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7年8月初,蔣介石此生中唯一一次去延安,他特意去毛澤東所居住的窯洞看了看,在窯洞裡,他一個人獨坐半天,頻頻搖頭。
他無法想象,毛澤東為何可以在這樣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和他鬥爭,在這樣破舊的桌子上居然寫出了這樣驚世駭俗的文章,這裡沒有柔軟的床,沒有乾淨的廚房,更沒有馬桶,蔣介石獨言感嘆:為何!為何!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體現了蔣介石心中無限複雜的心情。日後蔣介石回憶起這件事,他說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去了一次延安,不去還好,去了差點氣死。
毛主席臨走時囑咐:把我們的家打掃乾淨
1927年,青年毛澤東發動了秋收起義,率領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蔣介石眼裡,毛澤東發動革命,當了“山大王”,是沒有什麼出息的。
然而,半年後,毛澤東所帶領的部隊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不久後,這支部隊改成了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首次提出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也是第一次嚇壞了蔣介石。
之所以命名為“第四軍”,是讓外人覺得我們還有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以震懾敵人,團亦如此,排亦如此。
魯迅當時在讀報時就發出這樣的感嘆:國民黨在報紙上天天喊著朱毛如何如何,看來朱毛真的把他們嚇壞了。
“朱毛”指的便是朱德和毛澤東,蔣介石之前認為,毛澤東和朱德的紅軍都是農民和工人組成的,沒有經過任何軍事培訓,成不了氣候。
此後,蔣介石對紅軍進行了多次“圍剿”,毛澤東和朱德帶領紅軍進行了多次“反圍剿”,在第五次反圍剿時,由於王明等代表的“左”傾路線導致失敗。1934年,毛澤東帶領紅軍被迫退出蘇區,進行戰略轉移,史稱“長征”。
巧渡金沙江,飛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可謂經歷了千難萬險,最後於1935年9月,到達陝北,結束了兩萬五千里長徵。
從1935年到1947年,毛主席和眾多革命前輩在這裡生活了10幾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和艱苦樸素讓人難以忘記。著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第一次來到延安時,被當時的場景嚇壞了,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四壁簡陋,空無所有,只有幾張地圖。
毛主席就是在這樣的簡陋的房屋內指揮了一次次的戰鬥,寫出了一篇篇舉世矚目的文章。
自1936年西安事變以來,毛主席在這裡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寫了著名的《論持久戰》。
據毛主席的警衛胡喬木回憶,毛主席就是在那個方方的桌子上寫下這些著作的,一方硯臺,一支毛筆,一塊石頭。他說,延安的環境極其惡劣,夜幕降臨的時候,延安如水一樣的冰,毛主席披著一件薄衣,一絲不苟地進行創作,有時候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幾天不出門,手凍麻了,他就在石頭上搓一搓。
其具體的艱苦環境,警衛員顧昌華也曾詳細地回憶過,他說毛主席的窯洞內,只有一張木板床,一張辦公桌,一把舊椅子。這就是所有的傢俱。此外,洗臉的是一個普通的瓷盆,牆上有很多的洞,是毛主席當做書架專門用來放書的。還有一盞煤油燈,是罐頭盒子和玻璃瓶做成的,重要的是,毛主席寫作用的紙是馬連草製成的,為了節約紙張,毛主席先用鉛筆寫,再用毛筆寫。
這就是毛主席延安的工作環境,而此時的蔣介石,坐在南京的偌大的辦公室,有柔軟的沙發,有舒適的按摩椅。或許,蔣介石永遠無法想象,如果讓毛澤東坐在他的辦公室,會創作出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文章。
1945年,日本投降,出於對“西安事變”的後怕,蔣介石主動邀請毛主席到重慶和談,毛主席單刀赴會,在重慶和蔣介石進行了一個月的談判,最後簽訂了《雙十協定》。
沒有幾天,蔣介石便撕毀了協議,對解放軍發起了進攻。毛主席和紅軍在延安十幾年,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清清延河水,巍巍寶塔山,是我黨的革命聖地。蔣介石撕毀協議後,像是發瘋的惡犬,把延安當做了眼中釘,一聲令下,發動34個旅近25萬人對延安發動進攻,主力部隊是胡宗南的15個旅,進行突擊。
當時,在陝北的人民解放軍僅有3萬人,如果硬打必然是寡不敵眾,延安的形勢一度陷入危急,毛主席審時度勢,決定先誘敵深入,暫時放棄延安,在延安以北尋找戰機。當胡宗南佔領延安時,毛主席已經撤離,留給國民黨一座空城。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和周恩來在離開延安當天,會見了王震,並囑咐彭德懷,一定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院子都打掃乾淨。毛主席的這個囑咐,說明了兩點,第一,我們是撤離,不是逃跑,沒有一點狼狽,第二,我們打掃乾淨自己的屋子,就是要告訴你蔣介石,我們還會回來的。
胡宗南佔領延安,蔣介石聞風而來,睹物長嘆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佔領空城延安,此時解放軍已經撤離延安,胡宗南當即電令蔣介石,說自己已攻佔延安。得到這個訊息,蔣介石高興不已,馬上命令國防部根據胡宗南的戰報,大肆宣傳,在報紙上他們發表的文章稱,胡宗南收復了延安,實則一派胡言。胡宗南未發一發子彈,人去樓空而已。
胡宗南的電報稱:“我軍經7晝夜的激戰,第1旅終於19日晨佔領延安,是役俘虜敵5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正在清查中。”
樹大招風,胡宗南把自己吹得越厲害,中外記者就越關注,蔣介石還沒有搞清楚狀況,便讓中外記者去延安參觀,胡宗南瞬間慌了。如果記者來,豈不是直接打臉,明明是人去樓空,非說是自己戰勝,所謂7天7夜的激戰,乃天方夜譚,此時的他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
即便是戰勝,也應該是深得民心,舉世歡顏,但沒有想到的是,胡宗南佔領延安後,壞事做絕。據戴笠的手下沈醉在他的回憶錄中回憶,胡宗南佔領延安後,在幾個月內見雞抓雞,見豬殺豬,把一個村子的幾百只雞都給吃光了,害的老百姓雞犬不寧。要知道,解放軍在延安的時候,可是魚水一家,自毛澤東上井岡山開始,便給紅軍定下規矩,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如今胡宗南傷天害理,天理難容,得到了老百姓的唾棄。
不僅如此,聽說中外記者要來參觀,胡宗南狗急跳牆,居然抓了老百姓,逼迫老百姓穿上解放軍的衣服,以告訴記者這就是俘虜,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欺騙。
而一生從未來過延安的蔣介石也動心了,今日的“勝利”,對於蔣介石來說簡直就是人生最輝煌的一頁,他決定親自去延安看看,看看自己的老對手毛澤東住的地方究竟什麼樣,誰知道大失所望。
胡宗南聽說蔣委員長要來延安“訪問”,心虛不已,便主動找到毛澤東的窯洞,先檢查一番。誰知道胡宗南看到毛澤東的窯洞都傻眼了,連國民黨一個區級軍官的辦公室都不如,胡宗南在毛澤東窯洞一陣亂翻,在一個抽屜裡發現了毛澤東留下的一張字條,上面寫道: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奈何!奈何!
胡宗南看到這張字條氣不打一處來,可以說毛主席留給他的話正中他的軟肋,胡宗南表情猙獰,突然發出哈哈兩聲乾笑,卻無可奈何。
胡宗南是浙江人,算是國民黨的一級上將,曾參加過北伐戰爭,在抗日戰爭期間也有赫赫戰功,按理說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情不應該做出來,但如今已經弄巧成拙,只能演下去。
據沈醉回憶,胡宗南為了把戲做真,找來了很多三八大蓋,充當自己的戰利品,但是數量太少,和他電報中說的“無數”相差甚遠,便下令,等記者參觀了一個地方,便偷偷地把戰利品快速送到下一個地方。
另外胡宗南覺得這裡條件太過於艱苦,便快速讓飛機在西安和延安兩地多次飛行,把洋瓷臉盆、澡盆、馬桶、沙發、鋼絲床、山珍海味、西餐用具以及西餐廚師等等一起運來,就為了不讓蔣委員長受罪。
一切準備就緒後,等待蔣介石的到來。1947年8月7日,蔣介石乘坐美齡號專機帶到延安,機場上守衛森嚴,蔣介石到延安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能確保這個飛機場的安全麼?”胡宗南拍拍胸脯說道:報告委座,48小時內確保安全無虞。這句話差點把蔣介石氣死,蔣介石雖已經察覺出了問題,但是嘴上還是一個勁誇胡宗南:幹得好。
蔣介石到延安後,首先到的就是延安棗園,因為這裡曾是毛澤東住過的地方。一路上,蔣介石臆想著自己在車裡訪問,老百姓揮手打招呼的場面,卻不想老百姓沒有一個正眼看他。他十分不解,下車主動和百姓攀談起來。
“你們見過毛澤東嗎?”
“見過啊,他是我們的毛主席。”
“那他穿著有我好嗎?”
“我的主席艱苦樸素,誰跟你一樣。”
蔣介石吃力不討好,胡宗南在一邊面紅耳赤,久久不敢言語。
胡宗南把蔣介石引進毛澤東的窯洞,當蔣介石剛走進窯洞後便被震住了,沒有看錯,這裡沒有你想的海綿床,沒有你想象富麗堂皇,而是四壁簡陋,空無所有,正如斯諾所描述的:除了幾張地圖什麼都沒有。
蔣介石對這個窯洞的第一印象便是:破爛不堪,連寫字的桌子都是用石塊支起來的。蔣介石無法想象,毛澤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和他對抗的,不僅指揮了千軍萬馬,還寫出了那麼多驚世駭俗的詩句和文章。蔣介石突然覺得心口一陣的悶痛,獨言道:這是為何,為何,為何?
從窯洞出來,他看到院子裡的石凳旁有個紡車,他指著紡車問道:“毛澤東要這東西做什麼?”
胡宗南迴答說:“由於我大軍圍困,延安物資匱乏,據說這是其親自紡紗用的!”
蔣介石氣不打一處來,這更加說明了毛澤東的艱苦樸素和偉大。胡宗安說:“下面就是朱德和周恩來的窯洞。”蔣介石遠遠望去,搖了搖頭,心想估計和毛澤東的窯洞差不多,便刻意繞開了,隨後快速離開了棗園。
據沈醉回憶,蔣介石回到賓館,看到胡宗南為他安排的馬桶和彈簧床,差點吐血。不久後便聽到了胡宗南的事情敗露的訊息。
原來在記者參觀中,發現了在兩處不同的地方,發現了相同的“俘虜”。事情暴露後,蔣介石大為失望,心痛不已。其實這不是主要原因,他最痛的就是去看了毛澤東的住處,難怪他說,這是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
至於他所感嘆的為什麼,其實他心知肚明,自百團大戰後,蔣介石就已經感知到毛澤東的優勢,從當年的衣衫襤褸到如今的百萬大軍,蔣介石自嘆不如,他已經感知到自己將會輸給毛澤東。據說他敗逃臺灣後,對自己的兒子蔣經國也發出同樣的感嘆:為什麼!這和他在延安的感嘆異曲同工,在他心裡,這句話便是:為什麼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在延安呆了沒幾天,蔣介石便匆匆返回南京,這是蔣介石此生中第一次來延安,也是最後一次。回到南京不到半個月,就傳來了讓他更加心痛的訊息:胡宗南第36師兩個整編旅共6000多人在沙家店被殲,在延安城內接見過的旅長劉子奇被俘。該師另一個旅,整編第28旅倉皇撤離榆林,在清澗岔口又被解放軍截住,傷亡3000多人。
10月,蔣介石在各個戰場戰敗,毛主席乘勝追擊,打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蔣介石愈發覺得自己大勢已去,甚至到了吐血的程度,每日不得不用柺杖支撐而行。
蔣介石獨自抱怨,如果不去延安,沒有看到毛澤東的居住環境,也許他也不會頻頻生病,加上胡宗南弄虛作假,他已經意識到事情不妙。
果然,經過三大戰役,蔣介石的主力部隊大部分被解放軍殲滅,只剩下了殘軍敗將,蔣介石不得已主動要求和談。
再看蔣介石的這個問題,為什麼歷史選擇了毛澤東?遙想當年毛澤東長征前,被蔣介石追著打,即便是在走上了長征,仍然不放過。可是沒有幾年,毛主席便建立了百萬大軍,至1945年重慶談判時,解放軍至少有120萬軍隊,雖然和國民黨400萬大軍相差甚多,但是解放軍在毛主席的帶領下,以少勝多,霸氣地吶喊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為什麼歷史會選擇毛澤東?在蔣介石的眼中,他覺得他和毛澤東的區別無非兩點,其一是毛澤東更懂得中國。
毛澤東出生在農村,也更懂得農村,所以他首次提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首次建立了農民武裝力量,這是蔣介石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在蔣介石眼裡,只有經過軍校培養的軍人才能戰鬥,這是他和毛澤東最根本的差距。
所以當蔣介石到了延安,和當地的老百姓交流後,便真正意識到自己錯了,或者他至少認可了毛澤東的農村路線,他對毛澤東的敬佩隨之而來。
要知道,毛澤東不像周恩來瞿秋白等人,出國留過學,見過世面,而是一直呆在國內搞武裝鬥爭,他也不會說那些很官方的話,比如“馬克思說過,列寧說過什麼。”他只是說著很平常的話:叫花子打狗,邊打邊走。大路朝天,各走一邊。雖然很俗,但是卻十分準確,十分形象地把事情說出來。
那麼,還有一點蔣介石佩服什麼呢?那便是讀書。毛澤東飽讀詩書,廢寢忘食,這是延安人民人人盡知的,蔣介石曾問過胡宗南,毛澤東窯洞裡的牆洞是幹什麼用的,胡宗南說,那是毛澤東用來放書的,臨走時全部搬走了。蔣介石承認毛澤東是喜歡看書,但是蔣介石自己也喜歡看書,毛主席讀書喜歡把很多書展開,同時看很多書,蔣介石則是看完一本再看一本。當然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毛主席讀書不挑,涉及多個方面,從政治到軍事,從歷史到科學,毛主席無一不看,這是蔣介石怎麼都比不上的。
周恩來也曾說過:“毛主席讀書使他的知識更廣博,更增加了他的偉大,使得以他的思想為代表的毛澤東思想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
正是因為毛澤東的愛讀書,放眼了全球,更懂得怎麼和老百姓相處,更懂得如何帶領工農紅軍戰鬥,更加懂得中國的國情,所以他的方向才一直是對的。蔣介石真正讀懂毛澤東的時候,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楊尚奎的夫人水靜在她的回憶錄中曾說,當年廬山會議的時候,他看到毛主席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安徒生童話集》,她不禁疑問,毛主席日理萬機,在廬山會議期間,山雨欲來風滿樓,毛主席居然還有閒情逸致看童話?
不錯,那是因為你不懂毛澤東。
蔣介石去延安,與其說是後悔,不如說是幸運,如果蔣介石一生不曾去看毛澤東的住處,或許他將永遠不知道他的對手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竟然可以揮動百萬雄師。
我們公正地看蔣介石,他和毛澤東的確有很多相同的愛好,也是一個難得的軍事天才,但不幸的是,他遇到的是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