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河南省確山縣李家灣村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輛小汽車緩緩駛入這座一向寧靜的小山村中。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小汽車可是相當稀罕的東西,因此車子一到村口,不少村民都放下了手頭的活,紛紛聚過來看熱鬧。
車子停下後,車上下來了幾個幹部模樣的人,一見到鄉親們,就有人向村民打聽,馬崇雲家在哪?
不一會兒,熱心的村民便將幹部一行帶到了馬崇雲的家裡,當時馬崇雲正在庭院裡吃東西。看到家裡來了那麼多陌生人,他一臉迷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
可沒等馬崇雲發問,幹部中一人在盯著他看了片刻後果斷說道:“不會錯,他就是楊司令的兒子,長得很像!”
聽罷,馬崇雲覺得莫名其妙,他看著眼前一個都不認識的陌生人,有些不悅道:“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楊司令是誰?我姓馬…”
見馬崇雲面露慍色,認出他的那位幹部這才意識到有些無禮,於是趕緊解釋了一行人的來意,並告知自己的名字叫馮仲雲。而後經他介紹,原來他們都是黑龍江省委派來的幹部,此行來確山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楊靖宇將軍的後人,馬崇雲和馬錦雲兄妹倆。
聽了馮仲雲的話,馬崇雲對對方知曉自己和妹妹的名字感到驚訝,但他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這時,馮仲雲又說道:“不相信是嗎?那我問你,你是不是馬崇雲?你父親是不是叫馬尚德?”
馬尚德!聽到這個名字,馬崇雲感到萬分不可思議。沒錯,這的確是他父親的名字,而且還是母親在去世前才告訴他們兄妹的名字。
這下,馬崇雲才徹底相信,自己的父親馬尚德就是著名愛國將領楊靖宇,一個全國人民都知道的抗日英雄!而此時的馬家兄妹,已經找了父親整整八年。
那麼,馬崇雲兄妹與父親相認後,他們後來過得怎麼樣呢?
本期文章,帶您瞭解。
1926年,馬尚德(楊靖宇的本名)與同村姑娘郭蓮結婚,當年年底,兩人就迎來了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取名崇雲(有資料記載為從雲)。
孩子出生的時候,馬尚德還在確山領導農民運動,等到孩子差不多要滿月時,他才回到了家,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妻子和兒子。可是,在家裡待不了多久,他就又要出門主持工作了,而且一走往往少則半月,多則半年。
等到小崇雲兩歲時,妹妹錦雲也來到了這個世上,父親依舊很忙,根本沒有時間陪陪他們——這一年,馬尚德五次被捕入獄,吃了不少苦頭。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錦雲出生四天後,馬尚德突然風塵僕僕地回來了。要知道當時的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回家了,家人甚至連他的生死都不清楚。
看著襁褓中的女兒,又看看熟睡的兒子,再看看滿臉驚喜的母親和妻子,馬尚德流淚了。這個身高接近兩米的漢子,在敵人的監獄中受刑時沒有流淚,卻在家人面前情不自禁哭了,他是真的很想把時間定格在這一刻。
原來,這一次回來,馬尚德是來告別的,因為接上級的命令,他被調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而此去一別,就不知何時才能與家人再見了。
聽罷,母親和妻子都哭了,她們哪裡捨得,孩子們又哪裡捨得。不過,她們知道,自己的男人/兒子是要幹一番大事業的人,自己絕不能拖累他。
雖然母親和妻子都理解,也十分支援自己,但馬尚德依舊深深充滿了內疚。他明白,自己所作出的抉擇,意味著他要放棄為母親盡孝,放棄為孩子盡責,更要放棄做一個丈夫的職責,他實在於心不忍。只是,在組織要求、國家大義面前,他不得不放棄。
好在,馬尚德有時間好好陪一陪家人,能夠與家人好好告個別。
幾天後的一個夜裡,他對妻子留下了一句“家裡就交給你了”的交待,毅然冒著穿越敵人封鎖區的危險前往東北赴任。而不久後,在廣闊的東北大地上,“楊靖宇”這個名字將傳遍每個角落。
丈夫走後,照顧一家老小的重任便落到了郭蓮一個人身上,她不僅需要拉扯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更要照顧年老體衰的婆婆。好在婆婆身體還算硬朗,還能幫她帶一帶孩子,使得她不至於太過操勞。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郭蓮最苦的日子,除卻勞作的身體疲憊外,對丈夫的思念和擔心使得她同樣心情疲憊。而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身體本就不好的郭蓮愈發清瘦,讓人看了深覺可憐。
郭蓮如此,孩子和婆婆同樣不輕鬆。兩個孩子從小就沒有見過爸爸,這導致兄妹倆沒少遭欺負。至於婆婆,幾乎是整日以淚洗面,既對兒子充滿擔心,又對兒媳深感虧欠。
看到郭蓮一個女人照顧一大家子人,鄰里鄰居都會時不時幫一點忙,當然也有不少人指責馬尚德不顧家,明裡暗裡勸說郭蓮改嫁。後來郭蓮的婆婆去世了,馬尚德也連續好幾年都沒有回來,於是就有人認定他打仗死在了外邊,還有媒婆張羅著來給郭蓮說媒。
對於眾人的“好心”,郭蓮全部都謝絕了,因為她堅信自己的丈夫一定不會有事,且決心要為他守護好這個家。後來郭蓮實在不願再被媒婆打擾了,便當著她們的面喊出了“生是馬尚德的人,死也是馬尚德的鬼”的話,以表明自己的決心。
從那以後,鄰居們便漸漸不再給她介紹物件了。
1940年,楊靖宇將軍在日寇的重重包圍下走投無路,最終彈盡糧絕後壯烈犧牲于吉林濛江三道崴子。
訊息一出,舉國震驚,大家在對日本帝國主義充滿了極度仇恨的同時,也對楊將軍充滿了敬佩,一時間無人不識這位為國捐軀的大英雄。
楊靖宇的大名,很快傳到了確山縣,已經14歲的馬崇雲也在大家的口口相傳中對楊靖宇將軍有了些許瞭解。但是,此時的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位大家都在傳頌的英雄,竟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父親。當然,不僅馬崇雲想不到,郭蓮也同樣意想不到,她依舊在翹首以盼,希望丈夫馬尚德早日歸來。
可是,郭蓮和孩子們苦苦等來的,既不是馬尚德的歸來,甚至連他犧牲的訊息都不是,而是一群殘暴的日本鬼子。
1944年,抗戰已經臨近尾聲,鬼子已然無力再取得侵略進展,於是便將重心放在了掃蕩上,隔一陣子就去農村地區騷擾一波。
本來鬼子掃蕩怎麼也掃不到郭蓮一家頭上,但壞就壞在鬧土地革命時,馬尚德得罪了太多反動派,等他離開確山後,這些人就一直監視郭蓮一家,隨時準備伺機報復。後來鬼子來了,這些人便當了漢奸,可他們對馬尚德的仇恨一直都沒有消散,苦苦等著他回來了好報復。
見馬尚德遲遲不回來,漢奸們終究坐不住了,他們隨便給馬尚德編織了八路軍的“罪名”,領著鬼子去抓郭蓮,試圖從她口中撬出馬尚德的下落。當然,此時的漢奸們並不知道馬尚德就是鼎鼎大名的楊靖宇,不然也不會如此白費一番功夫了。
一開始,鬼子不認識郭蓮,便將全村的人聚集在了一起,恐嚇他們交出郭蓮。但是,鄉親們誰也不願意看到這個可憐的女人受苦,於是便紛紛表示沒有這個人,試圖保下她。
可是,鬼子哪裡是那麼好忽悠的。見到村民們油鹽不進,他們又拿出了一貫的老套路,揚言不交人就殺光全村人。
沒辦法,鬼子說話算話就是一挺機槍的事,這種事他們絕不會幹不出來。為了不傷及無辜,郭蓮還是咬咬牙走了出去,大義凜然地告訴鬼子自己就是他們要抓的人。鬼子是有備而來,見到有人自告奮勇,趕緊牽出兩個漢奸辨認。確認無誤後,便將其直接押送至縣城監獄。
鬼子逼迫郭蓮說出馬尚德的下落,郭蓮當然說不知道——別說她16年沒見過丈夫,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就算她知道,肯定也不會說。
敵人也很容易相信是郭蓮嘴硬,便毫不客氣上刑逼問,烙鐵抽鞭打耳光,將她折磨得不成人樣。可憐的郭蓮,一生沒和丈夫廝守多少,罪倒是為他受了許多,這不得不令人感到心酸。
最後,筋疲力盡的鬼子依舊沒能從郭蓮口中撬出有用的資訊,氣急敗壞的他們便將其扔進了糞坑之中,任她自生自滅。結果,傷勢嚴重的郭蓮硬是爬不出僅一米多深的糞坑,差點兒就命喪當場。好在當時有好心的路人路過,不嫌棄地將她救了起來,並在詢問了她的住址後將其送回了李灣村。
等回到家裡後,郭蓮已經奄奄一息了,她知道自己躲不過這一劫,便叫來一雙兒女,想要簡單地做個交待。
之所以要交待的不多,是因為郭蓮很早就料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她知道丈夫是個做大事的人,小鬼子不會放過他,自然也不會放過自己。於是,在兒子剛剛18歲的時候,她就託人為兒子說了一門親事,同時給16歲的女兒也找好了婆家。如此一來,解決了兒女的終身大事,自己的一生就算圓滿了,這樣也算對得起丈夫了。
郭蓮還試想過,如果自己能等著丈夫平安回來,兩人就可以直接抱孫子、享天倫之樂,但如今看來,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
人之將死,郭蓮最牽掛的還是丈夫馬尚德,當著兒女的面,她拿出了自己一直珍藏的一張丈夫的照片,然後將其交到了兒子手中,語重心長地說道:“這是你們爹爹留下的唯一的照片,他這麼多年沒有音信,但我相信他還活著。記著,你爹參加了紅軍,等哪天紅軍打回來的時候,你們拿著這張照片去找他,你們一定要找著爹爹啊……不然,我會死不瞑目的…”
說罷,這個可憐的女人,不顧哭得撕心裂肺的兒女,安然閉上了眼睛。
此後,兄妹倆一直將母親的遺願放在了心上,不斷打聽著關於父親馬尚德的訊息。根據父親是紅軍這一點,他們把附近所有參加過紅軍的人都打聽過了,可依舊沒有父親的訊息。
1947年時,聽說一支解放軍部隊路過確山,馬崇雲趕緊拿著照片找到部隊詢問,可他得到的答案,依舊是沒人知道。
至於組織那邊,在楊靖宇將軍去世以後,由於其屍體一直找不到,加之資料丟失,也一直無法與其家人聯絡。因此,組織方面一直找不到楊將軍的後人,而馬崇雲兄妹也一直得不到父親的訊息,雙方都一籌莫展。
不過,儘管馬崇雲不知道楊靖宇將軍就是自己的父親,但確山縣有不少父親過去的老隊友,他們都知道馬尚德這個名字。而在父親老戰友的證明下,馬崇雲還是獲得了國家烈屬的優待,不僅得到了不少物質上的補助,還得到了前往工農速成中學學習的機會。
之後,東北烈士紀念館成立,毫無疑問,楊靖宇將軍是其中最主要的紀念者之一。但楊將軍的資料匱乏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領導,於是,黑龍江省委乾脆成立了一個調查組,專門負責對楊靖宇將軍的基本資料和親屬後人展開調查。
經過漫長的走訪和資料查閱後,以馮仲云為首的調查組終於查到了將軍在確山縣的家,還查到了他有一雙兒女的事。於是,他們趕緊前往確山,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經過證實,馬崇雲和馬錦雲兄妹的身份得到了確認,他們正是將軍的後人無疑。而得知了父親的身份和下落後,馬崇雲也是喜極而泣,仰天哭道:“母親,我終於找到爹爹了!”見狀,在場人士無不潸然淚下。
此後,在縣委的進一步關照下,馬崇雲得到了前往信陽鐵路學校學習的機會,並在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鄭州鐵路局。而馬錦雲也得到了相應的照顧,被分配到了一家託兒所任職。
1953年,在黑龍江黨委的安排下,馬家兄妹千里迢迢趕到了哈爾濱,並在當地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烈士紀念館。在紀念館中,兄妹倆看到了父親泡在了福爾馬林中的頭顱——這是他們記事以來第一次正式看到父親,卻沒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
最後,兄妹倆在父親的頭顱前磕了幾個響頭,算是與父親的相認之禮。不過,看著藥水中的父親,兄妹倆實在難受,不禁相擁大哭了一場。
從紀念館回去後,黑龍江省委還向兄妹倆提出了邀請,希望他們能帶著家人來黑龍江省委工作。不過,馬崇雲果斷拒絕了這個邀請,他謙虛表示:“我本來是個農民,如今在確山政府的關照下已經是一名鐵路工人了,如果再來省委工作,這不是給你們添麻煩嘛。現在我知道我爹是楊靖宇了,我就更不能給他丟臉!”
不愧英雄之後!
從哈爾濱回去以後,兄妹倆各自過上了安定的日子,他們本分工作,從來不會因為自己是烈士之後就向政府索要優待,始終低調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然而,在1964年的時候,積勞成疾的馬崇雲因公殉職,匆匆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年僅37歲。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世前的最後時刻,馬崇雲還對孩子們如此交待:“咱們是烈士家屬,是抗日英雄的後代,一定不可以出孬種,更不可以躺在爺爺的功勞簿上,向國家要任何好處。”他的高尚品質,一目瞭然。
馬崇雲去世後,妻子方繡雲獨自撫養五個子女,在她的教育下,五個孩子長大後都有所成就,特別以次子馬繼志和三子馬繼民最為傑出。
馬繼志長大後參軍,並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在一次戰鬥中,他的腰部不幸中彈,彈片至今都還留在他的體內。而憑藉著赫赫戰功,馬繼志被授予了三等功一次,也算是不負祖父名望。
從部隊退役後,馬繼志又承接了父親衣缽,在鄭州鐵路局當了一名火車司機。工作期間,他從來沒有利用自己的烈士後人身份或者英雄身份為自己討要半分好處,可以說完美地傳承了父親的優秀基因。
至於三子馬繼民,則是受邀到靖宇縣出任了縣長助理,不過他的這個職位,卻是受到了不少非議。
在馬繼民出任靖宇縣縣長助理之前,他原本只是鄭州鐵路局物資採購供應中心一位普通工人,但在靖宇縣政府的邀請下,他一躍成為了縣長助理,眾人都一口一個“馬縣長”地叫他。
馬繼民心理清楚,自己的職務只是一個掛職,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身份。因此,每次聽到有人叫他“馬縣長”,他都會不厭其煩的糾正對方,希望對方能以“烈士後代”的身份來看待他。
其實,馬繼民之所以答應掛這個職,是因為祖父在這裡犧牲,他對於這裡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烈士身份來更好地弘揚祖父的紅色精神,而絕不是利用這個身份來撈取好處。
不過,馬繼民這樣想,有些媒體和群眾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靖宇縣政府讓楊靖宇的後人來當縣長助理就是為了作秀,甚至是為了商業炒作。對此,靖宇縣政府還特意發公告強調: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掛職”,而且整個過程都是按照要求嚴格走了程式的,因此這項錄用並沒有違反國家公務員的任何條例。
可是,一旦某些輿論傳開,解釋就變成了欲蓋彌彰。對此,釋出公告的靖宇縣政府不僅沒有得到理解,反而還頗受非議,就連馬繼民本人都受到了不少影響。
儘管如此,馬繼民依舊沒有被流言勸退,他堅信身正不怕影子斜這個道理,認定自己的努力會取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援,而屆時將是宣傳祖父精神的絕好機會。
在工作中,馬繼民一直以父親的遺言來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利用自己的身份討要任何好處。有段時間他經常都會收到一些公司合作賺錢的邀請,但全部都被他果斷拒絕。
透過自己嚴於律己的證明,關於靖宇縣政府和馬繼民的流言才逐漸消散,而馬繼民也最終得到了人民的認可,他同樣沒有辱沒祖父的聲名。
縱觀楊靖宇將軍的後代,他們的選擇都不是站在先輩的功勞簿上摘蘋果,而是選擇成為一個辛勤的園丁,為先輩的榮光之樹增肥澆水。或許,這就是英雄家的一脈相承,也是革命者精神的薪火相傳!
楊靖宇將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