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連跑龍套的群眾演員都是“影帝”級別。能甩那些總演男一號和男二號的小鮮肉們N條街。
一部好的影視劇有三個主要因素:好劇本,好導演,好演員。如果是三缺一,那麼這部劇就毀了。如果劇本不好,那就好比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如果演員不好,那就好比米湯炒蓮藕——糊了眼(糊的是觀眾的眼)。導演也很重要,就像一位廚師,透過手中現有的食材和配料,製作出一道觀眾喜愛的菜。
演戲不是擺Pose,而要貴在真實。當然,現如今有很多爛劇,也不能全怪那些小鮮肉們沒有演技,導演也有很大的責任。小鮮肉們演得那麼辣眼睛,導演你也好意思喊咔,你還好意思Very good和OK。
讓我們來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那些演技可以封神的主演和配角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演戲的。
康洪雷在2006年拍攝的《士兵突擊》火遍全國之後,就思考著下一部戲要拍點什麼。一天,他和編劇蘭曉龍碰面,兩人聊了不到二十分鐘,就當即決定:放棄原本計劃要拍的隋唐演義,改拍遠征軍題材的影視劇。
接下來,蘭曉龍就開始趕劇本。趕劇本的間隙,有一天他找段奕宏出來吃燒烤。兩瓶啤酒下肚,蘭曉龍問老段:我劇本里有兩個角色,一個是男一號,另一個是38種性格糅合在一起的“妖孽”,你想演誰?
段奕宏毫不猶豫地說:我選第二個!
然後他就成為了《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第一個定下來的演員。他出演的角色叫龍文章,外號死啦死啦,是炮灰團的團長。
在電視劇裡,段奕宏所飾演的龍文章給人的感覺是神經兮兮,瘋瘋癲癲。很多人看了《團長》之後說,這是一個非段奕宏不可的角色,也是他後來再也沒能超越的角色。在這部劇裡面,段奕宏飾演的龍文章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他在緬甸叢林裡就像一隻永遠精力旺盛活蹦亂跳的猴子。段奕宏的演技特別有張力,他的一舉一動特別有真實感,給人的感覺就是本色出演,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跡。他演活了龍文章這個角色,一個別人無法模仿的高山。
龍文章假冒團長,在緬甸原始叢林裡收攏了一群炮灰。這一集裡他們用黑色泥料將身上全部塗滿,然後光著身子在樹林子裡瘋跑。這幾段戲小鮮肉們敢演嗎,肯定不敢。段奕宏,張譯,張國強等人因為《士兵突擊》而在全國大紅大紫,但是他們依然放下一切偶像包袱,去陪著導演瘋瘋癲癲,因為他們熱愛演戲,他們是真的為演戲付出了一切。
演員張譯飾演的角色是孟煩了,炮灰團的“死瘸子”,劇中的男一號。按照劇情設定,孟煩了一出場時左腿就是瘸的。這就難倒了張譯,怎麼樣才能瘸的真實和自然。劇中,只要孟煩了出場,就必須是瘸的,不管是跑還是走,是站著還是躺著,必須讓人感覺到你是“真”瘸了,而不是演瘸子。張譯想盡一切辦法,終於在不依靠道具輔助的情況下,成功地“瘸”了。
隨著拍攝過程的深入,他已經達到了收放自如的狀態:
只要一進片場就變成了瘸子,導演一喊“停”,就又恢復了正常人。那種程度就好比用右手寫字吃飯一樣,順其自然。
後來《團長》拍完之後,張譯到了別的劇組拍戲,他仍然無法改變這個習慣。只要導演一喊“開始”,張譯就下意識地進入了瘸的狀態,以至於新片導演經常疑惑地問:張譯,你怎麼瘸了?
康洪雷對演員的服裝要求非常高,細節要求極其嚴格。比如服裝組就經常被康導逼瘋,他們恨恨吐槽說:“我們跟姜文拍《鬼子來了》時都沒像你這麼要求的!你這哪兒是電視劇,就是電影嘛!”
按照劇情設定,《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主角們是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被日本人追著打了大半個中國,所以每個人身上的服裝鞋帽都必須要髒到極致,每個演員的頭髮必須是蝨子窩,脖子上和手上都是黑漆漆的汙垢,細節到指甲蓋和耳朵眼裡面都必須有泥垢。對此,康洪雷提出具體的要求是:我要一年不洗澡,汗上加汗,又髒又頹的效果。
在這部劇裡扮演 “蛇屁股”的範雷有一口潔白的烤瓷牙,那是他剛做沒多久的。康洪雷見了後,說“60年前誰刷牙啊”,一聲令下,要求把範雷的牙整到最髒。然後化妝師就給他用牙蠟做牙垢,貨真價實地化妝到牙齒上。
牙齒上塗滿了牙蠟,吃飯時就容易脫落。所以每次吃完飯後,範雷就必須要再去化妝一次,把吃掉的牙蠟再補上。拍戲五個月,範雷吃了五個月的牙蠟。
因為潰兵就必須要有潰兵的樣子,每個炮灰都是黑不溜秋的,這是康導要求的,每個人都要曬,有一點黃都不行。好在地處雲貴高原,紫外線很強烈,沒曬幾天就全黑了。後期幾乎每個人都曬的黝黑鋥亮,扮演豆餅的謝孟偉拍完劇後回校時,同學們都說:你這哪是去拍戲啊,曬得比挖煤的都黑。
在劇中扮演湖南佬“不辣”的王大治自曝說:拍戲前,康導讓我提前一個月不洗頭,還讓我留很長的頭髮,拍戲五個月裡也不準洗頭,頭上的蝨子都經歷了好幾代。
以上只是熱身,拍戲的時候要求更加嚴格。
《團長》裡有一場重頭戲,就是虞嘯卿審問龍文章,很長一大段的臺詞對白,導演要的是長鏡頭,不僅考驗段奕宏、邢佳棟的演技,更考驗他們兩人的臺詞功力。當然,也同樣考驗站在旁邊的炮灰們,炮灰們可是一句臺詞都沒有,他們需要演出各種表情和反應。
康洪雷下令說:這個鏡頭給你們,你們要給我做出表情來,不一樣的表情。
這個長鏡頭拍了七八次,每次都要做出不同的表情,看似簡單,其實非常有難度,一個小失誤就有可能導致重拍。後來王大治說:我們這一堆人是專門演反應的,以後就喊我們“反應堆”好了。
這場戲總共拍了兩天,把炮灰們一輩子的反應全都演完了。
與他們相比,扮演阿譯長官的王往就要幸福得多。少校阿譯雖然也是炮灰,但畢竟是軍事學校出來的軍官,氣質上當然要好一點,穿著也要乾淨一點。王往與劇中角色氣質相契,演技也紮實,基本上他的戲都是一條就過,所以其他的炮灰們就給取了一個綽號:王一條。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每一個角色都特別的貼切,就像一張完整的拼圖,缺一不可,全都充滿了靈魂。與其說是劇本設定好,不如說是演員演技好,這才是演什麼像什麼,而不是演什麼都像自己。
主創們對《團長》全情投入,到了拍戲後期,每個人都有點瘋魔了,尤以張譯為甚。由於張譯飾演的“孟煩了”在劇中是瘸子,搞得殺青後,張譯還是“瘸子”,一直沒有從劇中走出來。全劇1500場戲,張譯就有1450場,一場拍十次就有14500場,每場戲都是導演一喊開始,張譯就一瘸一拐地出來,搞得他拍《三七撞上二十一》時還是瘸的。張譯說他自己仔細量過,拍完團長後,左腿比右腿細了一釐米,習慣真有可能成瘸子,改都改不過來。
團長裡面每個演員的演技,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只要臺詞超過十句的演員,都配得上“影帝”這個稱號。
裡面還有很多跑龍套角色的演技,也很出彩,堪稱影帝,例如:孟煩了的父親,小書蟲子,游擊隊的隊員等,每一個人都演得很真實。這跟導演康洪雷的嚴厲要求有關係,康洪雷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導演,細緻才能製造出精品。
文章結尾處,我就不想再提小鮮肉了,沒有可比性。團長這部劇裡的很多演員,當時在拍攝這部劇時都很年輕,才二十來歲。同樣的年齡為什麼對待演戲的態度就是天差地別,或許這就是職業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