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觀看了《橫空出世》這部紅色影片,電影講述了馮石將軍和科學家陸光達帶領著科研部隊在“死亡之海”羅布泊戰天鬥地、克服萬難,成功研製出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故事。影片背後蕩氣迴腸的真實印記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忠”“韌”“簡”的科學家精神。
以身許國,無怨無悔,是他們“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忠”
“你願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影片中陸光達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毅然歸國,在漫天黃沙的羅布泊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新中國成立到1955年底,先後有一千五百多名高階知識分子懷揣著對祖國的熱愛,突破重重阻撓回到國內參與科學研究,錢學森就是其中的代表。1955年,在洛杉磯港口,即將啟程回國的錢學森告訴記者:“我將盡我所能,幫助中國人民建立一個幸福而有尊嚴的國度。”一大批科學家甘願用青春譜寫忠誠,為國家和民族鞠躬盡瘁,卻沒有一絲怨言,“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舍小家為大家,隱姓埋名數十載,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核潛艇事業,歸家已是花甲年,有人問黃旭華“忠孝是不是不能兩全”,他回答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大年放棄天價年薪歸國,急國之所急,歸國後用五年時間讓中國進入“深地時代”。科學家們秉持科技報國的崇高理想,將國家需要當作個人追求,心懷國之大者,至誠報國,甘當隱姓埋名人,做驚天動地事,是他們赤膽忠心的生動寫照。
不畏艱苦,排除萬難,是他們“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
“我們沒有別的竅門,就是用算盤打,也要把它打出來”,片中陸光達的原型——“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面對當年蘇聯的技術封鎖,帶領一眾科研人員自力更生,從零開始,在極其簡陋的研究環境裡,憑藉四臺手搖計算機,一天三班倒,日夜連軸轉計算資料。今天用電腦一秒鐘都不到的運算,在六十年前,需要七八個人連續加班三個月才能完成,可科學家們卻憑藉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堅持了下來。羅布泊惡劣的自然環境是科學家們面臨的又一大考驗,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羅布泊本就植物稀少,所有能吃的像榆樹葉子、駱駝草都被人們拿來充飢,以至於參與拍攝《橫空出世》的李雪健都忍不住感嘆,“交通也不方便,火車來不了,汽車過不來,怎麼辦,土豆什麼的發了黴了變黑了,那也都寶貝,真是難,不容易。”搞科研是非常辛苦的,做很多事情不一定馬上有成果,需要攻克種種難關,突破層層技術壁壘,但正是因為無數科學家們“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勁,使得我國科技創新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新階段。
心無旁騖,虛懷若谷,是他們“非淡泊無以明志”的“簡”
“如果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鄧稼先殫精竭慮研發原子彈,在一次試驗失敗中為查明原因,親身涉險尋找彈體,接受致命的核汙染,最終身患絕症。離去世不到1個月的時間裡,鄧稼先依然在病床上堅持工作,老同學楊振寧來看望他,“國家給了你多少獎金,值得你把命搭上。”鄧稼先回答:“二十塊。”無數像鄧稼先一樣偉大的科學家們,他們既不貪功,更不喜個人吹捧,他們只是一心一意地將自身的科技研究同國家建設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我國現代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王大珩功勳卓著,但始終把個人名利看得很淡,他謝絕“中國光學之父”稱謂,認為工作都是大家做的,不該系千萬功勞於一身。“海防長城”鑄造者劉永坦說到:“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時期的夢想付諸現實,是很幸福的。”科學家們淡泊名利,忘我地投身科學事業,他們身上的“簡”使他們能“亂雲飛渡仍從容”,守住心中的一方淨土,專心致志開展科學研究。
(來源:共產黨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