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海淘買回來的Arc’teyx始祖鳥Beta AR Jacket衝鋒衣,興奮之餘想說可以來寫一下一些關於Gore-tex(後稱GTX)防水衝鋒衣外套的使用心得。
本文不仔細探討各個品牌之間的GTX的詳細差別,主要是因為本人試過的款式遠不算多(我只是小資族R),更重要的是我並不認為會有實際上差別,各大戶外品牌早就在這個領域專研幾十年,所以使用GTX科技的防水外套,防水跟透溼兩大效能都一定是沒問題的。
防水外套簡介
GTX Pro/ GTX
GTX Active
GTX Paclite
GTX Windstopper
預算跟用途是重點,但帥最重要。
以前GTX少說都是要上千,現在選擇越來越多,基本上預算設定出來,就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款式了,稍微查一下評價跟覺得好不好看,應該很快就可以決定。
儘可能選有拉鍊的款式
山地戶外環境潮溼,用GTX多孔薄膜的溼氣交換方式來降低內層的溫度跟潮溼是比較沒有效率的,但是拉鍊的缺點就是重量,除非是為了極致的輕量化,或是特殊的乾燥氣候或情境,我認為拉鍊有存在必要。
一般徒步選Paclite
Paclite好處是輕還有便宜,缺點是比較不耐磨,但是以GTX本身就有壽命問題來看,我認為Paclite的CP值最高,而且每幾年就可以換一件。
高強度運動選Active
Active輕又透氣,越野跑絕對適合這種材質
Windstopper防風又防潑水
Windstopper是簡化版的GTX,主要用途是防風跟比較差一點的防水
防水外套簡介
防水外套的重點不外乎就兩件事情,第一個是防水系數,第二是透溼性。
Goretex型別的科技是多孔薄膜,另外一種無孔的親水薄膜沒有想要討論,無孔薄膜的防水性會遠超過多孔薄膜,但是透溼性會遠差於多孔薄膜,就是那種下雨天的時候,外面下著雨,雨衣裡面也會跟著流汗的感覺。
多孔薄膜
多孔薄膜是Gore-tex的技術(現在已經很多戶外品牌商都可以做出差不多的東西了),想像就跟蓮花的葉子一樣,因為空隙比水分子小,所以可以做到防水,但這個洞隙又比水蒸氣小,所以也可以透溼(後面會在提到)。
而所謂的2層/ 3層則是指有幾層布料,3層就是把表布+多孔薄膜+里布縫在一起,2層則是隻有表布+多孔薄膜,2層好處是便宜,但是多孔薄膜容易被磨損或是髒掉,因此有可能在額外加上防磨層(里布),3層則是沒有這樣的困擾。
今天介紹的Gore-tex Paclite是2.5層(其實是2層,然後加上一個疏油的里布),其他都是三層(包含Windstopper)。
防水系數
我一開始以為防水系數並不是一個很難懂的概念,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個防水揹包,由於我之前覺得很漂亮有研究過一下,我知道那個包不應該稱為防水,應該是防潑水,因為那個包的防水系數還沒有高到消費者可以完全不在意任何惡劣天氣。
防水只是一個概念,重點是到底有多防,小雨跟走到瀑布下是完全不同的。
基本上戶外用品都以10000mm當作防水的基準,10000mm的係數就表示10米高的水柱壓力,大概是消防用的高壓水柱,大致上可以理解為我們在戶外不會碰到的超惡劣狀態。
透溼性(透氣度)
很多戶外用品都會標榜防水透氣,但其實這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防水透溼。
那些多孔薄膜中微小的孔洞比水分子(液態)大,但比水蒸氣(氣態)小,所以外頭的雨水進不來,內層因為體溫而產生的溼氣卻可以順利排出,以達到不悶熱的效果,而不是一般想像中的真的透氣。
一般以RET當作透氣的標準,全名是**Ret Water vapor resistance,**代表水蒸氣排出的阻力,因此越小越好,RET=6大概就是個頂級表現,但這個資料常常找不到,變成一個謎樣的資料,迪卡儂倒是常常會提供。
However,透溼性在溼度大的地方,可能會有很大的偏差,因為內外溼度如果相當,就不太會產生溼氣的流動,所以這樣一想,真的追求”透氣性”的話,有拉鍊的防水外套就真的是在透氣了,這樣冷熱空氣交換的降溫效率也比較高(這是我個人認知)。
損耗
GTX防水外套是有壽命的!但這個概念其實非常神秘,牽涉到外套的縫合、防水膠貼貼合跟Gore-tex本身的多孔薄膜的失效都有相關,年限也非常的不一致。
我看到網友有說Gore-tex有說過5年,但我沒有查到資料,頂多在一篇Gore-tex投入環保話題的研究時有提到,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防水外套的使用期間是3-7年,越常使用而且使用的環境越嚴苛當然壽命就會越短,如果都只是穿去上班,相信可以活上十來年。
Gore-Tex Pro
基本上看到Pro就知道這一定是專業等級,產品定位是攀巖、雪地這種極端氣候,絕對不是我們大多人會涉略的複雜惡劣場景,所以簡單說就是買就對了?我其實不這麼認為,原因是因為第一價格比較貴,第二通常比較重,第三我們幾乎一輩子不會有機會使用到它應有的價值,當然如果有錢就是可以任性,穿起來帥就開心。
這次拿到Arc’teyx Beta AR,雖然還沒有穿出去過,但400g重量就擺在那,對於輕量化來說,還是不容小覷,挑選重點應該就是要厚實好看,Pro穿起來會特別硬,價錢也是硬,所以要買就要買好看的,其他的大牌子一定都想得比我們多。
Gore-Tex
一般的Gore-Tex,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用途,那就買一般的,什麼都沒有特別差,耐磨差一點,透溼差一點,內層的觸感差一點(比較像雨衣感)。
Gore-Tex Paclite
其實我沒有穿過純Paclite的外套,上一件Beta Hybrid SL是主體Paclite+區域性C-Knit來增加耐磨性,因此可以知道其實Paclite的耐磨不好,透氣跟重量則是都比Pro佳,那件應該是360g(當初沒有留下資料)。
這件外套大概使用了3年之後開始出狀況,下襬的縫合慢慢剝離,最後防水膠條都快要掉光,表面磨損蠻多的,髒汙也洗不掉。
所以我一度對這樣輕量化的選項沒有什麼信心,畢竟始祖鳥的產品已經算頂級了還這樣,但後來看多了才瞭解這種外套就是會這樣,能換一件拍照也是開心。
其實這件外套本來就不是設計給頻繁的使用者,因此久了就會掉blablabla,大家買的時候就是心裡要有底,Paclite比較特別的地方是DWR可能是無氟的,這是因為環保話題,所以在一切沒有這麼高階的產品都會走向無氟(PRO還是持續含氟)。
Paclite最著名的外套是Marmot土撥鼠Minimalist衝鋒衣,外觀最好看是RAB Meridian衝鋒衣,最後發現還有我的Arc’teyx Alpha SL衝鋒衣。
Gore-Tex Active
有一件Outdoor Research Axiom,OR Axiom基本上就是高簡潔設計,一個很大的胸口袋之外什麼都沒有,如果是輕量化的一日行程,甚至是越野跑,我也一定是會選擇這件,因為有一定程度的防水性就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運動。
Active是為了要更有效的透氣,所以定位在強度更高的運動例如騎行、越野跑,但是耐磨程度也不高,網上找到一些圖,是Gore-tex之前的,但現在已經在官方找不到,應該不難看出Pro跟Active兩者間性質跟定位有很大的區別。
Gore-Tex Windstopper
其實最近不太懂Infinium跟windstopper之間的關係,Windstopper又稱廉價版Gore-tex,基本上就是比較不防水的gore-tex,甚至有人說只差在防水膠條,這句話是沒有得到證實,但我認為不會差上太多,裡面的多孔薄膜應該有不同,但是防水系數也不會太低。
如果已經擁有一件GTX還需要買windstopper嗎?
我之前有被朋友問過為什麼要帶兩件功能類似的外套,當然以重量的角度這樣很白痴,但是在透溼度上來說,Windstopper理論上是遠勝過GTX的,不確定有沒有勝過Acvive,以我自己的經驗,因為真的太會流汗,逼不得已我是不會穿上GTX外層,所以在沒有下大雨之前,我一定都是先用這件擋著,而且如剛剛所說這件我主要是用來防曬的,所以我自己目前還是會帶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