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科技綜述】近日,因未披露中報、年報相關業績,志高控股收到通知,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上市企業退市、私有化並不是什麼稀罕事。6 月 15 日,58 同城宣佈將私有化退市;12月3日,滴滴出行宣佈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雷蛇、錦江資本等公司也於近期提出了私有化方案。據網上資料,今年以來已經有將近10家公司提出了私有化方案。
但志高退市見諸報端,還是引起了行業的唏噓。一代“國產空調大王”會謝幕嗎?
01 進擊的“國產空調大王”
在志高的故事裡,李興浩是絕對的主角。
和大多數創業的劇本類似,李興浩在創辦志高之前,也做過各種嘗試,賣過冰棒,試過收購布碎加工推銷倒賣,開過酒樓,也做過空調維修,對李興浩來說,哪裡有錢賺,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1992年,李興浩與一位臺商各出600萬合資開廠,地址選在了自己的家鄉。李興浩佔股51%,臺商佔股49%,這就是志高空調的前身。
雖然李興浩做過空調維修,可是生產空調、管理公司與維修空調完全是兩碼事,再加上遇到空調價格戰,李興浩的小公司根本扛不住。成立初期只賣出了幾千臺空調,到第二年也只賣出了一萬多臺空調。
看著公司沒有發展前景,臺商在第二年就撤資了,還宣稱志高空調已經破產,導致公司賬戶被查封,員工工資都發不出。
好在李興浩做生意信譽還不錯,透過向供應商“融資”800萬暫時渡過了難關。
之後,李興浩開始重視研發。這讓志高空調的銷量逐漸增長,從1999年的20萬臺漲到2004年的280萬臺。
2005年,由於科龍被海信收購,一大批科龍技術骨幹被志高“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科龍曾經的總經理鄭祖義,志高因此獲得了先進的產品技術和管理知識。
藉著這一東風,志高把目光瞄準到了全球市場,開始佈局海外市場,先後和日本三菱、韓國現代開展合作。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合作辦廠。相關資料顯示,2007-2011年,志高的出口業務平均佔比高達41.9%,而格力電器則為17.4%,海爾智家為25.7%,美的31.6%。
需要指出的是,志調空調出口多為OEM,而海爾智家則一開始就以自有品種全球化為戰略。因此 ,兩者之間並不具可比性。
對志高來說,正確的戰略為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實現了產品出口的夢想。
有關資料顯示,隨後兩年志高空調的市場份額直追格力、美的、海爾,站到了第四的位置。2006年到2008年,志高營業額分別為45.35億元、57.16億元和59.21億元,營業額保持三年持續增長。
2009年,李興浩和志高都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7月13日,志高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創始人李興浩的身價達8億港元。
上市前,李興浩曾說,“我們做的空調價效比是最高的,不怕跟任何品牌比拼。現在海爾很危險,志高空調的銷量將很快超越海爾,拿下市場第三!”
很快,志高就上位成功了。有關資料顯示,在2010年度全國家電市場同類產品銷量排行榜中,志高空調獲得了全國市場同類產品銷量第三。
02 巨人摔倒
志高的成功離不開時代背景。志高騰飛的幾年正是我國空調高速發展的階段,國家給予空調行業較大的政策扶持。可以說,是時代成就了志高。
然而,志高成於時代,也敗於時代。
從2011年開始,國家對空調的節能補貼開始減少,再加上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增多,競爭也愈來愈大,核心競爭優勢不夠強的志高開始“被動挨打”了,市場份額被蠶食。根據志高財報資料,2010年還盈利4.5億元的志高,在2011年卻淨虧損1.44億元,是當年空調行業裡唯一虧損的企業。
小小的虧損並沒有引起李興浩的重視。2011年開始,李興浩進入半退休狀態,把公司交給鄭祖義管理。
鄭祖義上任沒多久就推出“志高雲空調”,“雲空調”可以說是今天智慧空調的雛形。可是對當時的消費者來說,“雲空調”過於“前衛”,並沒有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毫無疑問,鄭祖義是位“技術掛”,但他卻不擅長經營管理,對市場的敏銳度不夠。2013年國家節能補貼政策到期,當奧克斯等品牌開始轉戰電商時,志高卻沒有跟進。這一錯誤決定幾乎“斷送”了志高空調的未來。
2014年開始,志高的發展就開始乏力。中怡康資料顯示,2014年志高空調的零售市場份額僅為4.3%,已從原來的行業前四跌落至第七。
財報資料同樣不理想。資料顯示,2014年,志高控股營業額微漲0.5%,總收入同比下降1.7%,為92.3億元,純利潤從2013年的2.14億元降至6040萬元,2015年,志高的虧損已經達到6.9億元。
進擊的巨人“摔倒”了。
為了挽救頹勢,志高開始“思變”。
換帥。
志高主業的萎縮導致已經退居二線的創始人李興浩重新上陣。一回來,李興浩就提出了“在2020年實現千億銷售額”的目標。雖然營收距離千億還有“十萬八千里”,但還是實現了增長,2017年志高營收107.4億元,同比增長15.4%。
賣地籌錢。
2019年3月,志高控股宣佈出售旗下子公司廣東志高暖通裝置股份有限公司40%股權,價格2.04億元,預計實現出售事項未經稽核收益1.23億元。
同年5月,志高以4.5億元人民幣(約5.12億港元)出售在佛山市的物業,同時,根據拆遷補償協議,志高還能再獲得3.58億元(約合4.07億港元)補償。這一次賣地,志高預計實現出售事項未經稽核收益6.57億元。
據瞭解,這筆“救命錢”的90%被安排用於買原材料(銅、鋁材及塑材等),約5%用在開展銷售推廣營銷活動(投放廣告及招募額外銷售人員)上,剩下的5%則是作行政及經營開支等一般運營資金。
換賽道。
如今國內空調市場美的、格力、海爾三足鼎立具有絕對優勢。其他品牌在分食剩餘份額。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技術角度看,志高目前都沒有與之競爭的能力。因此,志高選擇了換賽道以求超車。李興浩決定入局大健康等行業,確定了“空調主業+健康新產業”雙輪驅動戰略。
然而,這些舉措最多隻能減緩被資本市場淘汰的速度,卻無法扭轉志高的下滑的勢頭。2020年,疫情的爆發加劇了志高的“沒落”。有關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志高的營業收入下降了約68%,歸屬於母公司的損失高達7億元。
03 孤注一擲還是垂死掙扎?
對於此次退市,志高空調顯得比外界“樂觀”得多。
志高方面表示,“基於公司正處在一輪轉型變革的調整階段,希望有機會待經營轉型進入新階段後謀求在內地主機板上市。此次退市不會對企業現有經營、戰略及中長期發展規劃造成影響,公司管理團隊及運營一直保持穩定狀態。”
市場上也有聲音認為,退市對於志高來說利大於弊。比如有利於志高最佳化企業管理成本、讓志高能夠更快應對市場的變化,是志高“輕裝上陣、靈活經營”的戰略變革起點。
從志高的角度出發來看,或許退市是更好的選擇。
目前港交所的融資功能和志高的發展計劃不匹配,面臨“危機四伏”的環境,志高需要更靈活的經營戰略以及更敏銳的反應機制。正如前面所說,志高在“求變”,退市之後其“不斷試錯”的阻礙少了,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的機會也更多。
不過志高的 “樂觀”難掩其破局的焦慮。
目前志高正在不斷嘗試拓展自己的業務邊界。今年7月底,志高宣佈與北京理工大學旗下的理工清科簽署合作協議,聯合釋出全世界第一臺MOF空氣消毒機,並且釋出了“志高健康”品牌。11月23日,志高空調推出iCongo i系列天花機。
雖然志高已經吹響了變革的號角,但是,落後的10年,志高拿什麼來填補呢?
退市以後,志高空調就真的能講出新的故事嗎?創始人固然能穩定軍心,可是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們,還能招架得住嗎?進軍健康領域的企業比比皆是,志高的新護城河又是什麼?
這些答案,只有未來才知道。
(圖片攝影:呂歌)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