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我是竹子,右上角關注我,讓我們一起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一起堅持,一起分享,一起加油。
今天閱讀的狀態比較從容,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修行,而不是為了閱讀的數量。如果閱讀都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不假思索,那跟沒有讀區別也不是很大了。
今天閱讀了第二部剩下的部分以及第三部的第一節。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主角在母親和妹妹來了之後的一個狀態變化,第二部前半部分講了主角把他們趕走了,後面有熱情的接待了大家。但是這個過程中能感覺主角的狀態依然是混亂的,或者說是焦慮更準確,就是活在當下就快樂一會,而一想起殺了老太婆這件事情,整個人就又是沒有理智慌亂的一個狀態了。
後面他為了讓身邊的人理解他在昏迷過程中說出去的手鍊啊手錶啊之類的話語,把自己之前在老太婆那裡抵押過東西的事情說出來了。拉祖米欣比較單純的就相信他,覺得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了。但是其他人卻並不這樣認為,而去申請拿回在老太婆那裡抵押的東西時,波爾費利·彼特羅維奇各種類似審問的問題,並對主角進行心理上的考驗。並從這一部分開始,才真正引出來了主角的一個真實的心理。他把人分成了兩種:平凡人和不平凡人,不平凡人指的類似拿破崙,這一類的人,手上掌握了權利,能輕易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並認為應該這麼做,而並不受法律等的約束,這一類人就是具有把世界引向更加健康的軌道上發展,因此可以殺人,殺一個人,殺成百上千個人,都是合理的。
那麼可以看出來主角殺死老太婆的心理就可以理順了,之前一直在讀的時候,認為為了解救在老太婆那裡抵押東西的人,但是不足以就成為殺人的理由啊,但是這裡就展開了說明。
原文摘抄:
我同意,這樣做有點武斷,但我並不堅持確切的數字。我只是相信我的主要思想罷了。這個思想就是,根據自然法則,人一般地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低等人(平凡的人),也就是,可以說吧,只是一種繁殖同類的材料,一類是名符其實的人,即具有在他們自己的環境裡說出新見解的才能或者稟賦的人。當然,這裡可以再無限地分下去,但是這兩大類的區別是相當明顯的:第一類,就是說繁殖同類的材料,一般說,他們的稟性是保守的,循規蹈矩的,他們在順從中生活,而且樂於做順民。在我看來,他們也應該做順民,因為這是他們的本分,對他們來說,這裡完全沒有什麼屈辱。第二類人全都犯法,根據能力大小,他們是破壞者或者傾向於破壞的人。這些人的犯罪行為當然是相對的,而且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大多數在形形色色的宣告中要求為了美好的未來而破壞現在。但是,如果這種人,為了實現他的思想,需要跨過一具屍體,或者涉過血泊,那麼,我想,他會在內心中,在良心上,允許自己涉過血泊的——不過得看他的思想及其規模而定——請注意這一點。
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主角的一種極端,他認為引領世界發展的人,都是極端的人,都是犯罪的人,而且在犯罪之後,還能跨越自己的良心。
但是,本文中描述的情形確實與這個觀點相悖的,誰又能有這樣的權利,隨意處置另外一個生命呢?在我們國家,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主角自從那件事情之後,一直在生病,並且意識混亂,產生幻覺,沒有辦法跟身邊的人相處等等,想想這樣的人生就是可怕。
原文摘抄:
然而,也不必過分驚慌:群眾差不多從來也不承認他們有這種權利,處決他們,把他們絞死(或多或少地),這是完全正義的,從而執行了他們的保守使命;不過在以後幾代人中,同樣的群眾,又會把被處決的人捧得高高的,崇拜他們(或多或少地)。第一類人永遠是現在的主人,第二類人則是未來的主人。第一類人儲存世界,在數量上增殖世界;第二類人推動世界,帶領世界走向目的地。兩類人都有絕對平等的生存權利。總之,在我看來,兩類人都有平等的權利——永恆的戰爭萬歲!不用說,直到我們建成新耶路撒冷!
主角從剛開始的想結束這一切,去警察局啊等等,到現在在警察面前的躲避犯罪,找尋漏洞,並巧妙躲避,可見主角越來越能展現出他之前的那種觀點了。這是一種極端而可怕的想法,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將會是多麼大的一種混亂。難以想象,也接受不了。還拿自己比作拿破崙(拿破崙在維爾諾時說了一句雙關語: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且待後人評說)。文中對拿破崙的一些故事也進行了描述,但是我並不是很瞭解,所以之後瞭解了相關的情況,再來描述。不過羅佳還真是自命不凡吶!
後面一個小手藝人登場,文中都是對這個人的一個外貌形態以及環境的描寫,小手藝人只說了一句話,就擊潰了主角的心理防線,立馬恢復到了之前的狀態,擔心有任何遺漏,偏執瘋狂,又什麼都做不了了,故事發展到竟然還出現了其他人物,莫非是目擊證人?越來越精彩了,讀著的過程中竟然還害怕主角要是繼續殺人怎麼辦,不過現在看來主角還沒到那種程度,沒有發瘋。
現在之前信裡面出現的人物也一個一個登場了,阿爾卡季·伊凡諾維奇·斯維里加洛夫(妹妹做家教的男主人),並且他老婆瑪爾法·彼特羅夫娜,中風去世了,看來這個男主人對主角的妹妹賊心不死。文中一直說他(阿爾卡季·伊凡諾維奇·斯維里加洛夫)看見了他老婆的鬼魂,而且看見了三次,不知道跟要向主角的妹妹求婚,是什麼關係。讀到他說要給主角妹妹一萬盧布第一印象,我是心動的,把錢收下,但是迴歸理性就是這種錢一定不能要,不出意外主角的妹妹通通都是拒絕的,另外還是感受到一種悲哀,不論是盧仁還是斯維里加洛夫,都不是什麼好人,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真是水深火熱,不嫁給這樣的人,那母親跟妹妹的生活,又該怎麼樣呢?母親連養老的錢都預支出來了。
充滿了時代的特色,但又有人性的體現,人性一直都是如此,引發思考。
很期待後面的閱讀,不知道羅佳又會經歷什麼。
我是竹子,一個想要堅持讀書並能持續輸出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堅持閱讀,可以跟我一起堅持打卡,一起加油
願做你成長路上的朋友,悲傷難過時的樹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