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傳統產業的網際網路化轉型,只能是偽命題。“
邏輯思維CEO--脫不花
——“大家都在說傳統產業熱情擁抱網際網路,實際上,傳統行業的大佬們觸電都是被迫為之。”
看了脫不花老師的《進化的煩惱》,
我想說說,為什麼在17年底從一家頗具規模的傳統房地產開發企業BOSS助理崗位離職,並選擇了網際網路創業。
也藉此向各位準備或已經在網際網路/新媒體方向創業的朋友分享幾個感受:
極度輕資產化——公司互聯化的管理基本理念:“但凡所有,以人為重”。
科技屈服資本——當前國內的巨頭網際網路公司經營上的末路,可悲到幾乎都淪為追求高估值高現金流下的金融小額放貸公司。
本質工具化——網際網路創業的本質是利用網際網路的工具屬性,或者說網際網路專案在逐年褪去神秘外衣,工具屬性越發明顯,實際上網際網路只能最佳化原有的資源與資訊,並不能在本質上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模式(至少當前的科技沒達到),如果你還是為了所謂的網際網路本身去創業,可以暫時停止了。
1
我開始網際網路創業的故事
在2018年2月7日,離職交接完成之時,我就完成了目前創業專案的頂層戰略規劃以及執行層面的方案。
這也是一個關心我的朋友都在疑問的事情:
“是不是說你在就職期間,一心二用,做了自己的事情?”
作為一個曾經的職業經理人,我以職業操守告訴大家: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覺得可以就此話題引申,覺得有經驗或是就此例子與大家討論的前提。
一個事實
現在所有的傳統產業都在尋求一個能儘量輕資產化的突破口,不然一會很難受。
尋求傳統產業向“輕資產化”的方向轉型,是我在房地產為主的開發企業需要每天思考的事情,這是公司的戰略發展需要,也是對我工作的要求。
在經歷過非常多次與第三方進行的合作談判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個傳統產業想要進行輕資產化的難度無限大,以及哪怕是尋求與輕資產化產業的觸電合作都非常痛苦,是真的很痛苦。
所以,我基於房地產傳統產業固化的特點(其實也是痛點),嘗試性的希望透過某一種途徑能將我所在的開發公司進行輕資產化的轉型,而提出了諸多的突破方案。
其中有一個我個人認為非常可行的,也是制定了詳熟戰略方案的計劃,向公司進行了提案,這也就是我現在自己創業在用的方案。
完善的方案,得到了開發公司老闆的認同;後續我與很多的傳統房地產資深從業者,網際網路方向的朋友,徵求,諮詢,詳談了我的方案計劃,也得到了一致的認同與支援,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執行的可行性計劃。
那為什麼我所在的傳統房地產公司認同這個計劃,卻仍然是我自己選擇了辭職出來創業來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就所在的開發公司設立部門小組專項負責開展此事呢?
如果對這個事情抱有疑問的朋友,看完全篇之後,基本上可以自行得到答案。
畢竟上述陳詞,就全文來說是為了說明一個傳統產業自我內在想要輕資產化,想要擁抱網際網路,但是又很痛苦的一個實際例子;
2
網際網路化的產品競爭力強在哪裡?
★所有的輕資產化組織都有兩個明顯的標誌:品牌與管理。
具有一定的品牌傳播價值與管理複製經驗,是所有產業輕資產化基本成功的要求,而重點又在於品牌文化的可傳播性與管理經驗的可複製性。
網際網路是傳統產業進行輕資產化的不二之選,它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工具,因為你永遠不可估量網際網路會將你自身的產業放大到多少。
邏輯思維可以說是羅振宇開局以一人之力,從自媒體做成了產品,做成了企業,也做成了現在知識付費領域的領頭羊,並且極大的發掘、推崇了知識付費這個市場;現在《得到》APP的平臺搭建成功,羅胖在創始人跟管理者以外的身份反而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播主之一了。
其實被網際網路放大的不止是羅胖,papi醬,馮提莫,MC天佑等等涉及文娛的個人,其他傳統產業如餐飲行業被“網際網路+”後也形成了所謂的“網紅奶茶”,“網紅餐廳”,“網紅火鍋”等等。
任何產業都想形成自己的閉環,但是往往在最後一環的銷售終端,會出現一個似乎是“不可控”的問題——市場選擇。
你的產品從設計到生產這個過程中你是可以全部的把控的,唯獨到了市場這一環:經濟學原理告訴你,供求關係最終決定了價格。
是的,是市場供求關係最終決定了你的價格,而不是你的生產資料的成本,也不是你管理的成本。這其實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不顧品控的劣質品流通在市場,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優質產品因為成本問題被市場淘汰破產。
市場選擇之外的特例之一:“高房價”
大部分普通購房者第一感覺就是,現在的高房價是開發商一手炒起來的。
但凡稍微專業一點的房地產從業者都會說,開發商還真沒有這個能耐。
因為衣食住行涉及到了民生問題,所以涉及民生問題的市場一般都會由政府直接把控;開發商當然不夠格擔當炒起房價元兇的角色,但也絕不能說成是政府導致了高房價。
中國房價的走向,確實也是不太遵循供求關係在發展的,本質的原因既非開發商炒房價也非政府要GDP,而是中國社會化發展階段中一個我們不得不吃下去的苦澀的果子。
★網際網路化強大的本質:把供求關係真實化
滴滴出行可能算不上一個偉大的企業,但是在業務模式上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專案,它合理地利用了社會存有的閒散的資源,也解決了出行的大問題,更恐怖的是滴滴完成這些動作都是在車輛不是滴滴的,司機也不是滴滴的情況下完成的,滴滴稱得上給社會的發展帶來正面影響遠遠大於產生的負面影響,回過頭來看看滴滴,是不是感覺滴滴除了自己的員工,以及滴滴出行的APP和後臺的電腦伺服器以及品牌管理模式,還真沒有什麼了?
這就是實實在在的輕資產企業,也是高度網際網路化的企業。
相對於滴滴出行,共享單車也算是偉大的創想。因為共享單車解決了出行一公里的問題的同時,但同時產生了“亂停放”,“佔道”的社會問題,也產生了涉及押金“圈錢”的消費者信任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對廣大人民是利好多餘敗處。
從近年來國內發展起來的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除開BAT這種巨獸,其他的如滴滴,美團,餓了麼,哈羅,知乎,得到等等,他們其實都是在做一件事情:
創造一個更大更開放更透明的平臺,把某個領域原有的供求關係真實化。
滴滴的平臺解決了之前計程車與打車人之間的需求關係不對等的事情,打車的人多但是車少;美團,餓了麼的平臺解決了之前......(解決了什麼問題,大家都懂,不再贅述)
我想說的是“供求關係真實化”中的“真實化”。
我始終認為我們的社會並不是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而發生了改變,而是網際網路順應了社會的發展應勢而起,讓這個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就如同汽車的出現讓人解決了上千公里的出行,飛機的出現解決了上萬公里的出行,無線電的出現解決了人的遠距離通訊,是該出現一個發明來一次性解決人們由於空間時間,社會階層,思維方式等多維度的問題需求了——網際網路應運而生成為實現的載體。
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可以做到將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個體單位一一的連線起來,這簡直太棒了,在這一張網上你可以找到所有的真相,找到你自己的同類人。
這張網怎麼就將原來的供求關係”真實化“了呢?
用幾個例子來說明下:
滴滴,美團的例子都是把供求關係”真實化“的例子,之前現實的供求關係並不是真正的,所以滴滴,美團做起來了。
再拿電商對情趣用品的銷售來說,沒有網上電商,情趣店的老闆可能不會相信市場需求是如此之大;如果不是網上銷售而只是實體店售賣,有些人還真可能一輩子不會去消費情趣用品。網際網路電商的出現,讓這種供求關係本來的面貌展示了出來。
說說《鬥破蒼穹》這類網路文學,沒有網際網路低成本的複製貼上就可以做到的盜版,就不會有這部小說如此巨大的傳播性了,也不可能形成這麼巨大的IP,沒有形成IP的文學,做成漫畫動畫電視劇,你會感冒嗎?不要以為當年免費看的盜版沒花錢,當年盜版沒收的版權費只是用來做打造IP的營銷推廣費用,總有一環要吃到你的錢。網際網路的出現,讓根本都不會看小說的群體,現在看上了電視劇,讓這種供求關係深層次的需求展示的淋漓盡致。
再說說津津樂道的移動支付替人民警察基本解決了扒手的問題。
90後開始,基本上都是不帶現金出門了,00後也不可能回到拿現金出門的狀態,隨著移動支付興起的這幾年,扒手這個行業已經逐漸萎靡。在需要解決扒手這一存在千年的社會問題上,我們的政府機構是有這個業務服務的需求的,但是一直得不到有效的需求服務,移動支付的興起發展就幾乎”完美“的提供了這種服務,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讓根本想不到的兩件事發生關係,從而創造了一種未被發現的供求關係。
回到網際網路強在哪裡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讓各個傳統產業都趨之若鶩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它能給現有的傳統產業不可控制的市場那一環,放到一個更大更開放更透明的平臺上,找到產品本身的真實的市場供求關係。
當然,網際網路化的前提是,你的產品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品牌文化的傳播性以及管理經驗的可複製性,不然貿然進入一個透明化開放化的地方,你會很難受,或者加速死亡。
3
為什麼說傳統產業的網際網路化是被迫進化
首先說兩個事實:
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在五年的時間裡,可以從創始人的一個想法變成一個產品,再變成一個市值兩三千億人民幣的企業;
一家傳統產業為主的公司,至少是創始人經歷了十幾二十年的辛苦經營,才形成了現在數億的規模。
再說兩個矛盾點:
但凡一家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從創始人開始就註定了公司的最大資產是人,其次才是公司的資產,因為是這群人找到了可行的商業運營模式。
任何一家傳統產業的公司,從創始人買的第一個工具開始就註定了公司最大資產是物,因為正是這些機器的發動才帶來了價值。
一個三年達到上億規模的公司,與三十年達到上億規模的公司,是不可能一樣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羅胖羅振宇,而我接觸到邏輯思維卻是從邏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天田老師開始的,李天田老師自詡“脫不花”。
脫不花老師在《進化的煩惱》中說:
大家都在說傳統產業熱情擁抱網際網路,實際上,傳統行業的大佬們觸電都是被迫為之:自己辛苦多年,踏踏實實積累了很多心得,在某個領域建立了較好的優勢,正想著擴大規模,過上更好的日子呢,殊不知,隨著網際網路大潮的衝擊,看到一些年輕人或者小公司一夜之間暴富,叫囂要顛覆世界,而自己成為被顛覆的物件;老闆們從“看不懂”到“不看好”,再到“必須做”和“趕快做”,於是乎,各種手段和各種路徑全用上了,戰略投資、成立電商部門、成立獨立業務單元或事業部、職業經理人空降、內部排程強將重兵、參加各種論壇和培訓、邀請諮詢機構;各路招數使下來,發現絕大多數都失敗而歸,大家都在問“怎麼做”。悲觀的看,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即使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他們也做不了,這是最可悲的事情,“不做是等死,做了就是找死,但明知是死也得做”!這也是實體企業所共同面臨的進化陷阱:你明明知道進化目標是什麼,但是,你就是走不過去,你無法實現一次主動的突變。
脫不花老師把現在傳統企業向網際網路+的轉型的焦灼心理與被動狀態闡述的非常生動,也從一個網際網路從業者的視角看到了傳統產業的無奈,畢竟她是已經登船上岸的人,看到對岸即將要淹沒的小島,上面的人想游過來,但是又是汽車又是房子的也想搬過來,也不知道怎辦幫助他們過來,畢竟無法替別人做選擇。
很遺憾——傳統產業的網際網路化轉型,只能是偽命題。
傳統產業的老闆,認為廠房在,機器在,不動產物業還在,那叫來工人就能發動機器,抵押(銷售)不動產物業就能融資,所運以只要有自己積累起來的”物“就能完全發動”公司“這臺機器了。
網際網路的老闆,認為只要人在,我們就能做點事情,只不過有些事情是能創造社會價值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能養活公司的事情,所以只要有”人“在,就能完全發動”公司“這臺機器了。
現在很多向網際網路轉型的傳統產業中,可以說大部分都還是沒有認識到網際網路公司是以”人“為第一因素的,他們的轉型只不過是成了了某一個分公司或某一個部門,然後招聘了一些網際網路的員工,就開始了所謂的轉型,這種為了轉型而設立的分公司或者部門,幾乎是在營銷費用耗盡後不了了之,大部分讀者所在的傳統企業,應該都發生過類似的轉型無果的事情。
因為大多數傳統企業,只看到了網際網路化帶來的資本效應,也一心想著做成平臺,做成產業鏈來實現高額盈利;卻沒有看到網際網路公司在進入資本市場時候股份分配上的妥協,沒有看到網際網路公司在管理上必須是要有極具網際網路思維的人來擔當這個CEO(大多數的傳統企業在轉型的時候,老闆無法接受純股東身份,而間接的兼職了CEO的角色,這是失敗的起點)。
既是轉型,而非創造,那傳統產業的轉型就不可能以純粹的網際網路化來執行。
傳統企業現有員工的傳統思維模式,資產構架形式,管理方式,沉澱了幾十年的文化都不是說能在轉型之中丟棄的,如果全然丟棄,那就不是轉型而是新生了。
所以說傳統產業,哪怕是認清了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差異,它自我根深蒂固的模式,也會無限制地阻礙轉型。
當一個傳統企業真正地摒棄一切傳統的固化的思維在進行網際網路化的時候,是要滅亡的時候,是壯士斷腕,釜底抽薪的時候,而這個時候的網際網路化也不再是“轉型”了,而是實實在在的初創新生。
就是如此殘酷,傳統產業並不存在所謂的網際網路化轉型,有的只是摒棄一切過往的進化,而且也必定是被迫的進化。
4
為何要“但凡所有,以人為重”?
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在找到了公司能提供社會價值或者公司價值之後,第一重任是全力的培養人,第二個重任是要自信地把人才推向社會。
滴滴的創始人程維,美團的創始人王興,真格基金的創始人王強等等太多的這些現在網際網路行業的翹楚,都是阿里,新東方這些巨頭公司培養起來的,但也都是連這種巨型公司都沒法留住的人,本質上是這樣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把他們推向了社會,從而創造了更大的社會價值。
不可能是待遇不夠,也不可能是平臺不夠高,而是這天地不夠廣闊。
一個公司在形成模式化運營,走向正軌之後,其實個人的作用並非那麼重要了,而是團體作戰的效果,但這個是時候重要的依舊還是“人”,只是此時的“人”是群體,而並非指個體。
在一個規模化的公司,能一直留下來的人,是不能稱之為“優秀”的,因為優秀的人是留不住的。一個公司的精英個體,是能對公司的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的;一個社會的精英個體,是能對這個社會產生一定積極影響的。規模化的公司已經對這個社會或多或少的做出了一定的積極貢獻,所以優秀的社會精英一定會尋求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價值。
網際網路是“人”的網
形成網際網路的終端不是機器,是人。
如果認為網際網路是千千萬萬個PC,手機這些終端出現,才形成了這張網,那隻能說這種認知很淺顯,也很危險。
所有的終端,僅僅是一個工具,這與我們用的鋤頭鐮刀沒有本質區別;網路上存在的各種網站,各種形式的APP都是一個聚合載體,這與公交車站並無本質區別;所有這些內容的構建者與使用者,都是一個個具有地球最高智慧的生物———人。
網際網路僅僅是一個能夠在時間與空間上將人的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進行連線的工具,所有以網際網路衍生出來的事物,都是在滿足人們的某些需求,或是解決人們的某些問題。
我們剖析網際網路行成的本質,以及網際網路存在的意義之後,就發現“人”始終是最基本的因素。
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如果不以“人”為重,那一定是個假的網際網路公司。
網際網路化的本質就是把與人有關的一切“透明”化
你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社會正在一步步透明化,沒有哪個角落能躲避。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重要的是”真誠“。
由”人“組成的網際網路,為”人“處理事情的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就是把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轉換為”透明“。
是否有過以下之類的經歷:
之前大家都說裝修行業暴利,是不是網際網路出現後,產生的一批又一批與網際網路+裝修的產品或是企業讓這個行業變得透明瞭,所有材料的品類價格你都可以清楚的知道了;
之前大家都說微整形美容行業暴利,是不是網際網路出現後,產生的一批又一批與網際網路+整形的產品或是企業讓這個行業變得透明瞭,所有的專案價格及評價你都可以清楚的知道了;
之前大家都說汽車美容行業暴利,是不是網際網路出現後,產生的一批又一批的與網際網路+汽車的產品或是企業讓這個行業變得透明瞭,所有的板塊你都可以清楚的知道了;
你可以看到,每一個你常用的網際網路工具,都是在促進我們社會生活中某一個領域的”透明“,才得以變得強大。
京東從3C電子產品作為切入口,讓我們能看到”透明“的電器品質與價格,不然我們還要不清不楚的去電腦城;
汽車之家從汽車產業作為切入口,讓我們能看到”透明“的汽車測評,不然我們還要不清不楚的去4S店;
知乎從知識經驗作為切入口,讓我們能看到”透明“的經驗交流,不然我們還沒法找到那麼多的同類人給予實際經驗的答案;
微信從及時通訊作為切入口,讓我們能看到”透明“的交流成本,不然我們還在無從選擇的支付著一角錢一條的簡訊費;
一個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定是推進了社會某一個板塊或者某一個角落的”透明化“程序的;
一個自信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定是從外到內,都敢於”透明化”的。
敢於正視”公司“就是每一個員工組成的,而不是所謂的資本資產的積累;
敢於正視”公司“盈餘的效益都應該屬於員工,而不是最大的股東;
敢於正視”公司“頂層到基礎的管理都應該適應員工,而不是為老闆所好;
敢於正視”公司“存在的價值是與員工一起創造社會價值,而不是增加公司賬面資本。
網際網路公司的基本理念:“但凡所有,以人為重”。
最後希望我們國家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不要總想著有現金流了就放貸款賺當下的快錢,國家也應該遏制一下資本的暴力驅動,引導有現金流的網際網路企業投入資本去推動科技的發展,否則飲鴆止渴,網際網路真正成為一種工具的時候,總有人人都會用的一天,現在所謂的網際網路巨頭也會說倒就倒的。
科技才是推動生產發展的原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