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魯迅孫子因“不會寫作文”爆火:文筆好不好,跟基因無關!需靠“三把鑰匙”開啟寫作大門。
202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的孫子周令飛一段演講影片火爆全網,原因是:他不會寫作,但沒人信,因為是魯迅的孫子!
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作為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從小一直活在爺爺的“陰影”下!上學寫作文時,同學們常說:“又要揹你爺爺的文章了!”
長大後當兵,他被分配到衛生所從醫,排長要寫通訊報道。他寫不出來,只好無奈地說:“我最不會寫的就是作文。”排長不信,還勉勵他:“魯迅原本學醫,後來棄醫從文,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業。”
沒轍,周令飛硬著皮頭寫,剛起了一個開頭就寫不下去了,“半夜兩三點鐘,太困了,排長拿根菸給我抽,我說不會,他說怎麼可能,魯迅抽菸……”
這段令人捧腹的演講,還衝上了熱搜。
作家的後代就必定會寫作嗎?當然不是,文筆可不是基因決定的,而是由一個人的閱讀量和習作量決定的。一旦掌握了技巧,寫作水平還會直線上升。
反觀現在的很多學生,也常常不知寫作文、不知道如何下筆,哪怕寫出來的作文也表達不清。
那麼,我結合幾位作家的寫作經驗,提煉成以下的觀點:
孩子學好寫作需要靠這“三把鑰匙”。所謂“三把鑰匙”,那就是——多讀,多寫,多改!
現在我們談談作家們“如何寫好文章的問題?”
01
第一把鑰匙:多讀
多讀是寫作的第一把鑰匙,透過這把鑰匙孩子能夠開啟文學知識與能力的“寶庫”。
杜甫的詩書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精確地道出了讀書與寫作的關係。
那麼再看看魯迅本人是怎麼談讀書與作文的關係吧!
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九日,魯迅先生在答賴少麒的信中說:
“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
古往今來,所有偉大的作家,沒有一個是不愛讀書的。他們留下了許多關於讀書的名言。
西漢文學家劉向曾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法國大作家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可見,只有讀書,才能有語言去寫作,才有思想去表達,才能寫出智慧的文章。
一個孩子沒有廣博的閱讀,僅僅靠課文上那幾十篇課文,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寫作能力的。而一個孩子如果有了海量的閱讀,不讀語文課本他照樣可以形成寫作素養。
當然,“多讀”指的是讀好書,讀經典的書,而不是讀淺薄無聊的垃圾印刷品,更不是讀有害的書。
02
第二把鑰匙:多寫
多寫是寫作學習的第二把鑰匙,孩子能夠將閱讀中吸取的養料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並表達出來。
1951年10月19日,刊發茅盾的文章《魯迅談寫作》,其中寫道:魯迅屢次說,他不相信“小說作法”這一類的書籍。他說這樣的話,並不是否認了寫作(小說)應有法則,而只是反對那些穿鑿造作、賣弄技巧,而實際是叫人鑽牛角尖的所謂“作法”、“法程”一類的庸俗的書籍。魯迅警告我們:寫作之道,除了老老實實勤勤懇懇下一番功夫,是並無其他捷徑的!
那麼,我們在看看另一個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是怎麼談寫作的呢?
一天,一位滿頭銀髮,拄著柺杖的老太太前來拜訪巴爾扎克。
一進門,老太太就拿出一 本陳舊的小學生作文字遞到巴爾扎克的眼前說:“親愛的巴爾扎克先生,我想請教你一件事,請你仔細看看這本作文字。看完後,請你告訴我,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麼樣?今後的前途如何?”
巴爾扎克語氣拿起作文字,看了看,肯定地說:“那麼,我就直言相告。看吧,書寫潦草,說明草率馬虎;文句不通,可見學習很不用功。這孩子今後絕無成就。”
“當真嗎?”老太太十分驚訝,“巴爾扎克先生,可你現在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沒認出自己的筆跡嗎?這可是你當小學生時用的許多作文字中的一本呀!”
巴爾扎克驚訝地張開了嘴,沒有想到這個作文字竟然是自己小時候寫的!後來,巴爾扎克回想起自己成為世界大文豪的經歷,他總結說,所有成就都是因為自己熱愛寫作,勤奮寫作的結果。
巴爾扎克是法國偉大的作家,一生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平均每天寫作12小時以上。每天深夜十二點時,僕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一般他會連續寫五六個鐘頭,直到累到極點才會離桌休息。他被稱為法國小說之父。
可惜,有時候,我們發現孩子不會寫作文就抱怨。孩子剛剛上二三年級,剛剛學習寫幾篇作文,或者只上了幾節作文課,我們就開始找出孩子作文中的各種問題,甚至,連寫作興趣都不培養,就直接講起各種寫作方法與寫作經驗。現在想想,那是因為我們對寫作的規律不認識導致的教育急功近利,其實,我們應該試問一下自己,要是讓自己寫這篇文章,真的會寫好嗎?
寫作就是整理思想觀點,讓自己的思想更加有條理、觀點更加鮮明、思維更加深刻的過程。
如果把一個人的思考比喻成蜜蜂在萬花叢中採蜜的話,寫作就是最終釀成的蜜。
但是寫作需要培養興趣,多寫多練,在不斷的磨練中才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
試問,沒有量的積累,怎麼有質的提升?
03
第三把鑰匙:多改
多改是寫作的第三把鑰匙,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
改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讓文章脈絡更加通暢,文從字順指的就是文脈。文脈通,則文章有靈氣;文脈阻塞,則文章慘不忍睹。
大家都知道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曹雪芹寫這部偉大的作品時,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如此這般,《紅樓夢》才成為一部經典之作。曹雪芹這樣偉大的作家都要積極修改自己的文稿。至於普通人當然應該認認真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也要記得“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中國現代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說:“文章總是要改的。開頭起草,一定有缺點,有漏洞,有毛病。所以寫完了要看幾遍。看,就是自己審查妥當不妥當,完整不完整。假如我原來的想法不到家,或者我寫出來的話沒有針對我想的,那就要改了。改,就是要使文章切合我所要表達的那個主題,達到我的目的。”
寫文章就像蓋房子,先把地基打好,寫出主要寫作思路;再開始建造房子,此刻的房子依然是毛坯的,而初寫出來的文章就宛如毛坯房。之後還有對房子進行裝修,最終才能住人。文章寫出來了,要是不進行修改,往往會出現很多錯字病句,甚至文不對題。
葉聖陶還說:“修改文章不是什麼雕蟲小技,其實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確,更完美。”
04
總結:
愛因斯坦認為:“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而寫作,就是一件具有複利功能的事情,持續寫作,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羅曼.羅蘭論寫作時曾講:“寫作是一條認識自己,認識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歡寫,應該隨時動筆去寫”。
寫作會改變一個人的認知能力,也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寫作的過程,就是體察內心的過程;思考的過程,就是反觀自我的過程。
總之,一個人文筆好不好,跟遺傳基因真沒關係!我們想讓孩子寫好文章,需要借用作家們提出的“多讀、多寫、多改”的三把鑰匙,才能開啟孩子的寫作之門。
【文|七彩親子讀書蔡志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