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血刃
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強大與否,除了要看軍隊規模和武器效能外,自然也要觀察該國的軍工企業在世界範圍內的排名。一般而言,如果該企業推出代表性的拳頭產品,甚至成為其所在國家軍隊的主要武器供應者,而這個國家本身的綜合國力又十分出色,那麼這家軍工企業自然有較大機會躋身世界500強。
2021年8月,美國《財富》雜誌評選了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進入該榜單的美國企業有122家,但由於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僅新增1家;然而中國企業卻有143家躋身榜單,其中18家還是新上榜的!在這500強中,有13家屬於軍工範疇的航天防務類企業。這其中除了英國的BAE以及荷蘭的空中客車集團外,都是中美兩家的天下,而中國上榜企業則以6比5超過美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這家對中國海軍發展貢獻非凡的企業還未被列入軍工企業範疇內。
這一結果不但讓國人感到自豪和喜出望外,也難免感到驚訝,因為常年來中國軍工企業在傳統強國看來,都屬於只能山寨他國某種武器,而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的低端企業,更不可能躋身世界500強。如今隨著國產武器在數量和效能上的突飛猛進,也使得中國軍工企業的世界排名有了新的變化。
▲中國躋身500強的軍工企業在2021年的排行榜上反超了美國
中國軍工業的龍頭企業有哪些?在排行榜上地位如何?
從性質上看,軍工這樣的大型企業屬於資本、人員和技術三重密集企業,與新興的網路公司相比,利潤增長顯然要難得多。例如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的2018年度收入達1108億美元,利潤126億美元,其一家在此方面就幾乎相當於美國榜單上六家軍工企業一半的水平,而中國的情況與之類似。這樣一來,軍工企業如果進行橫向對比,其排名自然無法和網際網路等企業相比,因此軍工類企業就只能在同行之間比拼。
▲軍工企業的先天性質決定了其無法與騰訊這樣的公司相比
根據這份榜單來看,六家上榜的中國軍工企業分別是世界軍工企業內排行第一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500強中位列127);業內排名第二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500強中位列140);業內排名第七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500強中位列307);業內排名第九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500強中位列320);業內排名第十一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500強中位列351)以及業內排名第十二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00強中位列354)。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則位列世界500強中的240位。
作為對比,就必須研究美國上榜企業的情況。它們分別是世界軍工企業內排行第三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500強中位列144);業內排名第四的波音公司(500強中位列173);業內排名第六的雷神公司(500強中位列183);業內排名第八的通用動力公司(500強中位列316)以及業內排名第十的諾斯羅普.格拉曼公司(500強中位列326)。此外,荷蘭的空中客車集團在業內排名也達到第五(500強中位列179);英國的BAE則在榜單中敬陪末位(500強中位列487)。
▲半個多世紀以來,《財富》雜誌的500強榜單都被業界廣泛參考
自1954年以來,《財富》雜誌就開始根據全球各國著名企業的發展而推出年度500強排行榜,而這一榜單至今依舊被視為某個企業以及該企業所在大行業的晴雨表。據介紹,其評選標準是根據年度銷售收入,由參加排名的企業提出申請,而《財富》雜誌則會根據財務報表等資料,用企業所在國家的貨幣與美元的全年平均匯率,將企業的銷售統一換算為美元加以排序,只有銷售收入進入前500名的企業才會入選。
在航天防務方面,美國一直都是業界龍頭,而此次上榜的美國五大軍工企業都是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多個相關企業整合重組後於1999年形成的。就在這一年,美國進入500強榜單的軍工類企業達到7家,而中國卻一家都沒有。
▲長久以來,美國軍工巨頭在業界幾乎實現了獨霸
然而自2009年開始,中航工業和兵器裝備兩家企業首次躋身排行榜並分別名列426和428位。到了2019年,中美兩國軍工企業上榜數量就打成6比6平,而次年開始直到今年,中國都具有6比5的優勢。縱觀2009年後的十年裡,航天防務類企業的營收整體漲幅約為56%,其中美國企業的漲幅為10%,然而中國卻在這十年裡迎來了超高速發展期,其漲幅達到逆天的504%!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為何進度那麼快
在今年上榜的中國軍工企業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2020年的排行榜中,它還只位列業界第四,屈居於空中客車、雷神和波音之後。然而到今年,它的總營收一舉從687億美元猛增到710億美元,業界總排名也躍居世界第一,徹底將著名的洛馬等老牌軍工企業甩開,堪稱疫情下又一箇中國式奇蹟。客觀而言,這也和不可抗力有關,因為2020年的全球疫情重創了航空業,因此波音和空客的營收大跌25%,雷神公司同樣損失嚴重。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2021年的業界排行榜上奪冠
提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很多人會想到多種解放軍裝備的名牌武器,例如效能世界頂尖的99A主戰坦克、04式步兵戰車、155毫米自行火炮、反坦克導彈等,而且它提供的96B主戰坦克更是在2018年的俄羅斯坦克大賽中出了風頭。但即便如此,該公司的知名度不但明顯不如美國老牌同類企業,甚至也不如中航工業和航天科技,畢竟火箭、飛船、衛星和殲-20這樣的戰鬥機還是更有吸引力。然而該集團最終在國內外成功實現逆襲,也是有其獨特優勢的。
首先,該集團也是國內各大軍工企業中唯一同時向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以及武警公安提供武器裝備和技術綜合保障的,其裝備的用途包括裝甲叢集突擊、遠端火力掩護、戰區防空反導,而且智慧化彈藥、光電資訊、特殊毀傷武器也都來自該集團。因此從商業多面手角度屬性來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著實讓國內其他同類企業難以企及,甚至有人斷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世界地表最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
▲國慶閱兵上出現的各類武器中,很多都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傑作
其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也是中國最大的陸軍武器出口商,以該集團的能力,可輕易提供中小型國家陸軍所需的全部裝備。在軍售市場,該集團的主打產品就是高科技防務產品以及相關服務,其產品包括坦克裝甲車輛、各類輕武器、壓制/制導武器及其對應彈藥、機載/艦載武器系統、艦炮、防空系統、海防/陸地邊境監控系統、無人平臺、雷達光電產品、反恐防暴武器、軍工專案工程裝備等。多年來,該集團的多種產品已在不少第三世界國家獲得了大量訂單。
▲在軍民融合方面,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也有著非凡成就
再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也是軍民融合的傑出代表。此前提到任何軍工企業都會因先天的特殊性而影響總利潤,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卻另闢蹊徑。當今中國,交通業、製造業、資訊產業等方面都有了飛速發展,因此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極力發展軍工產品的同時,也開始真正涉足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裝置、鐵路產品、石油/特種化工、民用爆破施工、光電/智慧/應急產業以及北斗衛星衍生產業等方面,而這些都屬於中國“智”造範疇的先進製造業板塊。從這方面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做到了兩頭兼顧,才能最大程度利用中國綜合國力發展帶來的便利。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一樣不容小覷
如果在國內軍迷圈舉行關於最高人氣國產武器的問卷調查,那麼殲-20的得分將大機率遙遙領先。從某種意義上看,2011年試飛的殲-20幾乎瞬間讓國內外關注者對中國空軍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一些20年前還深感中國空軍落後的軍迷必然有恍如隔世的感受。同時,運-20和直-20也成為新時代解放軍的招牌。如今,中國軍用航空器已步入“20時代”,而在這一過程中,麾下坐擁成飛、沈飛、哈飛和西飛等單位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可謂功不可沒。
▲中國空軍能有今天,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必然居功至偉
據統計,僅1950年至2013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就生產了超過2萬架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發動機和導彈的產量各自達到6萬餘臺和2萬餘枚。在軍用航空方面,其產品包括戰鬥機、戰鬥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軍用直升機、預警機、特戰飛機、無人機、以及多種機載制導武器。其中尤其讓人耳熟能詳的除了20時代產品外,還包括空警系列預警機、飛豹戰鬥機轟炸機、殲-16戰鬥機、翼龍系列無人機、武直-10武裝直升機、轟-6轟炸機、霹靂系列空空導彈等。
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一樣,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民用領域也有重要建樹,同樣是軍民融合建設的典範。該集團的民用航空器產品包括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運-8、運-12運輸機以及直-9直升機等。在ARJ21新支線客機等航空器的研發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同樣是主要的研發者。此外中航集團還充分利用其多年積累的技術基礎,大力拓展了其他市場,例如環保裝置、新能源技術、陸路交通工具配件開發、電子產品、燃氣輪機、醫療器械和工程勘探技術等。
▲殲-10、殲-16以及殲-20都是中航工業集團下屬公司的產品
在國際合作方面,該集團同樣有著諸多亮點。自該集團成立以來,出口和贈送的各類飛機數量就超過2400多架,其中梟龍和殲-7系列出口給巴基斯坦後,立刻得到了該國空軍的好評。在技術開發方面,中航集團本著只有合作伙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相繼加入了多種直升機和支線客機的研發,先後和波音、空客、GE以及歐洲直升機公司展開合作。在這一過程中,中航集團不但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利益,而且製造和技術開發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因此該集團能在排行榜中佔據一席之地,絕非只因對手陷於不可抗力帶來的困境。
對比美國軍工企業,中國還有哪些不足
在驚喜於國內軍工企業發展迅速的同時,我們也當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近十多年來在該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是彌補歷史上長期落下的功課,而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徹底超過了美國。一些老一代的軍工人回憶,在上世紀後期最艱苦的階段,一些相關工廠因為重重困難,甚至開始大幅轉型,一些技術人員的待遇遠不如國外同行。甚至直到2010年左右,他國工程師還表示中國不少工廠內環境惡劣,工人熱情不足,生產線技術落後,而且技術人員無法接觸世界一流技術。
▲儘管中國軍工企業發展很快,但美國的底蘊優勢依舊很大
如果仔細分析美國各大軍工企業的特點,就會發現其多種招牌產品不但知名度極高,而且效能和可靠性也已達到無人可比的水平。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22和F-35兩種隱身戰鬥機為例,它們目前的服役數量就已幾乎達到殲-20的十倍!更不要說,美國隱身機在多年的服役中已將任何已知的大量技術問題不斷反饋給各大企業,可以使其有的放矢地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用於完善,加上發動機技術雄厚的積累,因此殲-20的出現和批次生產,也只是走完了第一步。
非但如此,一些美國軍工巨頭的主打產品,例如B-2隱身戰略轟炸機以及多種重型武裝/運輸直升機早已服役並高度完善,但目前的中國在這些領域卻依舊處於空白階段。在各類作戰武器以外的領域,美國多個軍工巨頭還能獨立發展國際空間站、衛星定位系統、空天一體化飛行器、導彈防禦系統,這些技術同樣是軍民融合乃至軍工企業邁向未來的最好證明。只從太空技術來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甚至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發,至今依舊影響著幾十億人的生活,其優勢也是北斗系統短時間無法徹底抵消的。
▲GPS等幾乎影響全世界的技術也出自美國軍工集團之手
同時,中國軍工集團在淨利潤方面也曾在很長時間裡與美國同行存在極大差距,例如2018年時中國六大躋身世界500強的軍工企業之利潤總和只相當於榜單上美國六大企業的38%!這一現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中美兩國軍工集團產品的外銷收入差距懸殊,中國固然在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斬獲,但客戶基本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購買的中國武器不但數量少,而且多半是相對低廉的舊型號。而中國的一些主打產品更沒有在國際市場上得到廣泛的認可,例如殲-10系列雖然推出了外貿版,但迄今卻依舊沒有任何明確的買家。
▲美國巨大的武器銷售額也促進美國軍工企業的發展
反觀美國軍工集團,其主要利潤並非來自於美軍自己,而是廣大海外市場。以F-16系列為例,該機自定型問世以來已銷售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出售量超過2000架,不少國家還重金購入了生產許可證和生產線。而波音公司的各類客機、諾格公司的雷達、聯合技術的普惠發動機等產品,早已因美國技術多年來打造的品牌而成為國際市場上多方客戶爭搶的目標。毫無疑問,任何國家購買美國某些技術裝置甚至整件武器後,都會讓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隨之獲得大量衍生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最終也會以經濟形式作用於各大軍工企業。因此,中國軍工企業還很難在這方面真正趕超美國。
▲對中國軍工企業而言,未來的路還很長
勝不驕,敗不餒。看到中國軍工企業在排行榜反超美國同行後,我們也不應因為有巨大進步而昏頭,畢竟美國雄厚的底蘊不可能因短期內的意外而真正落後,更何況他們的不少優勢並非我國能快速抵消。但另一方面,中國軍工企業並非沒有變通絕招,從中國近年來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增加、相關企業改制以及資金預算提升來看,中國軍工的領軍企業們依舊有充足的上升空間。只有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在所有方面進行徒勞追趕,才是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