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河南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開封市、洛陽市、商丘市、南陽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安陽市,作為河南省17個地級市之一,安陽市人口540多萬人,下轄了4個區、1個縣級市和4個縣,總計9個區縣。那麼,安陽市9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河南省。河南省屬於我國中部六省之一,下轄了17個地級市。總人口9800多萬人,僅次於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不僅僅是人口大省,而且還是糧食大省。河南省的火腿腸、水餃、湯圓等等,幾乎佔了全國的一半。河南省的小麥產量,佔了全國接近30%。當然,河南省以平原為主,只有南部、西部有部分山區。
在一馬平川的豫東、豫中地區,可能連一座山都沒有。在古代農耕文明下,平原就意味著充足的耕地和比較多的人口。不過,河南省的地形以平原為主,基本上無險可守。北方遊牧騎兵突破黃河以後,依靠河南千里平原,基本上無險可守。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能依靠河南省南部的山區節節抵抗,例如信陽、南陽等地區。
在南宋統治時期,基本上就屬於這一模式。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先後消滅了北方的西夏國、大金國和南方的大理國、南宋等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龐大的王朝。不過,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的問題開始顯現。面對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錯綜複雜的人口、耕地、糧食資料,元朝從來沒有遇到過。
例如各地的耕地,分為了旱地、水澆地、沙土地、泥土地、丘陵地、梯田等等。每一種耕種,分為了甲乙丙丁或者上中下幾個等級。各地區的氣候、土質不同,種植的農作物也是五花八門,這讓元朝一臉懵。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對於元朝來說並不合適,因為忙不過來。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各有各自的問題。
最終,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礎上,結合了金國行尚書檯的經驗,推出了加強升級版,那就是行省制度。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甘肅行省、雲南行省等等。當時,河南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管理,省會設立在開封府。
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的問題也很多。例如各省區劃不合理,造成管理難度太大。此外由於各地機構粗獷,而且相互重疊,出現了很多實際問題。尤其是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各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根據明朝的實際情況,在元朝各個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了各地的規劃。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遷都以後,明朝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其中,河南省已經設立。其實,我國很多省份大體輪廓的確立,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完成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廣東省、福建省等等。在河南省內,設立了各個府和直隸州,例如開封府、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許州、陝州、陳州等等。安陽市的前身,基本上就是彰德府。
17世紀中期,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調整了各地的區劃。最終,形成了內陸18個省。在河南省內,各個州府的區劃調整並不大。當時,彰德府下轄了7個縣,分別是:臨漳縣、涉縣、武安縣、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林縣等地。其中,臨漳縣、涉縣、武安縣的故事很複雜,目前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
1840年之後,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例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等。清朝不得不簽署了各種條約,開啟了割地賠款模式。清朝的統治已經瀕臨破產,為了挽救自己的統治,清朝開始了著名的洋務運動。期間,修建京漢鐵路屬於重頭戲。京漢鐵路對河南省很多城市的影響很大,例如安陽、鄭州、漯河等一條直線的城市。
依靠京漢鐵路的帶動,開始了迅速崛起。在近代歷史上,清朝的北洋軍和南洋軍,在彰德府開始了著名的“彰德會操。”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河南省屬於四戰之地,各路軍閥反覆爭奪,對河南省各地的破壞,非常嚴重。一轉眼到了建國的初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經濟建設的階段。
與此同時,一系列的重要專案,在河南省各地開始建設。出於治理黃河的需要,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河北省最南部的5個縣、山東省的西部,組成了平原省。平原省的省會在新鄉市,截至目前,新鄉市仍然保留了平原大道、平原博物館等建築。全省分為了6個專區,分別是:安陽專區、新鄉專區、濮陽專區、菏澤專區、聊城專區、湖西專區等等。
1952年,平原省被撤銷以後,原本隸屬於河北省的長垣縣、東明縣、南樂縣、清豐縣、濮陽縣,並沒有再次劃入河北省,而是劃入了河南省。為了補償河北省的損失,安陽專區的武安縣、涉縣、臨漳縣,被劃入了河北省管理。3個縣劃入河北省以後,直接改變了安陽專區的結構,並且帶來了兩個結果。第一,臨漳縣劃入河北省以後,古鄴城的歸屬,出現了問題。
其次,武安縣等地,劃入河北省幾個月以後,發現了儲量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濮陽專區撤銷以後,安陽專區下轄了安陽縣、林縣、、淇縣、湯陰、浚縣、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等地。1958年,安陽專區被撤銷以後,下轄的各個縣,併入了新鄉專區管理。此時,新鄉專區總計下轄了20多個縣。
不過,管轄的縣太多,也有自己的問題。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有限,管理20多個縣的難度很大。尤其是召集各個縣開會,距離比較遠的縣,可能需要提前兩天出發。因此,1961年,安陽專區重新設立。區劃也進行了重新調整,1964年,山東省範縣劃入河南省以後,隸屬於安陽專區管理。
截至60年代中期,安陽專區下轄了安陽縣、林縣、長垣縣、內黃縣、清豐縣、南樂縣、濮陽縣、浚縣、淇縣、湯陰縣等地。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都更名為地區,安陽專區更名為安陽地區,管轄區不變。一轉眼到了8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都改為了地級市。
1983年,在河南省內,鄭州市、開封市等幾個地級市設立。同一年,安陽地區被撤銷,內黃縣、滑縣、清豐縣、南樂縣、濮陽縣、臺前縣、範縣等7個縣,劃入了新設立的濮陽地級市管理,安陽縣、湯陰縣、林縣、浚縣等幾個縣,劃入剛剛設立的安陽地級市管理。不過,這段歷史並不算長。因為在1986年的區劃調整中,安陽市的淇縣、浚縣,劃入了鶴壁市管理。
與此同時,濮陽市的滑縣、內黃縣,劃入了安陽市管理。截至這個時候,安陽市形成了外圍的5個縣。後來,林縣更名為林州市。再加上安陽市區的調整,總計形成了4個區、1個縣級市、4個縣的區劃結構。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