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成立,人民從此擺脫水深火熱的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可正當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時,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為其自身的利益挑釁中國,想方設法干涉中國內政,試圖透過朝鮮半島為翹板控制中國。當然,中國絕不是任人宰割的綿羊,人民志願民重拳出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可是當志願軍到達朝鮮時,金日成居然開口就讓彭老總交出指揮權。面對金日成的“獅子大開口”,彭老總會做出什麼反應?指揮權對於一個部隊來說,又有多重要?
統一指揮的必要性
1950年10月19日,我國派出志願軍前往朝鮮戰場。此時的朝鮮平壤已被美軍佔領,朝鮮人民軍兩個部隊也正在被美軍的四個軍、十個師、一個旅以及一個空降團,從各個方面團團包圍,直逼中國邊境地區。
面對如此危機的時刻,朝鮮人民軍手裡能調動的兵力連四個師都沒有,再加上當時沒有跟志願軍聯合作戰,朝鮮軍只能靠自己扭轉局勢。
早在志願軍抵達之前,也就是1950年10月上旬,周總理曾在蘇聯與斯大林交談過,具體內容就是希望中朝聯合作戰,創立聯合指揮機構,可當時的斯大林並未準確答覆。等到我軍到朝鮮的第三天,彭老總便主動向朝鮮首相金日成提出,讓朝鮮人民軍司令部搬到我軍司令部,方便日後的協同作戰和其他事情的商榷。
後來,金日成命樸一禹作為朝鮮駐我軍代表,協調中朝兩軍的戰事,同時還擔任司令部的副政治委員與副書記。可依舊沒有同意創立聯合指揮機構,於是第一次戰役以分工不明、缺乏溝通,朝鮮軍撤退造成志願軍行軍受阻以及人民軍誤傷志願軍等事結束,包括後勤部門也是一片混亂。在這之後,兩軍才意識到統一作戰的必要性。
中朝聯合司令部成立
第二次戰役發生後,人民軍與志願軍雖吸取了第一次戰役失敗的經驗,但仍然存在很很大問題。彭老總提議讓金日成與斯蒂科夫常駐前線,三人臨時組建為作戰指揮小組,針對目前的戰況制定相關政策。
11月13日,毛主席致電斯大林,與其共同探討朝鮮戰爭統一戰線的相關事宜,並將彭老總的想法一併轉述。三天以後,斯大林終於答覆毛主席,支援中方統一指揮作戰,並將電報傳送給金日成與斯蒂科夫。
12月3日,金日成前往北京,與中央同志商量後,一致決定創立統一指揮部,但前提是不能對外公開。8日,周總理起草相關檔案,與朝鮮方面確認後,正式確定中朝兩軍統一作戰,成立司令部,簡稱為中朝聯合司令部。該組織由彭老總為主要負責人,由金雄與樸一禹擔任其他主要職位。
南下發生爭議
1951年,朝鮮戰爭到了第三次戰役,美軍與南朝鮮李承晚被趕出漢城後,中朝軍走到三七線時停止第三次戰役。當蘇聯的拉佐瓦耶夫得知軍隊不再追擊,怒斥彭老總,金日成也急忙趕到司令部,提出讓彭老總交出指揮權。
彭老總則表示,志願軍到朝鮮已經七十天,已經犧牲了十萬餘人,再加上制空權沒有得到解決,物資運輸困難供應不上,士兵如果再繼續追擊,後果不堪設想。
據偵察兵所說,敵人躲避在洛東江,妄圖透過洛東江,引誘我軍進攻,只要一去便全軍覆滅。可不管彭老總怎麼說,金日成堅持要讓部分軍隊出擊,解放城鎮鄉村,擴大領土,無奈之下,彭老總只好拿出覆電給金日成看,電文中詳細寫道如果朝方不願意休整,便分開指揮。
金日成知道朝方力量單薄,僅靠自己無法殲滅敵人,另外斯大林也在電文中指出一切聽命於彭老總,最後他也只好答應隊伍休整。第四次戰役,中朝軍英勇奮戰,在聯合司令部的指揮下一舉殲滅7.8萬敵人,為第五次戰役打下基礎。在經歷了五十天的第五次戰役後,敵軍損傷8.2萬人,接受停戰談判。
結語:
從六月開始,戰爭開始相持,中朝軍隊以頑強不息的精神逼迫聯合國軍在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書,抗美援朝贏得勝利,中朝司令部撤銷。此戰的勝利,是中國的立國之戰,不僅在歐美國家面前重振雄風,更讓蘇聯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