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比激動人心的忘我拼搏更能體現體育精神,也沒有什麼比賽場上國歌響起、國旗升起更能激發民族自豪感。2021年是中國體育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防疫情、保備戰”過程中,在東京奧運會、陝西全運會近乎無縫銜接的參賽中,在邁入巴黎奧運週期迎接全新挑戰之時,中國體育健兒以優異表現生動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極大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全世界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
頑強拼搏 爭創佳績
奧運會上,楊倩在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頂住壓力最後一槍頑強摘金,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拿下東京奧運會首金;泳池中,張雨霏80分鐘內連奪兩金,她還和隊友楊浚瑄、湯慕涵、李冰潔以7分40秒33的成績創造了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世界紀錄;田徑場上,蘇炳添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重新整理亞洲紀錄,並在決賽中以9秒98位列第六;老將龐偉、鞏立姣四戰奧運、金牌圓夢。
8月8日東京奧運會主火炬熄滅,9月15日陝西全運會主火炬點燃,結束隔離後的奧運健兒們“無縫銜接”來到全運會賽場,同各省區市的運動員同場競技、再展風采。
進入巴黎週期,中國體育健兒延續了良好的狀態和優良的作風,在多項世界大賽中斬金奪銀,為新週期開了好頭。國羽連續作戰,第12次捧起蘇迪曼杯,女隊時隔5年重奪尤伯杯,新生代在世錦賽上拼出了精氣神;世乒賽國乒收穫四冠,女單再次包攬四強,WTT世界盃決賽,國乒包攬男單、女單兩冠;國際射聯主席杯(世界盃總決賽),中國隊收穫2金2銀1銅;中國男籃在6月亞洲盃預選賽中4戰全勝,11月在2023世界盃預選賽上再次兩勝日本,展現了全新的精神面貌。
競技體育賽場是比拼高下的場所,也是體育健兒展示拼搏精神、展現國家形象的所在。中國體育健兒以高昂的鬥志、頑強的作風、精湛的技能,向全世界展現出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集體主義的團隊精神、英雄主義的奮鬥精神,生動詮釋著永不放棄、勇於拼搏、團結奮鬥的體育精神,彰顯著中國大氣從容、自信開放、活力奔湧的嶄新形象。
青春力量 未來可期
東京水上運動中心,全紅嬋入水無聲,女子10米臺決賽5個動作3奪滿分,冠軍無可挑剔;東京國際會議中心,李雯雯舉重若輕,以創造奧運會紀錄的總成績拿到女子87公斤以上級金牌;有明體操競技場,管晨辰摘下平衡木金牌。
楊倩說,奧運首金是獻給建黨百年最好的禮物。賽場下,她領獎時俏皮“比心”、“幸運小黃鴨”髮卡、各種花色美甲在網路上爆紅,就連楊媽媽的油燜大蝦也成為爆款菜。“首先要有信心,然後要在賽場上去拼,才能成為戰無不勝的隊伍。”17歲的張家齊自信地說。不滿16歲的搭檔陳芋汐補充道:“平時努力訓練,到了賽場努力拼搏,把實力發揮到極致,戰無不勝是拼出來的。”年紀輕輕的小丫,已能深刻理解中國跳水戰無不勝的根源。
更讓我們欣喜的是,進入新週期,已有更多像楊倩、張家齊、陳芋汐一樣的年輕人走到臺前,“00後”在各專案中挑起大梁,“04後”“05後”開始走到前臺。17歲的射擊新秀王芝琳力壓楊倩,拿到全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冠軍,女子50米步槍三姿賽場,同樣是“00後”的小將苗婉茹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冠。
賽場上,這些年輕人陽光自信、知恩感恩;生活中,他們時尚個性、幽默率真;在高水平競技場上,他們在壓力之下表現出的從容鎮定和麵對媒體時的沉穩得體,讓人印象深刻,從這些“初生牛犢”身上,世界見識了新一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挑戰自我 勇於超越
最是拼搏動人心。拿了金牌、獎牌的隊伍和運動員,是好樣的;在比賽中勇於超越、挑戰自我的隊伍和隊員,同樣值得肯定。
四戰奧運的吳靜鈺無緣領獎臺,但站上東京賽場就是英雄;女子200米混合泳決賽,15歲的餘依婷沒有站上領獎臺,但她游出了2分09秒57的個人最好成績,同時重新整理世界青年紀錄;攀巖賽場,潘愚非和宋懿齡沒能進入決賽,但他們首次將中國攀巖展示在奧運舞臺上。
爭奪金牌而不唯金牌,追求名次而不唯名次。金牌固然可貴,但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從而實現更好自我的拼搏精神,以及從中展現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已超越了體育運動的界限,讓億萬人民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今年11月16日,是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四十週年紀念日。四十年間勇奪10次世界冠軍,“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已成為中國競技體育的一面旗幟。建黨百年之際,女排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中國女排未能在每次大賽中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但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頑強拼搏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關鍵節點,更需要弘揚體育精神,振奮中國力量,凝聚昂揚鬥志和磅礴合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
文字來源:中國體育報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