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說)今天就給大傢伙講講長征路上的故事。
1935年十月七號,三百多中央紅軍只要翻越長征路上最後一座山,他們就要到家了。
因為再過十天,到了四月十七號的時候,中央紅軍將到達陝甘寧三省交界處的子午嶺。
而過了子午嶺,中央紅軍在穿越十個省份,就要進入第十一個省份——陝西省,哪裡是根據地,是陝北根據地,就要到家了。
可這三百多紅軍在四月七號的時候,生命戛然而止,一夜之間在睡夢中全部犧牲。
當這個報告,送到毛主席手上的時候,毛主席震怒了。
查一定要查清楚,一定要把兇手找出來。
可時間不夠啊!咱的紅軍在長征,國民黨的部隊可一直攆著咱紅軍的屁股追。
不多的時間,壓根就找不到一點頭緒,最終只能放棄,草草的將三百多紅軍戰士,埋在當地,紅軍繼續出發了。
事情發生了,雖然被迫撤了,可這件事毛主席一直擱在心裡。
三百多紅軍,都是好戰士啊!艱苦的歲月裡,一塊闖了出來,為的是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一年的磨礪,他們都沒有掉隊,堅信自己走的路子是正確的,他們是革命的火種,但卻平白倒在了家門口,這是不可原諒的。
那麼這裡頭究竟發生了什麼?咱不防先說說當時發生了什麼,然後再解釋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先來交代一下背景
大傢伙都知道,當年國民黨蔣介石在北伐的時候,眼瞅著就要勝利了,為了篡奪勝利果實,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處的抓捕殺害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甚至於國民黨左派人士都慘遭其毒手。
經過這一系列的準備,蔣介石所帶領的國民黨,已經不再是孫中山先生那個時候的國民黨了。
最簡單的說孫中山先生帶領的國民黨,民間人士佔了很大比重的,甚至於在鄉間都有黨員,但到了蔣介石的時候,國民黨黨員更多的都是集中在軍政行列,黨員都不下鄉了。
後來共產黨在這種白色恐怖中組建了紅軍,在軍閥之間的夾縫中求生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終逐步擴大的根據地讓蔣介石寢食難安。
這不,連和地方軍閥一較高下的中原戰場都不管了,回頭就發起對根據地的圍剿。
而這一圍剿,就是一連五次。前三次,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紅軍反圍剿做的很成功,不僅打擊了國民黨,還順帶把根據地擴大了不少。
結果後來李德,博古執行了錯誤路線,擯棄掉之前靈活機動的作戰方式方法,採用硬碰硬的作戰模式,最終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這也迫使中央紅軍開始進入戰略轉移,步入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您都不知道,當時紅軍有多苦。
吃的,穿的咱就不說了,就說說這武器裝備。
八萬六千多人,裝備的槍支不到三萬支,重機槍三百五十七挺,輕機槍三百二十二挺,手槍三千一百四十一支,衝鋒槍二百七十一支。
當然這麼說您感覺不出什麼來。
從彈藥您就能看出問題了,大多數的子彈都是撿回去的彈殼復裝的,是不能用於連發。所以您別看有幾挺機槍,衝鋒槍,但打上一場稍大一點的戰鬥,這都撐不下來,光剩下復裝子彈的話,這些連發武器跟燒火棍也就差不了多少。
小編只是告訴大傢伙,以上這些資料壓根就不能讓所有的作戰部隊,裝備上充足的槍械,所以咱紅軍出發的時候,用六千一百零一根梭鏢,和八百八十二把大砍刀作為裝備的補充,就算是這樣,依然不夠。
在補充一點,長征的時候每天行軍三十多公里,幾乎就是一天打一戰,這些槍支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是有消耗的。
反過來您看看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所謂的中央軍,光一個步兵連就配備九挺輕機槍,八十多條步槍,每個營還有六挺重機槍,這還不算完,一個營還備有兩門炮的迫擊炮排。
以至於長征後,紅軍補給的一條重要來源就是繳獲。而打到最後,紅軍還找到一條規律。
紅軍特別的喜歡打南京那波軍閥,因為南京這波軍閥一旦打崩了,不僅能補充彈藥,糧食,還能將手裡的傢伙換上一水的好槍。這事陳雲在他發表的《英勇的西征》就提到過。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為嘛不打地方軍閥,那些個雜牌呢?
糧食補給就不說了,他們的裝備相對中央軍就差了。
咋說呢?一般的地方雜牌,還湊活,不能說太差,但碰到特殊差的,那叫真差。
別的不說,紅軍打到青海,甘肅這一塊的時候,當地的部隊裝備差,差到啥程度呢?
當時把甘肅軍閥馬鴻斌的一個團打垮了,繳獲了八十支十三太保和九響毛瑟,這都是清末時候的槍支,放到古董店裡還差不多。
最後為了避免這些槍支禍害百姓,咱紅軍不得不派了兩個連做一個任務,用石頭把這些槍砸爛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會好奇,咱不是沒有槍嗎?古董就古董吧,湊活著能用就成。
別介,長征打了好長時間了,咱手裡的傢伙從中央軍哪裡也淘換了不少,缺的是彈藥,不是這不好使的傢伙。
這說的有點遠了,小編就管不住自己這張嘴,說的說的就跑到紅軍裝備上了。
咱接著說。
咋說呢?李德,博古在長征之初錯誤的估計了當時的形式,戰略轉移的時候搞的像大搬家,所有瓶子瓦罐都帶上了。
這裡頭包括野戰醫院的裝置X光機,細枝末節的工作服手套等等。
就拿蘇維埃中央銀行來說,走的時候,不僅攜帶了黃金,白銀,還有印刷出來的僅在一部分根據地流通的鈔票,印刷機器,所有的這些東西用扁擔去挑足足有幾百擔。
而整個中央紅軍為了這些個瓶瓶罐罐,得拿出數千擔的運輸人數來。
這一下就出現了一個龐大的運輸隊伍,直接導致了紅軍長征初期,行動步伐的緩慢。
紅軍要突破一道道國民黨的封鎖線,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緩慢的行軍導致了戰鬥中有多次失利,尤其是在透過第四道封鎖線,出發時候咱紅軍有八萬六千人,過了第四道封鎖線,就只剩下了三萬多人。
所以,在紅軍渡過湘江之後,進入老山界,紅軍丟棄了很多瓶瓶罐罐,輕裝前行,就拿蘇維埃中央銀行來說,機器埋掉了,攜帶的鈔票都燒掉了,只剩下最後一扁擔的黃金,說啥都捨不得扔,這才帶在身上了。
後期紅軍輕裝前行,再加上毛主席的正確領導,最終紅軍一次次從國民黨大包圍,小包圍中,跳了出來。
這中間比的就是時間,不僅要攻擊前進,還要在敵人沒有追上來之前,將包圍圈打破口子,在這種過程中,還要擠出紅軍的休息時間。
您就說吧,當時情況何其艱難。
到了1935年九月份的時候,咱紅軍就到了甘肅通渭縣榜羅鎮。
那麼小編為什麼要特別點這個地方呢?
因為長征是戰略性的轉移,開始之處也是有目的地的,但在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當中,這些個目的地都成了紙上的計劃,沒法落實,最終咱紅軍就沒有一個目標地可以落腳了。
這可不行,所以咱紅軍就要趁著休息的時候,來規劃一下目的地,紅軍到底要去哪?
那麼到了甘肅之後,大傢伙會上討論,最終得出兩個結論,這一個就是到了甘肅,應該將紅軍的方向調整為向西再向北,為嘛呢?當時的想法是,這麼一走可以在靠著蘇聯的區域建立一塊根據地。
蘇聯老大哥嗎?到時候不管是聯絡,還是幫忙都在眼跟前,都好說。
那麼大部分都是支援這麼做。
另一條路呢?當時鄂豫皖的紅二十五軍,在九月十五號的時候,已經先期抵達了陝北,並且成功的和陝北游擊隊匯合,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建立了陝北根據地,這塊根據地後來就成為了著名的陝甘寧邊區。
別人再好,不如自己的家好。
所以最終中央紅軍,決定去陝北。
那麼這次會議之後,中央紅軍開始行動,到了十月五號的時候,就抵達了寧夏六盤山。六盤山這是中央紅軍在長征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山了。
一聽這話,您就知道了,國民黨可不會放過這個地方,畢竟這六盤山還是進入陝北的必經之路。
當然不管再怎麼難,咱也得過不是?
咋說呢?其實進入寧夏境內的時候,五天四夜,咱紅軍就行徑了二百四十里,大小戰鬥就打了六次。
尤其是是在青石嘴這塊,咱紅軍和國民黨何炷國的騎兵第十九團打了一次。
嗬!這回咱紅軍收穫不小啊,別的不說,光戰馬就收了一百五十多匹。馬匹有了,那肯定得裝備起來不是?其實咱紅軍的騎兵部隊,就是打這裡開始組建的,一切似乎都很好。
當在四月七號的時候,咱紅軍翻越六盤山,拿下六盤山,這幾乎就可以說,中央紅軍的長征路就要結束了,之後的路,國民黨是更加擋不住的,他就沒有天險了。
所以當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之後,就下達了命令,在山下休息休息,第二天養足了精神,向陝北進發,回家!
三百多名紅軍戰士的犧牲。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大傢伙都知道爬山這活相當累人,氣喘這都是小事,一趟下來那汗珠子滴答滴答跟下雨也差不多了,整個嗓子就算是不冒煙,那也是口渴的難受。
而六盤山這個地方在寧夏,六盤山的平均海拔就有一千八百米,紅軍爬這山,還攜帶著槍支和一些隨身作戰的物品。
所以這一趟翻下來,很多紅軍戰士口渴的難受,而且這種高強度運動下來,身體的疲憊感也到極限了。
您要說身上的水壺啥的,早就幹了,裡頭的水,路上就喝沒了。
而咱說的這三百多紅軍戰士,翻過山就駐紮到了耿灣鎮這個地方,當然您要是現在想去看看,這個地方已經叫耿灣鄉了。
就這個點上,天差不多都黑了,過去村子裡頭也沒有個電,能點上兩盞油燈不多時間都得吹滅了,再加上當地也有土匪啥的,所以老百姓差不多都休息了,該上的門板都上上了。
大傢伙都知道紅軍的傳統,不管去哪都不會去打擾老百姓,再加上這就是一次臨時休整,天一亮就走,所以三百多紅軍戰士,也沒有進村子,而是選擇在村子邊上紮營。
營地駐紮的時候,就有戰士到附近尋找水源,畢竟一天下來,吃不上飯,咋也得喝口水,把這口渴的問題給解決了。
不大功夫,就找到了一處泉水,一聽說有泉水,紅軍戰士也沒多想,紮好營地,就到泉水哪裡去水。
當時也沒有那麼多講究,紅軍戰士圍在泉水邊上,先是咕咚咕咚的喝上幾口,一路上這股子口渴感這才壓了下來。
這股子泉水喝下去,紅軍戰士這才感覺到了連日來的疲憊感一掃而空。
這一晚的黑夜似乎和平時沒什麼區別。
當第二天,太陽一臉騷紅的從地平線上爬起來,公雞都開始打鳴了。
按照部隊昨天佈置下的命令,這個點上分散休息的部隊,就要集結了。
但一點名就發現,昨天在耿灣鎮休息的三百多紅軍戰士,沒有按照命令的時間進行集結!
“怎麼回事?”紅軍是有紀律的,這種事就沒有發生過,除非遇到敵人的襲擊,可問題是整個晚上都很安靜,也沒聽到什麼槍聲。
於是上級就派了通訊員過去看看,部隊為什麼沒有集結。
等到通訊員跑進三百過紅軍駐紮的營地之後,他發現整個營地很安靜,戰士們都安靜的躺在地上休息,似乎都沒有睡醒的樣子。
通訊員一臉的狐疑,先喊了兩嗓子,結果沒有一個人答應他的,他就急眼了:“部隊都集合了,你們怎麼還睡呀!”
通訊員就近去推一個熟睡的紅軍戰士,他發現不管怎麼推,這個紅軍戰士就不動。
一看到這通訊員就感覺不妙,一摸鼻息,壞了,就沒有呼吸了,他心裡就是一驚,立馬就去摸其他幾個躺在地上的紅軍戰士,沒有一個有呼吸的,而且他們的臉都很涼。
“死了!都死了!”通訊員不顧一切的站起來,在營地裡頭一邊跑一邊喊,沒人答應他。
最後通訊員趕緊就回到部隊裡頭,把情況報了上去。
情況報上去之後,上級部門立馬派了人下來,經過檢查發現所有犧牲的戰士都很警覺,槍支都被他們抱在懷裡,周圍也沒有戰鬥的痕跡。
翻開補丁落補丁的衣服,身上沒有發現任何被襲擊後致命的傷口。
怎麼回事?
已經接到訊息的毛主席,立馬把保衛幹事叫了過來,將檢查的報告交給了:“查!一定要查到這個兇手,要將他們繩之於法!”
保衛幹事接到命令,下去勘察了。可毛主席看著遠去的保衛幹事,眼淚流了下來。
其實我們可以理解。
沒別的,這都要到家了,到了家門口,三百個紅軍戰士就這麼無聲無息的犧牲在了這裡。
一年啊!長征走了將近一年,這一路上再苦,在難,再累都一起闖過來了,紅軍雖然人數減少了,但並沒有像蔣介石期望的那樣被打散,而是更加的凝聚了。
按照毛主席的說法,經歷過考驗走出來的,那個個都是寶貝啊,都是革命的火種。
如今三百多人?您要知道整個中央紅軍,走到現在也就七千多人了。
經過保衛部門的勘察,得出結論,三百多紅軍戰士是被毒死的。
除了這一條之外,就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想要找到,這就需要很多時間,可國民黨的部隊不會給咱紅軍時間,已經循著味追過來了,如果不走的話,這就免不了要打一仗了。
最後沒法子,只能將這三百多個紅軍戰士,先行掩埋,部隊繼續向陝北挺進。
就算是這樣,敵人的一支先頭部隊還是趕了上來。
那沒得說,打他!三百多個紅軍戰士,不能這麼白白犧牲了。
回頭在彭德懷的安排下,一個大口袋就等著敵人撞進來,一夜的激戰這股子攆著咱紅軍屁股的敵人,被一口吃掉了。
之後中央紅軍在翻過分水嶺,十月底的時候到達了長征的終點吳起鎮。
長征是結束了,但三百多個紅軍戰士的犧牲,這一直都是擱在毛主席心中的痛,他一直惦記著他們。
所以,當根據地建立起來之後,延安時期毛主席就派人重新回到六盤山,對這件事進行調查。
但無奈的是,這次調查依然沒有一個結果,哪怕一絲線索都沒有找到。
當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依然記著這件事,讓周總理親自去了一趟六盤山,親自去調查一下。
其實這麼多年下來,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猜測,這三百多個紅軍戰士,應該是遭到了特務的毒手,不然好好的三百人,咱就說沒就沒呢?
所以當時沒能在六盤山的現場找到突破口,就轉了一個方向,從被抓捕的特務身上尋找突破口。
這無疑於大海撈針,但這個針就算是落到大海里頭,就這麼去撈還是很值得。
但查了很長時間,依然沒有結果。
在隨後的時間裡,毛主席只要有時間,總是會詢問一下當地政府,但始終只有那一條線索,他們是中毒犧牲的,再多就沒有了。
看起來,這將成為共和國曆史長河中的一樁懸案了,畢竟時間越久,證據就會越少。
這個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希望。
時間撥到1978年,這一年是中國人人民的轉折點,要改革開放了。
發展成為了硬道理,但相對於內陸地區,這種發展總是遲緩的,所以國家在發展能發展地區的時候,對於這些內陸地區也是有扶持的。
您比方說六盤山這塊,老百姓的飲水是一個大問題。
咋說呢?不管是發展還是生活,一個地區沒有水,或者說沒有一口入口的好水,您談別的,那都是空話。
所以國家成立給水團進駐到了耿灣鄉(之前叫耿灣鎮),三百紅軍犧牲的地方,為當地老百姓尋找水源。
咋說呢?這個時間點上,咱的科技水平擱到國際上,不能說高,但相比較建國之前,那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所以當時給水團在當地發現泉水之後,就取了一些個樣本,拿回去進行化驗。
這一化驗,就化驗出問題了,這些個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鉀離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小夥伴不明白啥意思。
這麼說吧,動物體是由一個個的細胞組成的,那麼這個細胞他有內液,這內液裡頭就有鉀離子。
而動物體內身體裡98%以上的鉀離子,都在這內液裡頭待著呢?
這東西少了要命,多了他也要命,合適是最好的。
您比方說心臟這塊,他是一張一舒的活動,如果鉀離子高了呢?這心臟的心肌就被壓制,導致心臟舒張的時候停了。
那麼如果鉀離子過低呢?這就會讓心肌變得異常興奮,他這麼一收縮就停了。
所以鉀離子不高不低最好,而且大量鉀離子存在體內,還會讓人產生精神不振的現象。
那麼這事一出來,給水團就知道當地的泉水就不能直接引用的,這就想法減弱這水中的鉀離子。
咋說呢?科學研究在進行,咱對當地必要的調查也要進行,畢竟當地老百姓長期引用這些泉水,那麼會對他們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都需要進入村子裡頭和老百姓溝通才能知道的。
結果在這次溝通中,給水團就瞭解到了,當年三百紅軍一夜犧牲的事情。
當地老百姓還有見過紅軍戰士喝水的場景,還給給水團進行了必要的描述。
當時給水團的王學印和王森林對這事挺關注的,回去還查閱了資料,仔細核對之後,發現和他們在當地瞭解的一樣。
可作為這方面的專家,倆人都感覺,這鉀離子過多是會引起心臟問題導致人死亡的,但他不是毒,不可能引起中毒反應的。
再加上,這種心臟驟停,那也是大量中的大量才能引起的,而且同時讓三百多名紅軍戰士一塊發病,這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在當地發生了這樣的事,作為給水團的人,那就要保證老百姓能喝上踏實可靠的水才成。
所以針對這個事情,王學印和王森林兩個人又展開了調查。
最終他倆在一次偶然取樣的過程中,就瞅見這泉水裡頭有小氣泡冒出來,處於謹慎的目的,他們還專門的聞了聞這小氣泡,發現有一股子杏仁味。
大傢伙都知道,自然界中很多有毒的東西,都會產生這個味道。
驚奇之下,這兩人對這氣體進行了研究,發現他是氰氣。這東西不僅可以燃燒,還帶著劇毒。
“難道是這東西?”
不對!兩人立馬聯想到了鉀離子,氰氣是溶於水的,這鉀離子和氰氣一結合就會形成氰化鉀。
氰化鉀這玩意同樣是劇毒,他也是溶於水的,他甚至可以透過面板就可以進入到人體。
答案出來了,當年三百多紅軍,其實就被這氰化鉀給毒死的。
那麼問題來了,當地的老百姓這麼長時間了,為什麼會沒有事呢?
原來這種氰氣,他是伴生在石油產區的,那麼氰氣之所以能被釋放出來,這完全是因為當地的地質構造比較特殊。
一般情況下,這種地質相對穩定,不會讓氰氣從石油產區裡頭洩露出來,但這種穩定也只能維持十來年的功夫。之後這種穩定就被破壞了,氰氣被釋放出來,這就會造成泉水變成毒水。
那麼泉水一旦變成了毒水,您要是喝上一口,他有一股子苦杏仁味,不好喝。
而當地老百姓就認為這水變髒了,就不會飲用,等到這泉水沒有了這股子味道了,他們才會飲用。
所以大傢伙也就明白了,當年三百多個紅軍戰士,恰好碰到了這種地質條件,再加上當時紅軍戰士都口渴的難受,在喝水的時候,就沒有注意到水中發苦的這個細節。
那麼後來如何處理水中有鉀離子這件事呢?
鉀離子可是好東西啊!人體是不能多吸收,但植物需要啊,種個莊稼這要弄化肥,鉀離子可是少不了的。
所以當地就開了一家化肥廠,從這泉水中提取鉀離子,製作鉀肥。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