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洞地處北京房山區西山深處,距北京市中心僅40公里。是中國第一座以岩溶洞穴自然景觀為主題的地質公園。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石花洞又名潛真洞、十佛洞(石佛洞),形成於七千萬年前的造山運動。地處北京房山區西山深處,距北京市中心僅40公里。是中國第一座以岩溶洞穴自然景觀為主題的地質公園。石花洞洞體為層樓式結構,目前已發現此洞上下7層,一至六層為溶洞景觀,第七層為地下暗河,洞內層層相連,洞洞相通。擁有北國極為罕見的地下溶洞奇觀。石花洞風景名勝區榮獲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溶洞觀光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北京市自然保護區、北京市科普基地等殊榮。
石花洞中常年恆溫13攝氏度,四季如春。現已對外開放一至四層,遊覽路線為2500多米,分為16個廳堂,共18個景區,120餘處景觀。洞內自然景觀花彩多姿、型別繁多、有滴水、流水和停滯水沉積而成的高大潔白的石筍、石竹、石鐘乳、石幔、石瀑布、邊槽、石壩、石梯田等和滲透水、飛濺水、毛細水沉積形成的眾多石花,石枝、捲曲石、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還有許多自然形成的造型,如海龜護寶、三燈石筍等。並有晶瑩的鵝管、珍珠寶塔、採光壁等,眾多的五彩石旗和美麗的石盾為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大量月奶石蓮花在我國洞穴中首次發現。
瑤池石蓮
瑤池石蓮為洞內第一大奇觀和全國之最,池內盛開的朵朵蓮花,形似蘑菇、菜花,地質上稱其為“月奶石”。外表堅硬,裡面是柔軟的粉末狀物質,月奶石是由池水沉積形成的含水量高、乳白色、可塑性強、乳酪狀碳酸鈣,其沉積結構有蜂窩狀、絲狀、絲狀與蜂窩結合狀。專家們認為可能與細菌作用有關。此景觀於1982年在北京石花洞首次發現。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銀旗漫卷
該景觀類屬於石旗,坐落於石花洞西支洞府的最高處,高度為2.18米,寬度為1.1米,是由洞頂的滴水、片狀流水協同作用沉積形成的。因形成過程中,雜質少、結晶慢、所以通體透明,純如脂,白如玉。故名”銀旗“。這是洞中第二大奇觀和第二個全國之最。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騰流瀑布
騰流瀑布是由流水在坡面上沉積碳酸鈣而形成的石瀑布,飽含碳酸鈣的上部流水沿著洞壁裂隙向下騰瀉。該景觀高10米,寬20米,而遊客能看到的外露景觀僅為瀑布的三分之一,這是洞內最大的石瀑布,形似水流翻騰而得名“騰流瀑布“,是洞內第三大奇觀。(景區供圖)
擎天鴛鴦柱
該景觀所在地距地面垂直高度有78米,是二層最深處。該景觀由兩根粗細均勻,雄偉壯觀的石柱組成,是由石筍和石鐘乳相連向內生長對接形成的,高度為12.6米,是洞中最高兩根石柱。因其形態相似、成因相同、年代相近,故而合稱“擎天鴛鴦柱”。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龍宮帷幕
龍宮帷幕為洞內最大的石幔群,又稱石帷幕,是由滴水、線狀流水、片狀流水依洞壁沉積碳酸鈣形成。石幔高10米、寬8米,有540片,在燈光的照射下,像一個大型的舞臺帷幕還沒有拉開,故稱為”龍宮帷幕“。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龍女繡花臺
該景觀類屬石盾,其高1.2米,直徑2.6米,是洞中最大的石盾。石花洞中大小石盾有220枚之多,被稱為盾的“王國”。石盾是由裂隙層承壓水從裂縫流出時沉積碳酸鈣形成的。從裂隙口開始並向外呈環形逐層生長,形成上下兩個板盾面;若水流較大,從石盾邊周緣裂隙口流出的水,可向下再形成石鐘乳和石幔。故景觀取名”龍女繡花臺“。(景區供圖)
火樹銀花
火樹銀花為石花洞中第八大奇觀,石花是有洞壁滲透水、毛細水協同作用沉積形成。這一片石花分佈在長30米、寬3米多範圍內,幾乎全部都是懸掛在洞壁的石花、石毛、石枝、石菊花、石葡萄,形成了形態多姿的各種石花景觀。由於洞中的石花多而美麗,石花洞也因此得名。(景區供圖)
雲盆
雲盆,直徑9米,是在洞內凹陷池塘中,由滴水、飛濺水、停止水共同作用沉積碳酸釓形成的。從池塘析出的沉積物稱”池塘沉積“,在池塘的水位線附近,由過飽和水中析出的碳酸鈣邊框,稱為”邊石“,可以指示過去水塘中水位停滯的高度。在水面上漂浮著幾毫米的薄薄的冰片狀產物,稱之為”水鈣膜或穴筏“。在水位線以下,結晶成各種形態的方解石晶簇和水下石葡萄,如穴珠、穴餅、池中晶花。(景區供圖)
菠蘿寶燈
該景觀類屬石筍,由滴水沉積形成,在石筍的頂部有由滴水在洞底沉積碳酸鈣、向上生長形成的形態。這三個不同石筍的滴水點,由於水中包含的雜質不同,所以形成了一個奇特的景觀:水中的雜質少的,結晶慢的,石筍透明;水中的雜質多的,結晶快的,石筍不透明。真是一石生三物,物物皆不同。(景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