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一種嶄新的文體格式誕生於世,後隨時間的推移,名為《水滸站》、《三國演義》的兩冊文學著作轟然問世,而以此兩書為起點,我國長篇小說作品的章目方式敘事風格便徹底成熟了起來。
自那之後,“章回體小說”的形式,熱潮便經久不衰,乃至今日,章回體小說已經成為大多數長篇小說的文體格式,而若是以歷史為題材創作的小說作品,則更會以章回體進行寫作。
自章回體開山鼻祖《三國演義》時起,直到現代,以章回體形式進行寫作的出色小說作品,自然也不在少數,而今天的文章,便是圍繞清初時期文學家褚人獲,所著寫作品《隋唐演義》為主題。
隋唐歷史的演義故事·廟堂與江湖的錯雜交織
相比於《隋唐演義》一書,相信大家會對一部名為《隋唐英雄傳》的電視劇作品更加熟悉,這部以在我國上映了18年之久的電視劇作品,即便是放在今天也已經被評為經典佳作。
劇中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對於故事情節的拿捏調控都恰到好處,智勇雙全的秦叔寶、愚忠取憤的單雄信、俊俏英勇的羅成等等,書中平面人物都被完美的立體化。
而其中最為讀者們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李元霸這朵奇葩。
褚人獲以歷史為鏡,用自己的想象構建出了《隋唐演義》的世界,而李元霸這個角色,便是褚人獲想象力的產物。
李元霸不是歷史人物,也沒有歷史原型,單純是由小說虛構而生,以下便是小說中對於李元霸的描述
——“尖嘴縮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柄鐵錘,其重有八百斤,坐一騎萬里雲,天下無敵,在大隋稱第一條好漢。”
可見原文中,與影視劇作品給予李元霸的形象是完全不同,原著中枯瘦若鬼的、單手擎重400斤的奇異形象顯然更具衝擊力,而這一形象,也對李元霸在隋唐演義中武力頂峰的人設有著十足的加持性。
大鵬鳥臨凡人間·甕金錘無敵八方
原著中,我們曾從文中角色紫陽真人之口得知,李元霸並非凡胎,而是那九天之上的金翅鵬鳥轉生於人間,李元霸故此才天生神力。
而憑此人物設定,李元霸便自出場時,就將“天下無敵”的光環緊攥在手中,李元霸征戰無數,無一敗績,若不是擊殺了同為上界仙尊臨凡人間的宇文成都,引來雷劫,想那隋唐局勢還將動亂多年。
文中曾描述李元霸的人生最後一戰,不光在那紫金山擊殺了宇文成都,還獨自面對180萬敵軍人馬,並以一夫當關之大勇,將敵軍消減至不足七十萬。
透過簡略的計算,李元霸得每分鐘擊殺敵軍60人,才能達成這樣的戰績,若用一句網路流行語評價,那必引一句“竟恐怖如斯”才算恰當。
不光是原著和影視劇作品,就是在《隋唐演義》的評書類衍生作品中,李元霸的人物定位也一樣是被放在首位。
廣傳於民間的那句順口溜——“金銀銅鐵八大錘,四猛四絕十三傑”,前半句表示的是在歷史或是小說作品中武力出眾的武將,其所使用過的名武器,而後半句則代表著隋唐世界中的二十一位英傑。
拋去十三傑之首的李元霸,剩餘的二十人中,則無一人是李元霸的一合之敵,像那排名天下第六的伍天錫,仗著自己那萬斤臂力和戰場經驗,與李元霸對陣,結果卻是被後者硬生生給撕碎了。
文武巔峰僥倖而活的四位武將
人們對於《三國演義》,有過這樣的調侃,問曰:“呂布又不是跟所有武將都沒交過手,那為何說呂布是天下第一?”
答曰:“和呂布交過手,並且活下來的,都是當世名將了,自呂布之後,只有‘賽呂布’。”
當一個人的能耐大到一定程度,並且周圍環境與之差距過大時,就會產生一種此人是不是並非如傳言般強大的錯覺,因為缺少對比和參考,就會顯得其本身出現性質虛幻的情況。
同理,李元霸也是如此,對手在他的甕金錘下,絕無任何生還的可能,而能在與李元霸交手後不命喪當場的武將,在交戰之後便也會誕生出“賽元霸”這類的頭銜。
而在整個隋唐世界中,能幸運從李元霸手下生還的武將,堪堪不過四人,他們分別是宇文成都、裴元慶、羅士信以及羅松。
此四人中,論對敵李元霸時的綜合表現,拔得頭籌的當屬裴元慶,但若單純論及力量,羅士信則也不甘示弱,而宇文成都與羅松,則是依靠於自己的武學以及兵器技藝熟練,才僥倖從李元霸錘下走脫。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文中,裴元慶與羅士信都曾與李元霸單純的比拼的武器氣力,而相比於羅士信霸王槍與李元霸甕金錘的碰撞,關於裴元慶與李元霸的對陣,其內容便更加豐富一些。
原文中,裴元慶面對策馬急襲而來的李元霸,揮錘迎接李元霸的三次重擊,但終是難以支撐,於是調轉馬頭逃遁而走。
而面對裴元慶逃跑的身影,李元霸沒有追擊,而是感嘆道:
——“好兄弟,天下沒有人當得我半錘的,你能接連擋我三錘,也算是個好漢,饒你去罷。”
由此可見,李元霸依仗自己的霸道武力,是多麼的恣意瀟灑、即便是敵軍的將領,也因其能接下自己的攻擊,便執意縱其離去。
結語
《隋唐演義》的世界中,有江湖、有廟堂、有被世道碾折的悲情影響,有時刻保持腦清目明的天下大才,雖然隋唐的內裡厚度,相比於《三國演義》這樣龐大體系、冗長時間跨度的大作,會顯得單薄。
但隋唐在深度上的挖掘,也因其長度上的精略,也才使得作者、讀者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各個人物身上,以及去細細品味江湖與廟堂交織而出的別緻韻味。
細細品讀隋唐,你會發現,原來江湖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場所或是地點,江湖其實是故事,可以是一個人的獨角戲,也可以發生在兩人、多人之間的故事,這故事或悲或喜、或驚或哀。
總之,一個人便可成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