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一個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在為官期間,由於其剛正不阿的性格,清廉的作風,使得其與沈鯉、郭正域一起譽為三大賢。
他在萬曆二十五年五月時,呂坤向萬曆皇帝上了一道十分著名的《憂危疏》,裡面的內容主要陳述了天下的安危,言辭十分激昂,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希望萬曆皇帝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治理好國家。
在《憂危疏》的開篇,呂坤便如此介紹著:“臣聞治亂之兆,垂示在天;治亂之示,召致在人。竊見元旦以來,天氣昏黃,日光黯淡,佔者以為亂徵。當今天下之勢,亂象已形而亂機未動;天下之人,亂心已亂而亂人未倡。今日之政,皆撥亂機而使之動,助亂人而使之倡者也。”
緊接著,呂坤又十分大膽地點明瞭“君身之安危,社稷之存亡,百姓操其權。”
呂坤錶示當今的天下人心,已經達到了一種令人不敢言其說的地步,而要想收拾人心,便只能寄託了萬曆皇帝有益天下之事。至於如何做有益天下的事,呂坤向萬曆皇帝提出了十點建議:
一是停止各地織造、燒造之徵;二是停止宮廷木料的採購;三是限制開礦規模;四是取回官店內臣:五是減少詔獄;六是廣開言路;七是東征救朝鮮;八是查點內庫貯藏;九是清理京師治理弊症;十是請慎宮禁出入。
呂坤之所以會這麼建議其實是有原因的,根據他疏中所言:“今天下之蒼生貧困可知矣。自萬曆十年以來,無歲不災,催科如故。臣久為外吏,見陛下赤子凍骨無兼衣,飢腸不再食,垣舍弗蔽,佔藁未完;流移日眾,棄地猥多;留者輸去者之糧,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門萬里,孰能仰訴?”
“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數年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幾百萬,黃河之潰幾百萬,今大工、採木費,又各幾百萬矣。”
由此可見,當時整個國家是處於一個比較災害頻繁,民生凋敝的時期,然而朝廷依舊四處花費巨大,致使百姓飢腸不再食,這也是呂坤作為一個傳統儒家學子,而感到憤怒的一點。
《憂危疏》的全文都在傳達了,呂坤對於時局的憂慮和對皇帝、國家命運的關切,以及對於當前廟堂政治的失望,進而將這種失望轉化為針對萬曆皇帝明目張膽的批評和譴責: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奈何以我病百姓?”
“君欲富 則天下貧,天下貧而君豈獨富?今民生憔悴極矣,乃採辦日增,誅求益廣,斂萬姓之怨於一言,結九重之仇於四海,臣竊痛之。”
尤其是這句“君欲富則天下貧,天下貧而君豈獨富”極為大膽,稍有不慎,呂坤就有可能被萬曆皇帝藉此處決掉。
但最終這篇《憂危疏》並沒有成功傳到了萬曆皇帝的手中,後來又遭到了事中戴士衡誣告,呂坤一氣之下辭官回家,結束了他長達二十六年的為官生涯。
此後,呂坤閉門謝客,一心研究學問,努力傳播王陽明的心學,所著述的作品,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寶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