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倒計時的北京冬奧會,凝聚著奧林匹克的拼搏力量,更展示出時代發展的創新力量。這一創新力量體現在智慧服務、綠色環保、場館建設、即時通訊等有關冬奧的各個領域。今天,我們也將繼續探秘,看一看冬奧裡還有哪些深藏不露的創新未來“黑科技”。
上篇內容傳送門:探秘北京冬奧會中深藏不露的創新未來“黑科技”(智慧醫療篇)_前途科技 (accesspath.com)
科技+綠色能源
綠色、低碳、可持續是本屆冬奧會的辦賽宗旨之一。為實現北京冬奧會碳中和,氫燃料巴士,氫燃料電池應急電源發電車,以及氫燃料火炬齊聚一堂。此外,以玉米、薯類及秸稈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材料生產的可降解餐具,更是代替了塑膠製品,為冬奧送去一抹環保綠意。
①氫能汽車
冬奧氫能汽車由北汽福田團隊研發,它集智慧化、平臺化、整合化、通用化於一體,配備了新一代快速冷啟動和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系統,可以克服普通電車在低溫狀態下電池電力釋放不足的問題,即使在零下30°的極寒條件下,也可使電池系統快速升溫並提供動力。
開啟氫能汽車的側門,可以看到類似燃油車油箱的儲氫罐,儲氫罐加滿一次可以供車輛行駛500公里,整個過程真正實現0碳排放。氫能源電動汽車的頻繁亮相,也展現出我國開展“綠色辦奧”“低碳奧運”,大力支援氫能產業發展的科技動向。
②飛揚火炬
獨出心裁的飛揚火炬,既承載了熊熊燃燒的冬奧聖火,更彰顯了我國在氫燃料領域的又一全新探索。這款火炬秉持綠色、可持續理念,以氫氣作為燃料。考慮到火炬接力過程需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火炬內部特意配備了一款小型氫氣減壓裝置,使得火炬暴露於寒冷天氣中依然可以保持燃燒,並能抵抗10級風力。
據參與研發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階工程師韓宗捷介紹,火炬研製過程中需要解決火焰顏色與穩定性、高壓儲氫、氫能安全利用等多項技術難題。這款飛揚火炬安全可靠性高,減壓比高達幾百倍,在結合氫能燃料技術要求的同時,兼顧了輕量化小型化外形需求。火炬外殼採用重量較輕的耐高溫碳纖維材料,火炬燃燒罐也以碳纖維材質為主,火炬整體呈現出“輕、固、美”的科技研發亮點。
③綠色智慧場館
舉辦一屆綠色低碳的冬奧會,離不開應用綠色能源的場館搭建,以及低能耗執行技術的攻關。在速滑館的建設中,我國搭建了數字孿生和智慧化整合管理平臺,並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製冷系統。這一製冰技術不僅綠色環保,還具有溫度控制準、冰面質量優、製冰效率高等優勢。其製冷過程中排出的餘熱還可回收,滿足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能源需求。
北京冬奧會的15塊冰場,全部優先採用環保型製冷劑。其中,有7塊冰場使用二氧化碳製冰,實現了溫室氣體零排放。據統計,此項技術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等於3900輛汽車的年度碳排放量,也相當於植樹超過120萬棵所帶來的碳排放減少量,屬冬奧會歷史首次。北京冬奧會也因此成為了百年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力的奧運賽事。
除此外,我國還開創了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其擁有一套地形氣候保護系統,可以透過改變地形,搭建遮陽棚、遮陽簾等事物,降低太陽輻射對賽道的影響。一系列相關舉措,也從側面釋放出我國推動可持續發展與綠色能源產業,扶植新興技術,力圖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發展相結合的強烈訊號。
科技+地理空間
為了給運動員提供完善的外圍保障服務,我國在救援、安全執行、地理交通等方面同樣投入精力,其中不乏對氣象監測和無人機定位系統的應用。
④氣象觀測
為了更好對賽事天氣進行預判,我國推出了“火炬”式手持氣象站。作為一款為體育賽事應急保障提供快速高效響應的氣象應用,看似一個小小火炬的它,可以在短短几分鐘內變身成超級便攜的氣象觀測臺,將探測到的氣象資料傳輸到後臺資訊中心。
小小的觀測臺可以對賽道風速、風向進行分鐘級甚至秒級實時監測,這也將為賽事管理人員、運動員及教練員提供輔助決策依據,保障冬奧會滑雪等比賽的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我國還自主開發搭建了冬奧賽區短臨氣象預報核心技術體系,其可以進行“百米級、分鐘級”的全天候天氣觀測,這也是冬奧會歷史上首次實現具備10分鐘更新以及百米地理網格功能的0-24小時數字氣象預報服務。
⑤鐳射測風雷達與無人機
為了更好保障冬奧會賽事的順利進行,可以對賽道縱風及橫風進行實時監測與危險預警的鐳射測風雷達,被安裝在北京冬奧會崇禮坡道滑雪場和跳臺滑雪場,完成滑雪場風場資訊的分析評估。
科技+智慧互動
⑥空間定位系統
結合無人機技術,我國還陸續上線了高山滑雪輔助訓練資料採集與分析系統,以及精準定位演算法與精準軌跡系統。前者可透過穿戴感測、同步多點攝像以及無人機跟蹤拍攝等技術反饋,實時整合分析運動員生理引數和運動資料,從而實時掌握運動員參賽狀態,防止意外和突發情況發生。
後者則立足於超寬頻技術,提供針對於運動員的精準定位、慣導姿態和影片AI分析功能,可實現從整個賽場空間掌握運動員訓練實況,適用於滑冰及滑雪專案。
科技+智慧互動
除卻能源與安保問題,為世界各地的來賓提供高畫質流暢的觀賽體驗,同樣是冬奧籌備事項的重中之重。
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園辦公區主執行中心,有“冬奧大腦”之稱的數字螢幕一字排開,實時呈現著場館及周邊區域的監控畫面。伴隨所有場館聯絡、餐飲服務、醫療防疫、安全保衛、交通執行等組織活動在幾塊螢幕中一一呈現,冬奧組委會依託於此便可進行全場統籌工作。
與此同時,冰雪專案互動式多維度觀賽體驗技術與系統也“出力不少”,其採用了“自由視角”展現冰球等奧運專案賽況,觀眾可透過電視、手機或VR裝置,在5G環境下觀看比賽,還可客串導播,實時變更觀賽位置和視角。
⑦5G+8K+衛星轉播
北京冬奧會所有比賽場館及連通賽場,均已實現5G全覆蓋,並採用了超高畫質8K影象收錄、處理、儲存、傳輸技術以及衛星通訊,觀眾可以打破空間地域限制,隨時隨地進行雲觀賽。
此外,雲轉播技術還自帶智慧會議翻譯系統,支援多語種實時語音轉寫、多語種互譯,實現各國交流、採訪溝通無障礙。
⑧AI手語與AI輔助訓練
為了讓更多殘障人士也能酣暢淋漓地感受冰雪運動的激情與榮耀,我國上線了冬奧AI手語主播。作為央視新聞聯合百度智慧雲推出的央視總檯首個AI手語主播,她形象酷似真人,可以全年無休動用AI智慧為聽障使用者提供手語服務,使其第一時間獲取比賽資訊。
這款AI手語主播機器人運用了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人工智慧技術,內部構建有一套複雜而精確的手語翻譯引擎,可實現由文字以及音影片內容到手語的翻譯,其還可將翻譯結果透過專門為手語最佳化研發的自然動作引擎輸出,進行虛擬形象驅動。
除了手語機器人,本次冬奧還將利用可穿戴感測器技術與AI輔助訓練技術,依託人工智慧輔助系統,給跳臺滑雪教練裝上“第三隻眼”。其中包括對助滑、起跳動作進行三維動作捕捉和技術分析,基於人工智慧影象識別技術實時反饋的起跳臺時三維動作資訊,以及對運動員全程速度、加速度及其雪板空間位置的精確跟蹤、測定和動作控制最佳化,這也將幫助教練員和運動員掌握分析每一個時刻的技術動作細節,為參賽者良好的賽場發揮奠定技術基礎。
⑨VR/AR導覽
為了給大家營造更具沉浸式的比賽氛圍,2022年北京冬奧會還將採用VR/AR技術,讓場外的觀眾也能透過相關裝置,以第一視角感受每場比賽。
以場館部署的40臺4K攝像機陣列,以及多臺可實現8K VR直播的專業級相機為例,其可以提供360°全景賽事直播,突破了傳統定點和被動式賽事的觀賞模式,使觀眾可以遠端自主互動,獲得身臨其境的觀賽體驗。觀眾還可以隨意滑動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裝置螢幕,或者佩戴VR頭顯,自由選取不同的觀賽方向與角度,獲得360°高畫質全景觀賽畫面。
總體而言,無論是人工智慧、高畫質顯示抑或虛擬現實,眾多前沿科技的使用,都將促進更多公眾參與到本屆冬奧會的觀賽中來。
毫無疑問,結合新興技術的冬奧會,將在比賽、觀賽多個維度,為期待不已的人們開創全新科技體驗。時刻擁抱科技的北京冬奧,終將與更多精彩相遇。
進更多公眾參與到本屆冬奧會的觀賽中來。
毫無疑問,結合新興技術的冬奧會,將在比賽、觀賽多個維度,為期待不已的人們開創全新科技體驗。時刻擁抱科技的北京冬奧,終將與更多精彩相遇。
為期待不已的人們開創全新科技體驗。時刻擁抱科技的北京冬奧,終將與更多精彩相遇。
進更多公眾參與到本屆冬奧會的觀賽中來。
毫無疑問,結合新興技術的冬奧會,將在比賽、觀賽多個維度,為期待不已的人們開創全新科技體驗。時刻擁抱科技的北京冬奧,終將與更多精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