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那麼喪葬文化習俗也是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馬可波羅曾經說過“中國是最善待死者遺體的國家”。且歷史積澱豐厚,由土葬、火葬和其它葬式,構成了我國絢爛多彩的殯葬文化,其中土葬和火葬是比較普遍的。
土葬,又稱埋葬,是最古老的一種葬禮形式。古人一般認為陰間的存在。為了使死者在陰間有個安定的歸宿,常要給死者穿上乾淨的新衣,讓死者在陰間有房子住,棺材和墓室也就應運而生,地上的墓丘也越修越大。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統治者的墓地則演變為家族墓地。古代的家族墓地是維護社會倫理道德的一種方式。
火葬,也是比較傳統的葬式。是用火焚屍,將骨灰貯於骨灰盒內的一種殯葬方式。火葬在我國也已有大約4000-5000年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火葬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的文獻,《墨子》、《列子》、《荀子》中都有記述。如《荀子》“大略篇”說:氐羌的俘虜,不擔憂其被捆綁繫累,而擔憂死後不被焚燒。當時,火葬是西北地區遊牧民族的習俗,火葬的普及,是在佛教從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後,僧人和信徒都實行火葬,逐漸影響到全國。唐、五代、宋、元時期,民間火葬比較普遍,尤其風行於江南各省。瘟疫流行之後死人太多,或貧賤之家無錢又無地埋葬時往往如此。
在我國的大多數民族都是以土葬方式為主,認為人死後應該要“入土為安”,這才是最好的一個歸宿。而火葬則是一種損壞人身體的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特別在很多農村裡,人們都會非常排斥火葬的方式。雖然說在最近這幾年裡國家大力推崇火葬,但還是有很多的農村農民,因為風俗習慣,對於火葬並不感冒,很多老人都不願意在自己死後使用火葬,更不願意自己的親人被火葬,他們更喜歡的是傳統的土葬方法,入土為安落葉歸根。
總而言之,土葬方式會讓人覺得親人並沒有完完全全逝去,還保留著完全的身體在,而火葬則是化成了骨灰,覺得已經完全不在了的感覺。
而傳統的土葬會佔用大量的土地。火葬後剩下的骨灰如採用安葬的方式只佔較小的空間,如將骨灰灑進大海或者較流行的做法用骨灰來植樹就根本不佔用空間,傳統的土葬,屍體會被放在一個不同材料製成的靈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