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歷史的卷軸,桑蠶文化是其中一個絢麗篇章。傳承千年發展至今,桑蠶產業的生產方式正面臨一場翻天覆地的“科技革命”。在這場變革中,廣西科學謀劃,創新推動,在廣西農業農村廳主導與組織下,組建了桑蠶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創新團隊,讓廣西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蠶繭生產和繭絲加工基地,形成了“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的發展新格局。
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走進全國唯一一家集蠶桑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和蠶種質量管理等職能於一體的省級綜合性專業機構——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去探尋桑蠶產業“科技革命”的奧秘!
古有諺語“栽桑養蠶,一樹桑葉一樹錢”,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這片鬱鬱蔥蔥的桑樹資源圃可以算得上價值連城,這裡現存1602份來自世界各地的桑樹種質資源,儲存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廣西85%、全國25%的桑樹在這裡培育而出並推廣種植。
我們育出的這些桑樹品種,除了在廣西大面積推廣種植以外,在江蘇、浙江,還有云南、廣東等省份,以及古巴、柬埔寨、寮國、越南也大面積應用推廣。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古巴帶去的桑樹品種,就是廣西的桂桑優12、桂桑優62,作為國禮送給古巴。
利用大量桑樹資源進行雜交培育,廣西自主創新培育的桑樹新品種“桂桑優”“桑特優”,推動桑樹產葉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每畝2250公斤提高至目前的3250公斤左右。
這些桑樹品種特點是高產、優質、抗逆性強,抗旱、抗鹽鹼的特點更適合廣西石漠化地區種植。
不斷提高桑葉產量,是為了更好地養蠶。在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的小蠶飼育車間,一場養殖方式的“科技革命”也正在進行。針對不同蠶齡和狀態的小蠶,新鮮的桑葉會被精確定量,並均勻鋪撒在餵養流水線上飼養框中。
這是我們聯合企業研發的智慧自動化小蠶飼育裝置,每分鐘可喂1.5到2張。除了在給葉有工人操作之外,其他都是自動的由機械來完成,減少人跟蠶、蠶房接觸,最大限度減少把病原菌帶給蠶的風險。研發這套裝置主要是針對農村小蠶共育室難請工、效率低的問題,可以說在全國是首創的。
預計2022年春天,這套裝置就可以正式投入應用,並逐步向廣西各地的小蠶共育室推廣。未來,廣西蠶農就將從這樣的小蠶自動化飼育車間領取蠶寶寶進行後續的養殖。其實,養殖方式真正的顛覆還不僅於此。您見過不吃桑葉吃飼料的蠶寶寶嗎?
其實,桑葉是被科技人員改變了模樣,做成了桑葉粉,再與豆粕、玉米粉等根據蠶的食性和營養需求,合成生產出新型的飼料。過去用桑葉養蠶,一天要喂三餐,而改用飼料後,則是喂一次頂三天。科技人員透過十年時間,找到並馴化了一種被命名為“桂蠶5號”的蠶寶寶,讓它能夠適應人工飼料,徹底顛覆了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生產規律和模式。目前,這種人工飼料餵養小蠶的範例已經在廣西28個示範點進行了推廣應用。
人工飼料的成份配方目前還在不斷地改良創新中。令人欣喜的是,飼料養蠶獲得的繭絲,已經表現出了高品質的特點。
經過檢測,全齡飼育的繭絲品質非常好,清潔度達到99.2分,潔淨度達到95.7分。這幾個核心指標,是經過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才達到這樣一個水平,目前這個引數在國內也屬頂級。
喜人的引數,意味著廣西繭絲品質成功實現了質的提升。而在這條几代人接續探索攻關的科技創新道路上,尋求飼養方式的突破是一個方向,另一個方向則是在家蠶品種上不斷創新。
科研人員透過把抗病、抗高溫多溼等基因整合,先後組配形成200多個雜交組合,經過雜交優勢、配合力以及優良繁殖的綜合性狀等對比,最終選出了最優良的一個雜交組合。經過十年的努力,2020年,命名為“桂蠶8號”的新品種透過審批。
這個組合的抗高溫多溼能力可以說跟“兩廣二號”持平,它的抗血液型膿病能力超越“兩廣二號”1000倍,繭絲產量提升5%到10%,繭絲淨度提升1到2個分值,也就說生絲品位高一到兩個檔次,所以它可以作為廣西全年5A到6A級高品位生絲的原料繭生產品種,為今後廣西的繭絲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桂蠶8號”於2020年下半年在廣西推廣應用,深受蠶農和市場的歡迎,到2021年10月,“桂蠶8號”已經推廣養殖100多萬張。今後,“桂蠶8號”將作為廣西重點推廣的家蠶新品種,成為廣西桑蠶產業提質增效、蠶農增收的有力保障。
多年來,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透過科技創新,圍繞“良種+良法+良具”這一主線,將蠶、桑優良新品種與桑園速成豐產栽培、節本高效小蠶共育、省力高效大蠶育、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技術進行創新整合,形成適合廣西氣候條件的先進適用種養技術體系,並推廣應用。目前,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收集保護蠶種質資源664份, 利用這些資源先後育成新品種22對, 自主創新的新品種推廣量佔廣西總飼養量的98%,佔全國總飼養量的55%,單張總產繭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30公斤提高至目前的40公斤左右。在廣西蠶桑產業的發展中,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
種桑除了養蠶,還要種桑養人,比如做一些桑葉茶等等;種桑養畜牧,可以用桑葉養豬、羊、牛;種桑養地,石漠化地區種桑以後既能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又可以做到保持水土不流失。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將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的廣西創新團隊之一,構建農業科技智囊團,在專案、資金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在此基礎上建設廣西蠶桑基礎科研實驗平臺,更好地促進“產學研”“育繁推”相結合,整合資源,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和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獎、科技貢獻獎等。到2020年,廣西蠶繭生產連續16年居全國第一,生絲產量連續11年居全國第一,成為我國相關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和“壓艙石”。
科技互動
科技創新顛覆了種桑養蠶的傳統模式,其中人工飼料餵養就讓人大開眼界,這給整個產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接下來,科技觀察員將親手為我們的蠶寶寶做一份“科技營養餐”!
每週五 21:55
責編丨陳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