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早期的C2C電商網站,首先會想到哪家?多數人會想到運營已經有18年的淘寶。但其實有一家網站不僅早於淘寶一年成立,而且一度佔據古舊書網路交易9成以上的市場,它的名字就叫孔夫子舊書網。
就在最近,這家被舊書愛好者譽為心中“港灣”的網站,也面臨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
有網友爆料孔夫子舊書網下達通知,所有入駐書店都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和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今年11月孔網釋出的《網站關於完善古舊書業經營模式、鼓勵書友規範化經營的意見》規定,“銷售1949年10月1日後出版物的店鋪,原則上要求辦理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或者與有出版物經營許可的賣家聯合經營”,而對於年交易額超過3萬元的店鋪,則強制性必須辦理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有媒體解讀,此舉無疑堵上了不少小書店在孔網繼續發展的道路。有業主表示:這個規定對於小商家無疑是滅頂之災,也違背了孔網給小書攤交易空間的發展原則。
被說成是網上“潘家園”,又因為有店鋪多次售假販假被網友戲稱是中國最賺錢的垃圾回收APP。孔夫子舊書網所販賣的舊書到底是在回收垃圾還是在回收知識,而新監管背景下的電商C2C模式是否存在系統性的缺陷。而作為在二手物品這個賽道深耕最久的孔網,未來還會怎麼發展呢?
沒大廠背景、沒資本投入,比淘寶更公平的電商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作為一家二手電商網站,孔夫子的商業模式和發展過程毫無疑問是一個異類。
沒有任何網際網路大廠的背景、資源,也沒有接受任何資本的融資和投入。2006年之前甚至沒有盈利模式。這就是孔夫子一路走來的發展道路。2002年成立,直到2006年才開始收費,其中收費標準多年未改。2009年開始搞擔保交易,2012年實現自負盈虧,之後常年保持盈利。在2016年,孔網的交易量達到11億元,雖然這個數字對一家電商網站來說並不算多大,但對於一個如此佛系經營而且只做二手書一個領域的電商網站來說,著實相當可觀了。
孔網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只是簡單的收租金和交易費。開書店的費用在100到600元之間,也沒有押金和保證金。在交易費方面,面向入駐門店的費率是5%。
孔網的創始人孫雨田曾經形容他的商業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公平的,很多小攤攤主都可以在網站上獲得流量。相比之下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網站的收費模式是向少部分人收更多的錢,只有投放更多的廣告,才能得到更多的曝光。而孔夫子網則採用了一種平均主義的態度,官方基本不從演算法邏輯上去幹涉商品搜尋排序,完全按使用者購買意圖排序,幾乎所以搜尋的排序是公平的。此外,孫雨田還曾對媒體表示,自己的目標也不是做一個電商公司,而是要做一張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片。幾十年來孔網從不搞活動,也沒有在雙十一做過降價,更沒有任何市場營銷活動。孔夫子舊書網的企業架構上甚至沒有運營部、市場部。
如此和主流網際網路格格不入,孔網的經營秘訣是什麼?首先是垂直領域的深耕,抓住使用者,孔網的註冊使用者有2000萬用戶服務,雖然買賣舊書是一個低頻低價的消費行為,但對於這部分使用者來說二手的購買卻是一個穩定的消費習慣。何況這其中還包括了幾十萬的淘舊書並買賣的藏書人,將原先散居於城市角落的舊書攤資源集中於網上,發揮出長尾效應,這或許就是孔網此前成功的關鍵。二就是獨家資源,孔網的雜書館裡有100多萬冊藏書,其中有80萬件都是建國之前的文獻資料。其中光名人信件手稿大概有20萬封,藏友之間都有找不到的書,就上孔網的傳言。雖然買賣名人信件和文物,尚有法律方面的風險,但豐富的藏品資源確實打造了一個屬於網際網路的線上琉璃廠。
沒中心的電商為什麼跑不快了?
從電商模式的角度來分析,去中心化的孔網,屬於明顯的C2C模式。在網際網路尚沒有規模化發展的時間裡,淘寶和孔網這樣平臺方完全不介入交易流程,依靠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和強烈的品牌形象認知,使得企業在垂直賽道中具備了先發優勢。但一旦其他使用者體驗更好的C2B和C2B2C電商平臺崛起後,做“甩手掌櫃”的弊端就凸顯出來了。
分析一下,孔網的整個交易過程可以發現,作為平臺方的網站很少參與圖書的具體流通環節,對圖書估值、交易以及最後物流配送大部分由買賣雙方獨立完成。這樣的模式顯然會出現“資訊黑箱”風險,而隨之而來的風險實際上是轉嫁給了使用者與商家。
儘管透過品相分級和最佳化搜尋引擎等方法,孔網降低了使用者獲取資訊的難度。但是這一策略,主觀上還是基於賣家的主觀判斷,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會造成更為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我們可以看一下,使用者對孔網的一些吐槽:和入駐店主私信時不能得到及時回覆,很多時候店主過一週才回訊息。物流不太好,店主自己負責郵寄,預設都是最便宜的平郵,。而有些店主用快遞,物流費比書還貴。
物流和客服是一家電商平臺服務的基礎,而對於孔網來說,這些重要的崗位幾乎都是缺位的。和如今興起的以多抓魚為代表的二手電商平臺相比,孔網的使用者體驗則更是相形見絀了。
在孔網“去中心化”的策略下,中小店主的生存邏輯也並非徹底的平等。和淘寶網店類似,賣的圖書越多,越能帶來穩定的客戶。於是孔網的店主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一部分店主走高階精品圖書路線,客單價高,利潤十分可觀,和淘寶一樣有專業客服和物流。而另一部分則純粹透過低價跑量,來獲得使用者流量。同時其他循規蹈矩的店主則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由於孔網對於這些店主既不干預,也沒有任何平臺扶持計劃,小商家的抗風險能力也不強,最終的結果就是讓孔網的生態變得趨於單一,小店家的穩定性也不高。
另一個孔網發展危機是,即使是舊書這樣的商品也逐步有了標準化要求。以品相為例。多抓魚將會對回收來的圖書進行統一的翻新處理。一本舊書在進入平臺的倉庫後,還需要經歷“打磨——清潔——消毒”三道程式。玩物得志為代表的一些文玩電商在上下家完成交易之後,增加平臺方鑑定、配送這一流程。相較之下孔網的服務就顯得格外的簡陋了。
既然是生意不能只有情懷
二手書生意被一些網友戲稱為一種知識回收,同時還有人直接叫這就是一種變相的廢品回收。線上下實體書店日益衰退的今天,淘二手書所帶來的新奇體驗和價格優勢,未來顯然還將持續具有穩定的使用者群體。
據艾媒諮詢統計, 2015~2020年間,我國二手電商交易規模從45.9億元增長至3745.5億元,2021年底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超4000億元。除了高性價比外,現在的二手書籍平臺不僅可以交易,而且還是一個興趣交流社群,二手交易所衍生的社交需求也是平臺的重要功能之一。
2017年前後,二手書交易市場入局者逐漸增多,同時噹噹、淘寶以及亞馬遜等綜合電商巨頭也開始開發二手書置換功能。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看到了這個小眾市場的紅利。其中多抓魚就先後獲得了來自經緯中國、騰訊投資等機構的三筆融資。而小打小鬧的孔網所面對的競爭的壓力也越發激烈。
有法律專家指出,孔網對小店鋪的“雙證”要求不僅是為了合規發展,更重要的也是順應網際網路發展潮流,走正規化規範化發展的道路。
而相比其他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孔網目前的優勢就是過去積累起來的情懷。過去的幾十年裡,書友、藏書家為了尋找一份舊書,而找到的網站,確實建構了一個有溫度的網際網路商業空間。可是面對資本和技術的壓力,光靠情懷是顯然不夠的,孔網未來發展的前提應該繼續提高服務的標準化。
多抓魚App創始人貓助在一次公開演講時所說,多抓魚要透過社群氛圍的營造與“迴圈經濟”理念的宣傳,帶來更強的使用者黏性和更多的流通頻次。在新消費時代,等到使用者群體成熟之後,如何調動更多人參與二手書交易,提高運營效率和使用者體驗,是未來二手書電商的發展趨勢。而對於從來不做營銷的孔夫子而言或許也應該適時放下身段,在改善服務的同時多一些網際網路噱頭,讓大部分使用者感受一下孔夫子的獨特的情懷了。
參考資料
1、 財經無忌《孔夫子尚能飯否?》
2、 牛頭耿《孔夫子舊書網才是中文網際網路最賺錢的垃圾回收APP》
3、 虎嗅《孔夫子舊書網:比淘寶大一歲的“電商奇葩” 不主張996》
4、 大眾日報《從孔夫子舊書網到多抓魚APP,二手書交易的“第二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