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中秋,又到中秋。一到中秋,人們就會想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千古名言,出自北宋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公元1076年中秋,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一帶)任知州,面對皓月當空,銀輝遍地,想起與弟弟蘇轍分別七年未得團聚,心潮起伏,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表達對弟弟蘇轍(字子由)懷念之情的詞,表達出對所有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願。千百年來,此詞被公認為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
其實,大文豪蘇東坡一生還寫過多首中秋詩詞,詠月抒懷,篇篇精彩,只因《明月幾時有》珠玉在前,流傳就沒有那麼廣了。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
萬人鼓譟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高几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1073年中秋,東坡時任杭州通判,錢塘江每年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潮勢洶湧澎湃,萬馬奔騰,東坡月夜看潮,看到波瀾壯闊,氣象萬千,頓時豪氣橫生,詩興大發,遂成五絕名篇。
《和魯人孔周翰題詩二首(並引)》
就在1076年中秋前夜,東坡呼朋喚友在密州超然臺飲酒賞月,有人說起孔周翰五年前曾在這廢臺上有題壁詩,感慨與親友十七年的分離:屈指從來十七年,交親零落一潸然。嬋娟再見中秋月,依舊清輝照客眠。東坡自然想起了弟弟蘇轍,慨然提筆,即席寫了這兩首詩,可以說是《明月幾時有》的拋磚引玉之作。
孔周翰嘗為仙源令,中秋夜以事留於東武官舍中。時陳君宗古、任君建中皆在郡。其後十七年中秋,周翰持節過郡,而二君已亡,感時懷舊,留詩於壁。又其後五年中秋,軾與客飲於超然臺上,聞周翰乞此郡。客有誦其詩者,乃次其韻二篇,以為他日一笑。
壞壁題詩已五年,故人風物兩依然。定知來歲中秋月,又照先生枕麯眠。
更邀明月說明年,記取孤吟孟浩然。此去宦遊如傳舍,揀枝驚鵲幾時眠。
《陽關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077年的中秋徐州彭城,東坡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度中秋美好時刻。賞心樂事的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淡淡哀傷與感慨。那個中秋,是蘇軾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中秋夜,直到18年後,東坡貶謫途中在江西贛州過中秋,還孤獨地唱起這首《陽關曲》,並記下了這樣一段話:
“餘十八年前中秋夜,與子由觀月彭城,作此詩,以《陽關》歌之。今復此夜宿於贛上,方遷嶺表,獨歌此曲,以識一時之事,殊未覺有今夕之悲,懸知有他日之喜也。”
《水調歌頭 安石在東海》
餘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餘。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雲耳。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這個安石可不是王安石,而是 東晉名臣謝安,字安石。東坡兄弟二人聚于徐州,中秋後蘇轍就將離開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籤判任,臨行前作《水調歌頭》詞告別。東坡“以其語過悲”,便寫下了這首和作,用謝安隱居東海邊的典故,對其弟加以寬慰。其“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之句,敘說兄弟情誼,自然生動,堪稱妙絕。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殷勤去年月,瀲灩古城東。憔悴去年人,臥病破窗中。
餘年知幾何,佳月豈屢逢。寒魚亦不睡,竟夕相噞喁。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歌君別時曲,滿座為悽咽。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明月不解老,良辰難合併。
嘗聞此宵月,萬里同陰晴。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節錄部分詩句
《和子由中秋見月》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是夜,賈客舟中放水燈。)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颭風回豈復堅。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
(近有一孫,名楚老。)
南都従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明朝人事隨日出,怳然一夢瑤臺客。
1078年的中秋,東坡在徐州憔悴臥病,回憶去年此時與子由一起賞月,今朝明月依舊,兄弟卻已天各一方,對月感懷,倍感人生聚散如浮萍,黯然傷神。
《和子由中秋見月》則不僅將月亮比作銀闕,還將其比作天公的眸子,要用銀河水來為天公洗眸子,想象大膽獨特,又生動地記述了當時中秋的一些風土人情,但詩歌的主題卻依然是灑脫淡然。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1080年,也就是東坡謫黃州(今黃岡)第二年的中秋,東坡獨自於異鄉把盞賞月,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寂寥,東坡的這個中秋,悲情直擊人心。
《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1082年中秋,還是在黃州,“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化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把天上的明月和身邊的影子當做知心朋友,一起歡歌起舞,更顯孤單、淒涼之餘,呈現出濃厚的浪漫色彩。
《南歌子·苒苒中秋過》
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化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早知身世兩聱牙。好伴騎鯨公子、賦雄誇。
1090年中秋,東坡時任杭州知州,此次觀錢塘潮,看的是潮來潮去,其實何嘗不是在變法、保守兩黨之爭的政治潮流中浮浮沉沉,還不如伴隨李白去騎鯨漫遊,寫作辭賦。“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人生白駒過隙,歲月如梭,被李清照在《清平樂 · 年年雪裡》中化用作“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異曲同工。
《留別廉守》
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懸知合浦人,長誦東坡詩。好在真一酒,為我醉宗資。
1100年,蘇東坡獲赦北歸,途經廣西合浦,正值中秋佳節,東坡與合浦地方官一起誦讀東坡詩,享用當地月餅,喝著真一酒,但求一醉(宗資為東漢汝南太守),事後他寫了這首詩送給主人。這也是東坡人生中的最後一箇中秋節。
“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並引)》),在東坡看來,好日子何須逢節,今日菊開,就可以將它認作重陽,今夜有月,就可以把它當作中秋佳節。蘇東坡,千百年來,一直都是那個真正最懂中秋明月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