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晚間,電視劇《誰是兇手》放出第13集和第14集。這部電視劇離最終的大結局也只有最後兩集的距離。《誰是兇手》經過較為漫長的敘事之後,很多觀眾卻突然發現,這不就是現代翻版的《新世界》嗎?劇情內容當中,“小紅襖”的犯罪手法相似,連破案的環節,都是何其相似的。
在孫紅雷主演的電視劇《新世界》當中,講的是北平解放前夜的故事,男二號的未婚妻突然被殺,一個疑似“小紅襖”的連環殺殺手出現,繼而,兄弟幾人要一邊面對解放前夜的故事,一邊找尋小紅襖。《新世界》當中,小紅襖作案的時候,也會靜靜地看著受害的女性慢慢死去。而查辦小紅襖案件的時候,也是找到了拍攝照片的途徑,透過這個內容入手。最終,小紅襖浮出水面。
反觀電視劇《誰是兇手》,不得不說,兩部電視劇在題材內容上,何其相似。《誰是兇手》當中,一上來,也是連環殺的“最後一殺”,也是兇手行兇之後,在現場等待,靜靜地看著受害者死去。同時,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當中,也是透過照片和拍攝、洗印裝置來抽絲剝繭,試圖找到真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誰是兇手》當中,也是多位女性成為受害者,也是敘事過程當中大量放煙霧彈等等。
但《新世界》比《誰是兇手》優秀的地方在於,《新世界》不僅僅是一個找小紅襖的故事,更是一個聚焦北平解放前夜的故事,甚至於後者的重要,要大於前者。反觀《誰是兇手》,把時代感完全模糊掉了,只剩下一個找兇手的故事。這種時代感上的模糊處理,讓人物扁平,故事缺乏基礎性的張力,且劇作只能停留在一個懸疑故事層面上,沒有更好的社會學意義。
與此同時,電視劇《誰是兇手》一旦和《新世界》作比對,就會讓觀眾發現《誰是兇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新世界》當中,馮青波這個反派角色,足足給觀眾們放了幾十集的煙霧彈,近三四十集的劇情內容當中,觀眾們都認為,馮青波就是小紅襖。觀眾們是死心塌地地認定他是小紅襖的。這本身便是編劇敘事上的成功。同時,也是演員趙崢表演上的成功。
犯罪懸疑劇,進入破案環節,最重要的一項敘事注意,就是煙霧彈放出來要足夠有力,足夠讓觀眾信服。這需要編劇敘事上的功底,也需要演員表演上的功底。電視劇《新世界》當中,演員趙崢的表演,確實足夠讓觀眾認為,他可以成為小紅襖。這就是編劇創作煙霧彈上的成功。而這種成功背後,則是觀眾們實現了懸疑推理劇的追劇快感。
反觀《誰是兇手》,敘事和表演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煙霧彈過分失敗了。敘事層面上,編劇似乎想讓沈雨的父親成為一個最大的煙霧彈。《誰是兇手》的多集劇情當中,也是把大家的關注點放在了這個煙霧彈上。但是,沈雨這個角色實現出來之後,軟綿無力,太面了,缺乏基礎性的信服力,這種弱不禁風的角色能夠掩護自己的父親?觀眾是不信的。這就造成整個劇作煙霧彈上的無力感。勁兒沒了,觀眾也就得不到追劇快感了。
同時,這部《誰是兇手》當中,沈雨的表演,也存在不小的問題。太軟了,太面子,太缺少性格稜角了等等,都是大問題。《誰是兇手》劇情當中,當沈雨看到自己父親的遺骸之後,最正常的拍攝手法,是直接呈現這個角色的表演和情緒變化,這種直接呈現,是最能給觀眾情緒代入感的。可是,劇作當中,卻採用了側面拍攝的方式,讓沈雨躲到衛生間當中哭,且不給裡邊哭的女主角任何鏡頭了。為什麼這麼做?
這是需要導演和演員自己去回答一下的了。讓角色躲起來,沒有問題,也基本符合角色性格設計,但鏡頭不必停留在衛生間外面,這是需要鏡頭語言跟進的地方了,是重要的情緒點了,竟然採用了毫無感情的一段哭泣畫外音。這其實就是角色表演上的張力沒有出來。《誰是兇手》戲劇張力不足,主要原因就在沈雨這裡。
他山之石,您看看《新世界》當中女主角萬茜是什麼張力,看看《對手》當中譚卓是什麼張力!《誰是兇手》這樣的懸疑推理劇,為什麼要放置一個女主角色呢?就是要讓她去形成劇情衝突和情緒碰撞的。太面,太軟趴趴的表演,必然把大量的劇情衝突戲份淡化了。關於這一點,我已經寫過劇評文章,以《催眠大師》當中的莫文蔚為例,去論證《誰是兇手》當中的沈雨,到底應該怎麼演。
《誰是兇手》當中,沈雨越強勢,越高智商,越凌厲,稍後的反轉才越有效。這就是劇情塑造上的拉猴皮筋,要使勁兒,才能帶來最後劇情回彈時候的力量感。目前這一版的沈雨,軟趴趴的,一點力量感沒有,也就造成劇情根本沒有了猴皮筋的回彈力。這就是戲劇張力拉不出來的原因了。而《誰是兇手》這部電視劇,煙霧彈基本上都需要女主角帶來。女主角弱了,敘事張力也丟了。該劇質量一般,沈雨的責任最大。(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