,有時候他的一句話,就能化解大家的陰霾。哪怕是在追求心上人的時候,他也從不扭扭捏捏捏。當年為了追求王根英,他3次被拒,卻硬是不放棄。最後周總理實在看不下去,幫他牽線,才成就一段佳話。
敢愛敢恨,一直是陳賡最大的魅力。但就算是這樣,他也曾有過不好意思的時候。而讓他“扭捏”不敢前去拜訪的人,正是師母宋慶齡。這是怎麼回事呢?且聽魂說細細講來。
一:陳毅不小心“得罪”宋慶齡
說起來,這事還得從陳毅的一次無心之過說起。
1949年5月,陳毅率第三野戰軍成功解放上海,這一訊息很快傳遍了全國。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在當時的地位不用多說。為此,毛主席給陳毅下達指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
毛主席這話說到了重點,當時無數人在看著陳毅,想看看他會如何接管上海。於是,在大部隊入城前,陳毅就跟粟裕等人定好了一項軍紀:《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守則裡對所有將軍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其中有一項就是:不住民房店鋪,不準打擾戲院及一切娛樂場所。
這個安排,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大軍浩浩蕩蕩入城。於是,1949年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當天,老百姓推開門一看:街道兩旁睡滿了解放軍。這些年輕的孩子,為了不打擾老百姓,就這麼席地而睡。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上海人民心裡,他們都說:解放軍真的不一樣!
但這樣下去,始終不是辦法,戰士們不是鐵打的。連日的戰鬥,讓這些年輕人疲憊不堪,他們急需休息。於是,大家決定動員一些公館等大宅子給戰士們暫時休整一下。等到一切整頓好了,再另尋住處。一般來說,這些公館都是國民黨官員們留下來的,多數早就無人居住了。因此,動員騰空的工作也都比較順利。
這一天,兩名搞後勤的戰士在莫里哀路發現了一處大宅子,於是便依例敲門尋問。誰知當他們告知來意後,門房卻冷冷地表示:“這裡不能住”!戰士們在不知緣由的情況下,與門房發生了爭吵。
不一會兒,一箇中年女子下了樓,對樓下的戰士們說:“我是宋慶齡,這裡是我的公館!”當時,56歲的宋慶齡一直在上海做兒童福利工作。兩個戰士一聽是宋慶齡的房子,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跑回去報告了。
一回到總部,他們就向陳毅緊急彙報了這件事。本來就忙得焦頭爛額的陳毅一聽,立馬就“炸”了。他著急得很,直言:
哎呀,我說你們兩位老哥,上海這麼大,你們偏偏跑到孫夫人那裡幹啥?……就是把我陳毅的辦公室騰出了,也不能去動員她……
作為一名老將,陳毅是非常敬重宋慶齡的。這不止因為他是孫先生的遺孀,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她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作過的貢獻確實令人欽佩。
孫中山先生病逝後,反動派的野心昭然若揭,在1927年發動四一二政變。宋慶齡很快意識到他們的問題,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正義的一邊,對反動派的行為予以嚴厲譴責。此後多年裡,她靠自己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保護了多名愛國人士。並多次從世界各地籌集物資,捐往延安。白求恩等國際友人,也都是她介紹到延安的。
一想到這些,陳毅就覺得自己這下是犯了大錯了。他趕緊問那兩名戰士:“道歉了沒有?”兩名戰士這才意識到,當時自己只顧著跑回來報告,竟忘了道歉。
聽到他們這麼說,陳毅更是著急。他在屋裡來回踱著步,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二:關鍵時候陳毅想到找陳賡幫忙
陳毅思考了很久,突然想起有一個人能幫自己說說情,此人便是:陳賡。陳賡和宋慶齡的友誼很深厚,這一點包括陳毅在內的老將軍們都是非常清楚的。
宋慶齡比陳賡大10歲,孫中山先生在世時,他們就已經相識了。當年,21歲的陳賡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因為熱情開朗,再加上很有軍事才華,很快就成了學校的“紅人”。孫中山先生極欣賞這個湖南農村出來的小夥子,經常找他到辦公室談話。也就是在這時,宋慶齡認識了他。
對於丈夫器重的人,宋慶齡一直是很上心的,對陳賡當然也是如此。後來,她聽說陳賡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戰鬥,更覺得丈夫沒有看錯人。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時後,陳賡和不少黃埔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南昌起義。對於宋慶齡來說,這些年輕人曾都是孫中山心裡的好苗子,她時刻都在為他們擔心。
不久,表弟牛惠霖就偷偷來來到她家,告訴她一個訊息:陳賡就在他的骨科醫院裡。牛惠霖是上海有名的醫生,也是宋慶齡的姨表兄。
前幾天,醫院裡來了一個腿傷嚴重的年輕人。他的左腿三處中彈,膝蓋骨的肌腱也被打斷,同時受傷的還有脛骨、腓骨。剛進醫院時,年輕人還不肯告知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姓名。但牛惠霖很有經驗,他一看就知道這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共產黨。最後在他的細問下,年輕人才告訴他:我是陳賡。
牛醫生一聽他是陳賡,馬上跑去告知宋慶齡。一來,當時上海是反動派的地盤,他要問一下宋慶齡該怎麼辦;二來,他深知宋慶齡一直很欣賞陳賡。
當時陳賡的腿傷得極重,按照一般治療方案,應該是要截肢的。陳賡當然不同意,死活不肯截。宋慶齡聽說此事,關切地叮囑牛惠霖:無論如何要保住陳賡的腿,要治好他!
宋慶齡的話是非常有份量的,她發話後,牛惠霖等醫護人員便對陳賡格外照顧。除了陳賡外,宋慶齡還叮囑醫院要盡力搶救跟他一樣的我軍戰士。正是在她的安排下,陳賡的腿奇蹟般地治癒了。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次宋慶齡的出手相助,我軍將損失一員開國大將。
此後,宋慶齡對陳賡的照顧,也就傳開了。所以對於這個師母,陳賡格外敬重。也正因如此,陳毅才想到讓陳賡出手相助,畢竟他自己跟宋慶齡不是很熟。
三:陳毅說了什麼讓陳賡感嘆:“那不是吹牛皮嗎?
主意已定,陳毅趕緊派人把陳賡請來市委,再把事情的原委都細細跟他說了。陳毅料想,作為多年老戰友,陳賡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不曾想,一聽說要去見宋慶齡,陳賡卻皺起了眉頭,他表示:
孫夫人對我很關心不假,但我一去,她肯定要問我帶多少兵,我怎麼說?我來上海好幾天了,沒敢去見她,怕的就是這個。
陳毅聽陳賡這麼一說,立馬明白了他這是心裡有顧慮,不好意思去見宋慶齡。於是,馬上說道:“你就說帶了20多萬兵嘛!”就是這麼一句話,讓陳賡感嘆道:“那不是吹牛皮了嗎?”
其實陳賡此時已經是第4兵團的總司令,帶兵總數雖然離20萬稍稍差了一點點,但在同級將領中已經不少了。
那麼他為何覺得宋慶齡會問他帶兵的問題呢?要知道宋慶齡並不是軍事家,為什麼會偏偏關心陳賡帶了多少兵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陳賡知道宋慶齡對自己的期望很高。這一點,早在1933年,宋慶齡從蔣介石手裡救出他開始,陳賡就很清楚了。
1933年,陳賡、廖承志等同志,因為叛徒的出賣先後被捕。對於陳賡,蔣介石其實是很欣賞的,所以一開始他打算勸降對方。與此同時,黃埔軍校的很多老同學,也都紛紛來牢裡看陳賡。
蔣介石一看,這陳賡果然在自己的部隊裡還挺有人緣,覺得正是拉攏他的好時機,便親自出馬來探監。見到昔日的校長,陳賡很沉得住氣,連站都沒站起來。倒是蔣介石很假惺惺地表示:“陳賡,你瘦了!”
陳賡直言:“瘦吾貌而肥天下!校長,你也瘦了!”蔣介石聽他這麼一說,則表示:“生靈塗炭,寢食難安吶!”如此光冕堂皇的話,陳賡直言:“校長瘦而天下瘦,這是為何?”
這話顯然就讓蔣介石下不來臺了,實在沒辦法,他只好悻悻離去。而後,雖然多名黃埔同學求情,蔣介石都不肯放他。但同時,蔣介石也不敢殺陳賡,因為在1925年,尚在學校的陳賡曾在東征時救過他一命。如果貿然處死陳賡,他會被天下人罵是忘恩負義之輩。
3月下旬,宋慶齡聽說了陳賡被捕的訊息,急得不得了。她馬上跟蔡元培等人召開同盟會議,決定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救陳賡出來。
然後,宋慶齡來到陳賡被關的監獄。那天,陳賡剛被提審不久,一看到師母宋慶齡帶著一幫記者來了,他知道:這下自己應該是有救了。
宋慶齡故意大聲問陳賡,在監獄過得如何。在此之前,監獄方都口聲聲稱他們一向優待犯人,不會打人罵人。陳賡明白宋慶齡的意思,直言自己在牢裡受到了不公正對待,被人罵被人打。宋慶齡於是立馬對記者們說:請新聞界主持正義。
很顯然,宋慶齡這一次製造輿論壓力之舉,是相當高明的。幾天後,宋慶齡又公開發表了一篇名為《告中國人民書》的宣告,號召全國人民起來要求釋放陳賡。當時宋慶齡在民主人士們眼裡是很有威信的,一時間各地聲援的呼聲頗高,讓蔣介石承擔了很大壓力。
同時,宋慶齡還直接跑到蔣介石面前,告誡他如果殺了陳賡那他就是忘恩負義。最後,在宋慶齡等人的幫忙下,再加組織上的積極營救,蔣介石只能放人。
此事過後,陳賡對於宋慶齡更為敬重。他明白宋慶齡對他的期望很高,所以此次上海解放時,他本來是想第一時間去拜訪的,卻怕自己帶的兵力讓對方失望。
四:故人相見,宋慶齡問到兵力問題,陳賡怎麼回答?
雖然不好意思,但畢竟是陳老總親自找他幫忙,陳賡還是決定去一趟。於是不久後,陳賡就出現在宋慶齡面前。
5年前,宋慶齡曾聽說陳賡又負傷了,還往延安寄送過藥物。此次能看到他再次生龍活虎地出現在自己面前,56歲的宋慶齡別提多高興了。而對陳賡來說,16年不見師母,他也是感慨萬千。他跟從前一樣,尊敬地喊宋慶齡:師母。宋慶齡欣慰地答應著。
接下來,兩人聊了許久。最後,宋慶齡果然提到了兵力的事情,她問陳賡:“你帶多少兵啊?”陳賡怕對方覺得失望,便硬著頭皮答了句:“20多萬。”
宋慶齡聽完則表示:“怎麼那麼少?林彪是四期的,都帶了七八十萬兵呢!”林彪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的,按理來說陳賡是他的學長,宋慶齡這樣對比倒也沒什麼問題。
陳賡也如實回答:“他進步得快!”
事實上,帶兵數量的多少,並不能說明陳賡個人能力有問題。這一切,都是有客觀原因的。
首先,陳賡從黃埔軍校出來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走上正面戰場,而是跟隨周恩來在上海成立了中央特科。
1927年11月成立的中央特科,在那段時期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央特科由周恩來親自領導,下設了總務科、情報科、保衛科3個科室,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紅色特工,都是由中央特科派遣出去的。
周恩來很清楚陳賡的性格,敢愛敢恨、聰明機敏,非常善於偽裝。於是,他安排陳賡擔任二科的科長,主要負責收集情報、掌握敵情的工作。
當時,陳賡化名為王庸,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有時,他化裝成上海的富家子弟,一身綢緞長衣在身,和名流子弟稱兄道弟;有時,他歪戴便帽,和上海街頭的幫派人員混在一起。
僅在兩年時間裡,陳賡就搬了5次家,期間他多次營救被捕同志、蒐集重要情報。哪怕到最後的解放戰爭時期,他安插的特工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這3年的特科工作,自然讓他走上正面戰場的時間比其他將領要晚一些。
其次,多次受傷讓陳賡備受折磨。前文所提到的1927年的受傷只是一次,而後他還曾兩次受傷。
等到傷勢好了後,陳賡的軍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在長征途中,還是抗戰時期,陳賡都是用兵如神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領導的386旅,曾讓日軍聞風喪膽。
正因如此,1952年,毛主席才會把創辦“哈軍工”的任務交給陳賡。而且,後來評36位軍事家時,陳賡也位列其中。
宋慶齡不瞭解陳賡這些年的經歷,才覺得陳賡帶20萬兵有點兒少,這也是很正常的。陳賡很清楚,正是因為師母一直關心自己,所以才會這麼說。因此,他也沒解釋太多,只是笑了笑。
而後,陳賡想到陳毅給自己的任務,於是趕緊把話題轉回來,談到了早前兩名戰士不小心“得罪”宋慶齡的事。
宋慶齡是很明事理的,她早就不介意了。話題結束後,她還非常熱情要作東請陳賡吃飯,她稱:
我與共產黨人打了20多年交道,但並不輕易請客,明天我請你來吃飯,讓你的夫人也一起來……
師母作東請吃飯,陳賡當然不可能不來。於是第二天,陳賡穿著正式地前往。當天,飯菜非常豐盛,宋慶齡還專門找來一些愛國民主人士,算是歡迎解放軍入上海。可惜,據他自己後來回憶,這一次因為太過緊張,他沒吃飽。
直到3年後,陳賡從朝鮮戰場上榮譽歸來,宋慶齡想到在上海這頓飯他吃得不盡興。於是又再次邀請陳賡及其夫人到她家作客,為了歡迎他們,宋慶齡還特意買了新鮮葡萄、定製了點心。
從這些細節我們就看得出來,年近6旬的宋慶齡把陳賡當成了自己的一個至交好友。席間,宋慶齡細細打聽了他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歷。陳賡發現,每次聽到戰士們為國犧牲的細節,宋慶齡的眼中就泛著淚花。
於是回家後,陳賡便細心地準備了幾十枚戰役紀念章,讓妻子轉送給宋慶齡。宋慶齡收下了這份珍貴的禮物,她仔細地看著這些紀念章。
陳賡和宋慶齡這份友誼,一直持續了多年。因為擔任了副主席一職,宋慶齡經常要代表中國出訪。年過6旬的她,為了革命早就與自己的親兄弟、親姐妹少有往來。所以每次她從外地回北京,陳賡一定會去飛機場或火車站接她。這對晚年的宋慶齡而言,也算是一種安慰。
1961年3月,陳賡因心臟病離世。一開始,這個訊息是瞞著宋慶齡的。當時68歲的宋慶齡身體也很不好,身邊人都擔心她受不了這個刺激。
但最後,宋慶齡還是知道了,她淚流滿面。在給好友廖夢醒的信中,宋慶齡傷懷地表示:“這個打擊真的太大了,使我悲傷至極……”
此後,宋慶齡一直儲存著陳賡送的紀念章,算是對他最大的懷念。
本期之所以想到梳理這段塵封往事,是基於3個原因:
一來,大家平時關注較多的是陳賡大將風趣幽默的一面,卻鮮有人知道在師母宋慶齡面前,他其實有另一面。他始終對師母心懷感恩,對她十分敬重。
二來,總有一部分人認為,陳賡的軍事能力不夠強,本文也用一些筆墨就此進行討論。
三來,是希望大家能明白,為何宋慶齡能被大家稱為“先生”?正是因為她是一個正直而又果敢的女性。這一點,透過她多次幫助陳賡等人就能看得出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