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斯特——斯特雷爾卡下方三英里處,黑龍江的江面寬達四百五十碼,流速為每小時四英里。江水通常盈滿河谷,巉巖峭壁或險峻石坡突兀於兩岸,只有一小塊適於定居的地方。
許多支流的小河從左右注入黑龍江,當山上降雨時,在兩三天之內山洪常使江水暴漲四碼以上——水位漲落相差約為八碼。這些小河之中最大的一條是阿瑪扎爾河①(位於烏斯特——斯特雷爾卡下方二十四英里處),鄂倫春人沿此河前進,可達奧廖克馬河的狩獵場。
在這些小河的河口,通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平原,其上遍生稀疏的草和樺樹灌木。在莫納斯特爾②,黑龍江流域變得遼闊,兩岸草地延伸至山麓。在那裡已經形成了一些島嶼。
在黑龍江下游十三英里處,奧爾多伊河(八十四英里)從左注入;此河大小與阿瑪扎爾河相等,其兩岸為"鄂倫春人昔日常去之地,他們在此處獵取黑貂和其他毛皮獸,從那時起這些獸類的數量大為減少。
在奧爾多伊河以下,黑龍江有三處急彎,共長十五英里,稱為察波爾灣、杜嫩灣和格南灣,此三灣之命名來源於拉夫凱親王時代幾名曼亞格人旅行者在此地死去的三匹馬。在其鄰近一帶有—些小鹽湖,在水位高時與黑龍江相通。
在這幾處急彎的末端,有庫託曼德即斯韋爾貝耶夫軍屯點。此後江面漸漸增寬,群山較低,大塊岩石已被江水捲走,大片沙洲伸入河中,在水位低時狀似島嶼,其上野草茂盛,但牧草較少。
這一帶林木稀疏,矮樹叢也罕見。群山之上落葉松居多,在乾燥地方樅樹間生。在河谷裡,白樺樹居多,此外尚有櫻樹(bird-cherry)和白楊,間有少數落葉松。樹木生長極為緩慢,其直徑很少有超過一英尺的。在森林的邊緣地帶,灰色赤楊、Alnaster、果實累累的小蘋果樹和柳樹則到處可見。
在廣闊的森林裡,只有一些分散的放牧點,野草稀少且成簇成團,不毛之地到處可見。此處盛產草本植物,味苦而芳香,堪與達斡爾草原的草本植物相媲美。
在岩石山坡上,偶爾可以看到一些森林樹木,其中有花楸樹、Alnaster、灰色赤楊、白楊、楊木和山楂樹,但在木本植物中以達斡爾的杜鵑花和格氏鐵線蓮居多。在鬆散的土壤上,印度艾草常常遍生於山坡,坡上尚有高達二三英尺的灌木。
在烏斯特——斯特雷爾卡以下,以雲母板岩居多,其解理大小不等,呈暗灰色,其中夾有石英岩脈。再往下去,迄阿爾津為止,有大量緻密的粘土板岩,其外表既未成層又非極不規則的層狀,並且由於有氧化鐵而呈黑色。
當我們走近阿爾巴津(一百二十五英里)時,岸上群山逐漸後移,空出廣闊的草原,這些草原為家畜提供了極好的飼料,並向遠方延伸,迄于山麓。這一帶地方的景色更加引人入勝。
在山的南坡上,不見落葉松,但見橡樹和黑樺樹;在山麓可見榆樹、梣樹、榛樹、櫻樹、柳樹和野玫瑰。這裡的草同達斡爾的草並無差異。阿爾巴津的城址是由建造該城的哥薩克所選中的,這個地方選得很不錯,事實上,順黑龍江而下時,此地為適於大規模定居的第一個居留地。
這裡林木繁多,水量充足,群山遮蔽著凜冽的朔風。阿爾巴津對面的阿爾巴集哈河或稱伊姆裡河盛產魚類,在這裡捕魚比在湍急的黑龍江方便得多。該城的古代城壘建於高出河流約五十英尺的高地上,其遺蹟和中國城堡遺蹟依稀可見。
在阿爾巴集哈河口的小島上,中國營地的遺蹟仍可辨識。從馬克對這些遺蹟的勘察圖來看,阿爾巴津城呈正方形,每邊長達二百四十英尺;中國營地則為一平行四邊形,長六百七十英尺,寬約一百四十英尺。黑龍江的寬度則為五百八十碼。
--------------------------------
①在河口有俄國居留地伊格納紹夫或稱阿瑪扎爾斯卡亞。距離烏斯特——斯特雷爾卡的英里數如括號內所示。
②在斯基別涅夫居留地的附近。
--------------------------------
本文作者恩斯特·喬治·拉文斯坦(Ernst George Ravenstein)於1834 年出生於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1852 年移居英國倫敦。1855一1875年在英國陸軍部地形測繪局任職。內容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由於作者抱著殖民主義的觀點,在史實方面存在一些重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