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產市場迎來好訊息,但有一些利好被過分解讀,導致變成了“炒房”。
訊息1:2022年經濟工作明確提出: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訊息2: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前者被解讀為,市場要重回上漲通道,從橫盤的狀態之中走出來;後者被解讀為,給樓市海量注水,房地產市場的購買力即將迎來提升。
雖然降準放水,這是一個普遍利好,但對於一二手聯合打壓市場的西安樓市而言,並不會刺激市場快速翻轉!
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此次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央行給出的一個解釋是: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於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人民銀行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再次明確一下,這是為了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而不是為了支援大家多次置業買房。這一次放水,我們可以呼應一個事情:國內最強城市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本市2021年1-3季度最新社會保險基本情況資訊。
資料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末,本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17.35萬人,1-3季度累計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65.70萬人,這個資料意味著接近5%以上的上海人領取了失業保險金。而2020年上海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31.54萬人,2019年上海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10.60萬人,也就是說在疫情期間,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上漲了數倍。
為什麼要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因為,實體經濟最能夠承載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但這個訊息發出來之後,反倒是朋友圈的中介們彈冠相慶,什麼“小陽春”概念滿天飛,讓人感覺下一秒市場就要入伏天了。
但我們要提醒的一點是,央行只是對於貸款額度的重新分配,有一部分貸款低息支援實體經濟,那另外一部分貸款就要調高利息,否則吃虧的是銀行。
接下來房地產市場如何發展?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了明確訊號。
新華社報道中,明確提到了兩點,以下為原文引用:
其一: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其二,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地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這兩段話,都是“穩”字當頭,依然是下一階段的重要關鍵詞。細數近幾年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有關房地產方面的表述,“良性迴圈”一詞首度出現。
從2019年以來,“房住不炒”一直是房地產政策層面的主基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但現在提到“良性迴圈”,從逆向邏輯的角度,如果房地產不下滑,還是一直漫無邊際的上漲,何必提到“良性”,因此,現在確實比較緊張。
下一步還是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個話翻譯一下,就是貸款不能全面收緊,還是要適當地放水。
現在寄希望於央行放水,刺激樓市上漲,這個想法很不靠譜,至少有三個原因!
其一,本地對於房地產市場進行“外科手術”的,不是別人,是監管層,從拍地、融資、取證、銷售等多個鏈條全部收緊,導致資方、承建方、開發商、購房者都陷入僵局,強行給房地產降速,給整個行業去槓桿。
其二,目前銀行額度已經十分充足,但資金想要流入開發商難度還是很高,開發商現在預售資金監管嚴格,有些城市預售監管資金60%,西安是主體完成之前額度限制在50%,賣掉房子回不到款,這個問題不處理,爛尾將變多。
其三,目前市場的購買力在下降,二手房指導價釋出之後,房源掛牌價5-7折,銀行按照指導價執行,導致額外支付變多。雖然房源掛牌量變高,但二手房成交斷崖式下跌,這就導致“以房換房”逐漸熄火,改善需求變低。
隨著近期各個開發商有意無意地滲透“暴雷”等資訊,加上一些無良媒體煽風點火,已經讓市場風聲鶴唳,我們經常看到真假訊息參半,讓監管部門難辨真假,讓購房者也是冷汗直流,各種房企資金鍊斷裂、房企大裁員、區域公司解散、房企老闆斷臂求生、各種專案停工.....
通俗一點來說,銀行的額度變多了,房源賬面資金被監管,購房者購買力降低,此時此刻,央企適量放水,潤一下嗓子,但這不是救市!
(文章於2021年12月7日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