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投資史上的冥燈,阿里巴巴集團,一家在電商和支付領域蒸蒸日上的巨頭。蝦米音樂、優酷土豆、ofo黃車作為一代天驕均獲衰落結局,這其中有一條不可忽視的線索,他們落魄的開始都和拿了阿里的錢有關。
最火企業們被阿里收購後的花式死法
作為曾經最火的線上音樂平臺之一,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2013年被阿里巴巴收購,正值音樂版權戰爭時期,阿里的資本給蝦米音樂續上了一口氣,殊不知這也註定了蝦米音樂消亡的結局。今年2月,蝦米音樂正式停止服務,倒在了版權戰爭結束的前夜。
作為曾經最火的線上影片網站之一,優酷於2010年上市,2015年被阿里巴巴收購,經歷古永鏘、楊偉東、樊路遠等高管頻繁換帥和多次組織戰略調整,導致優酷離開了由騰訊影片、愛奇藝組成的頭部梯隊,2019年阿里文娛虧損158億。
作為曾經最火的共享單車平臺之一,ofo成立於2014年,2018年接受了阿里5.6億美金的融資,隨後拖欠貨款、被列入執行人名單、資金鍊斷裂等訊息傳出,數十億退不了的押金讓小黃車成為了歷史。
停止服務、經營不佳、倒閉破產,上述企業不是個例。天天動聽、口碑、雅虎中國以及使用者沒聽過的企業也走向了消亡的結局。以下是獲得過阿里投資後衰落的企業名單:
圖片來源於知乎
含笑七步顛 阿里是怎麼“毒”死被投企業的?
蝦米停服和阿里在版權上砸錢不夠有著直接關係;優酷掉隊則是和阿里以KPI為原則和頻繁換帥的管理方法導致;而ofo之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和阿里有關係。
七步毒是指一種毒藥,在中毒後往往不出七步就會倒下,阿里在投資和管理收購企業時也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七個步驟。
圖片引用自論文 《平臺商業模式企業的價值創造——基於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
淘寶和支付寶的商業模式決定阿里要選擇能夠強化生態體系的業務和公司,然後進行投資或者收購,達成流量資源的轉移(資源配置),並且被收購企業能夠為阿里帶來盈利,最終從兩方面創造更多的價值。
網上盛傳的一張圖講述了阿里“七步顛”的管理七步驟:
圖片來源於 NGA論壇
阿里管理七步驟絕不是空穴來風,在阿里2021年度報告中寫到,阿里將“對於我們並未獲得管理和運營控制權的投資專案、對於實際控制人或控制股東的影響可能有限”視為可能會影響阿里集團發展的風險因素。
簡而言之,阿里會想盡辦法取得投資企業更多的控制權,因為阿里認為這樣可以降低經營風險。
KPI是阿里管理的重要手段,運營中對於員工和業務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被收購企業的利益,第七步“公司策略和阿里衝突,停止運營”導致了阿里投資的很多企業面臨衰落結局。
尤其是在文娛領域,阿里缺乏文娛基因只是表面,在管理模式上的要命操作才是阿里成為“行業百草枯”原因。
所以,蝦米音樂版權投資沒到位的原因絕不是阿里不如騰訊(QQ音樂)和網易(網易雲音樂)有錢,而是阿里不想投那麼多錢。
而此前馬雲花費19億收購ofo股份,不是看中了大量腳踏車的價值,而是渴望透過共享單車來獲得流量增持。
被投企業沒落,股東也會受損 阿里為什麼這樣做?
首先,在阿里的生態體系中,電商和支付作為兩大核心(貢獻了阿里總營收中的65%),優先順序永遠是最高的,意味著併購或者發展其它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為了這兩大支柱服務和引流的。因為淘寶和支付寶本質上是消耗流量的app,只有使用者在購物和支付時才會低頻次地使用這兩個app,不像微信或者抖音是隨時隨刻都在生產流量的app。
其次,在阿里巴巴2021年度報告中寫著:“我們有意向將繼續進行戰略投資和收購,以進一步強化我們的生態體系,戰略投資和收購專案有些直接與我們的業務相關。”
流量既營收,如何將更多的使用者引流到淘寶、天貓、支付寶而不是京東、拼多多、微信支付,是阿里早就意識到的問題,獲取更多流量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燃料。
圖片來源於阿里巴巴2021年度報告
回到2016年,張勇宣佈阿里文娛誕生,擔起了“大淘寶”戰略下流量池的角色。蝦米音樂、優酷影片作為阿里文娛的組成部分,職責之一就是給阿里系產品帶來流量。而獲取流量的成本一定是有限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面對天價的音樂版權,阿里卻選擇了放棄,導致了後續蝦米音樂的死亡。
最後,從引流角度出發,購置版權需承擔風險且花銷巨大,近日在港上市,風光無限的網易雲音樂至今也沒能走出虧損的泥潭,從18年到21年上半年共虧損50億人民幣,如果沒有多方資本的融資額支援,可能死的比蝦米還早。
拿了阿里的錢,就要為阿里生態提供價值,要麼能帶來流量,要麼能帶來金錢收益。當然,不可否認,淘寶多樣的變現渠道也是很多企業所需要的,例如接受了阿里投資的零售企業和科技企業。但在文娛領域阿里肯定不是一把好手,至少在近20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