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講,塞爾維亞是我歐洲大陸旅行的第一站,但也是極其溫暖的一個起始點。2019年九月下旬,我從倫敦盧頓機場出發前往塞爾維亞--一個曾經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後來又被民族主義鬧的支離破碎的小國家。當然,我們很多人也叫它“塞鐵”,它是歐陸第一個對中國免籤的國家,這背後當然也含著兩國堅不可摧的鋼鐵情誼,比如當年北約轟炸南聯盟時,兩國的並肩前行。在空中的近三個小時提醒我,落地的塞爾維亞會比英國早一個小時時差。在比較擁擠的Wizz航空班機上,俯視歐洲大陸,發現下面原來是大片的土地和無人煙。落地貝城,一進入海關就直接見識到了塞爾維亞女人的美麗和個性,當然還有當地人們對中國人的友好。我由於喝多水,急著找洗手間,一個接機的大爺看出來我的意思,硬是操著兩句很不熟練的中文“這邊,那邊”主動地引著我去了洗手間。要知道,在我所到的國家或者城市之前從沒遇到如此熱心的人。而且,包括後來的乘坐巴士A1去市中心,或者在市中心買東西,都會遇到友好的人幫著解答問題。除此之外,市中心幾乎所有的大景點,路標都有明顯的中文標示,也是讓人感覺很不錯。不過,對於貝城的第一印象還是隨處可見的戰爭留下來的廢墟和紀念物,這也時時提醒著我這個國家結束戰爭不久,正在涅槃重生。
貝爾格萊德的街頭充斥著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拉斯夫國家的痕跡,而這些斑駁在人們腦海裡的回憶一次次將人們不與過往剝離。遊走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戰爭留下的廢墟依然觸目驚心,但是在生活在這裡的斯拉夫人民,寧靜安和又四平八穩。熱情,友好,回憶,憧憬時時刻刻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歐陸的空氣摻雜在街角的每一處陽光裡。想把貝爾格萊德這座充滿塗鴉和街頭藝術的古老城市的街道和紅色老式有軌電車展示出來。因為它們估計是這座城真正的流動的藝術吧。走了一天的街頭,感受四處流動的電車紅,當然綠色的電車也有,於是破舊的貝城便因為這些色彩而立即鮮活起來啦!
我在貝城呆了幾天,很多天我都會重複著走之前的路線。比如,用十個小時的步行,去丈量貝爾格萊德,種草國家圖書館,聖薩瓦大教堂,塞爾維亞國會大廈,聖馬可教堂,共和國廣場,斯卡達利亞步行街,“最接近神的男人”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新皇宮。又或者是沿著長長的街道,漫無目的的偶遇街角的小酒館。在位於Svetozara Markovica 19a的Alo Alo小酒館是我認為很能代表貝城甚至是塞爾維亞人民慢生活的過活方式,走的累了就學學他們,停下來喝一杯當地的Domestic pivo,在暖暖的下午發會呆。聽著完全不懂的語言,暫時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挺好的。
當然,喜歡熱鬧的人兒,估計最繁華的米哈伊洛大公街便會是你們的最愛。穿過大公街,就徑直走到了卡萊梅格丹城堡。正午的陽光會有點刺眼,但是也多虧了它映射出遠處交匯的薩瓦河和多瑙河。我去的時候由於是秋天,於是便見識了貝城的多彩的秋季,落葉黃,秋草綠,古牆紅,當然還有人們的多彩的髮絲。不遠處薩瓦河的河水雖然平靜流動,但是遠處街道上匆匆的車流和近處進入城堡的人流可沒有緩緩的意思。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羅馬城牆上,發呆。身邊的這座城堡自誕生之日起就已經被摧毀了幾十次,但是每一次她都站了起來,就像可愛而又堅韌的塞爾維亞人民。昨日的日落不會影響明天的日出,畢竟這座老城即使斑駁卻依舊生機滿滿。
最不能遺落的就是澤蒙小鎮,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在路上認識的在倫敦留學的朋友。澤蒙小鎮的走走停停是我們一塊完成的。記得落地塞爾維亞的當天,不顧時差,折騰行李回到各自的民宿,一起跳上破舊的街頭公車,因為找不到投幣處就以為不付費,但是一路上卻又擔驚受怕,幸而是欣喜的到了多瑙河邊的澤蒙小鎮。穿梭在紅色的街巷裡,爬上嘎爾多什塔,眺望遠方的貝爾格萊德城區,滿目的紅牆頂。濱河道邊,品嚐最中意的堅果雪糕和To Je To的餅子,朋友感慨說真就想一輩子這樣過下去,我說還是偶爾走走停停吧。公園裡,鞦韆,木馬,和小孩子比賽車,輸了後笑得前開後仰走錯回家的方向。拼單,人均幾百塞爾維亞第納爾倒也是可以吃得飽飽的。飯後,聽著大街上的嘈雜汽車喇叭聲,一起哈哈大笑。原來,發展中國家有好多共性啊,有人,有情,有味!貝城的開始充滿著美好,結果也果真收穫頗豐!
離開塞爾維亞返回英國前一天,專程去了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被炸的遺址前致哀,在那裡除了那座不顯眼的用來紀念中國同胞的紀念碑,就剩下旁邊未完工的中國文化大廈和大廈前的孔子像啦!每年都會有人來這裡看看,紀念。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兩國的鋼鐵般的情誼又一次得到證明和提升。武契奇總統求助時的眼淚和在機場迎接中國醫療隊時深情親吻中國國旗,中國政府和網友們積極熱情地幫助塞爾維亞,捐款捐物資,都在提醒著雖然戰爭已遠,但是中國和塞國之間的回憶不去,情誼長存且將永續!
有些旅行達人朋友告訴我,旅行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接觸新的世界,然後看看那裡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學習人家的生活方式,然後歸程時多了厚厚的期許。而我更願意相信,偶爾的走走停停,發現更多的可能才是這一切背後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