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王思羽 丁胤瑋
以戰代練,在實戰中試驗和展示軍改成果
在普京進入第三個總統任期後,世界形勢再度發生了改變,歐洲和北約的影響力已經深入俄羅斯地緣政治利益的核心區域(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導致俄與西方之間的關係陷入新一輪衰退期。同時,“阿拉伯之春”運動的野火蔓延整個中東,使埃及和敘利亞這兩個俄羅斯傳統夥伴陷入動盪,恐怖主義在伊拉克的混沌溫床上迅速生長。在此背景下,俄需要調整手段,顯示其在確保後蘇聯空間與盟友利益上的戰略意志力和有效介入能力。
紹伊古接任防長後,一方面針對謝爾久科夫不合理的改革進行撥亂反正,安撫基層,之後最佳化住房與福利體系,部分恢復師編制以應對戰略方向的不同需求,將“新面貌”旅納入師編制下,以在面向北約的更廣闊西部戰略方向保障有效威懾。另一方面,俄國防部和克里姆林宮決心採用“以戰代練”方式,在必要時使用軍事手段,執行實戰任務,在維護俄國家利益的同時,重現俄軍事大國地位,檢驗俄格戰爭後的國防改革成效。
2015年俄軍出兵敘利亞,即是對多年以來軍改成果的試驗與展示,也是俄對其恢復世界軍事大國地位夙願的“自我實現”。第一,實現了俄聯邦獨立建國後的多個“從無到有”。首先,這是繼蘇聯出兵阿富汗後,俄開展的第一次大規模傳統意義的海外部署行動,各型軍事裝備和人員編隊被遠端投送與部署到東地中海的乾旱地區展開實戰,僅僅五年前,這種行動還是俄決策層不敢想象的;其次,實現了首次多兵種聯合作戰,從最先抵達敘境內的俄特種部隊,到後來的俄空軍和防空力量,以及保護駐地周邊安全的憲兵和內務部部隊(現國民軍部隊),還包括部署在黑海與裡海的水面艦艇,形成了一套有效配合、情報暢通的打擊和防禦體系。
第二,這是俄首次透過以武力手段保護其國際盟友政權安全,一雪在南聯盟科索沃危機問題上的“前恥”。可以說,如果沒有2015年9月俄羅斯軍隊的干預,敘利亞大機率會淪入反叛武裝或極端組織手中。正如預期的那樣,俄軍事幹預給敘利亞境內的軍事、政治和心理領域的力量平衡帶來了明顯的變化。俄武裝部隊,尤其是其空軍,使這場衝突的力量天平再度發生了戲劇性的傾斜,促使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得以收復國家70%以上的領土,維繫了敘利亞基本完整統一。
第三,積累經驗,檢驗裝備和模式。根據俄羅斯官方宣告,俄武裝部隊在敘戰場上使用了新的軍事技術,測試了200多種新型別武器。最重要的,是完全仿照北約特戰司令部組建的俄總參特戰指揮中心(SSO)及其下屬力量在敘利亞戰果累累,湧現出多位俄羅斯聯邦英雄勳章獲得者。該力量是2009年在謝爾久科夫大張旗鼓的軍改中成立,在2014年克里米亞行動中首次亮相,而敘利亞則成為了他們開啟成功表演的重要舞臺。在帕爾米拉喊出“向我投彈”的普羅霍連科上尉,以及在阿勒頗郊外以16人對抗300名武裝分子的戰鬥,都是SSO創造的典型戰例。
這一系列實踐證明,俄羅斯基本已經解決了俄格戰爭不佳表現中最令人震驚的方面,徹底告別了承自蘇聯的“大縱深、廣梯次、重火力”戰術理念和陳舊的指控系統,在保證動員能力的基礎上聚焦高技術區域性戰爭,透過“以戰代練”的方式檢驗軍改成效,在積累經驗的同時收集和評估裝備資料,為面向未來的軍事建設和發展做好鋪墊。紹伊古在2021年11月7日接受採訪時指出:“事實上,我們所有的指揮官,團級指揮官、旅級指揮官、師級指揮官、軍級指揮官、軍區指揮官、參謀長甚至營級指揮官都參加過敘利亞行動,所以,當然每個人都有戰鬥經驗。不僅如此,我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飛行員都有戰鬥經驗,有的有一百架次戰鬥飛行,有的有四百架次戰鬥飛行,這是一支完全不同的軍隊”。30年來,俄羅斯走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武裝力量發展道路,今天的俄軍同1990年代的“頹敗失落”早已不能同日而語。
面向未來,躋身“新維度”軍事強國行列
近年來,俄羅斯繼續加快俄軍裝備換代,提高資訊化水平。未來10年,無論對俄羅斯武裝力量來講,還是俄羅斯大國地位來講,都意義重大。就當前和可預見的短中期而言,莫斯科與西方之間的關係被一系列難以妥協的矛盾阻隔,除了懸而未決的烏克蘭頓巴斯問題,還包括俄白一體化、俄境內政治犯與反對派問題,以及至今尚未出現共識的“中導問題”等,這也意味著俄仍將面臨來自西方的經濟制裁與“人權”發難,俄經濟形勢大幅回暖希望渺茫。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武裝力量仍是莫斯科維持其國際秩序重要參與者地位的支柱。但隨著現代軍事安全向網路資訊空間、人工智慧、太空領域外溢,俄武裝力量能否在新一輪“高維度”贏得賽道的靠前位置,決定著在不久的未來,俄能否繼續在這些“新維度”中繼續扮演軍事強國角色,進而在高科技戰爭藝術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可以說,俄目前正開始利用其前幾十年的勞動成果——對新技術的投資、新武器和系統的測試和評估,對未來戰爭和相應系統進行新一輪的定向與概念化。在此後10年間,俄羅斯軍事建設與國防工業系統發展有三大趨勢值得觀察。
首先是強調俄羅斯對無人作戰系統、人工智慧裝備的開發和使用。俄羅斯正在完成對過去十年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整個戰鬥無人機系統的測試和評估。它們包括重型Ohotnik戰鬥無人機(UCAV),以及在敘利亞進行測試的中程無人機“獵戶座”,以及被稱為俄羅斯版“全球鷹”的超遠端Altius無人機。俄羅斯地面部隊也一直在測試全系列無人地面車輛 (UGV),從配備機槍、大炮、榴彈發射器和感測器的小型車輛到坦克型車輛,國防部正在構思如何在包括城市巷戰在內的一系列戰鬥場景中投入此類地面作戰無人系統。在海上,俄羅斯正在尋求增加部署一系列無人的水下和兩棲作戰模組單元 (UUV/USV),這將使俄羅斯艦艇擁有更大的察打範圍與能力,並大幅提升一些蘇聯遺留老舊艦艇應對關鍵的反潛戰、排雷戰方面的戰鬥效能。
其次,是俄國防部對網路空間作戰的重視。俄羅斯對技術情報的專注與投入植根於蘇聯對技術情報運用和發展的歷史與傳統,從早期的電磁空間到現代的網路空間,俄武裝力量所依託的技術情報領域也從最初的密碼學和訊號學過渡到了網路作戰所需的計算機科學和數字程式碼學。隨著國家安全與網路資訊保安愈加緊密相扣與俄羅斯對現代戰爭認知的更新,面對西方利用資訊科技實現其軍事和外交政策目標所構成的威脅,俄籌備網路空間軍事行動的意願和機構迅速發展。
最後,俄羅斯為避免和抵消美國航空航天技術優勢,以及美不斷增加的外太空軍事手段對國際戰略穩定和俄自身安全造成的顛覆性影響,俄國防部正在重啟和發展一系列外太空軍事專案,並對太空作戰進行了重新定義,將防空、導彈防禦和反衛星任務所需的外太空作戰能力整合在一起。在此概念指引下,俄羅斯航空航天部隊,在許多方面將是在一個指揮系統下將太空部隊、空軍以及地面的導彈防禦部隊的元素結合在一起,並高度融合的“三位一體”兵種。
結語
從衛國戰爭到冷戰的歷史,使“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了俄羅斯民族自豪感和戰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以來,軍人在俄羅斯社會地位高且受人尊敬。勳章獲得者和戰爭英雄,尤其是二戰老兵是普京提出的“俄羅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蘇聯解體後的龐大軍事力量剩餘成為了俄羅斯的經濟包袱,20世紀90年代也成為了俄羅斯軍人最為失落的十年。但透過軍事改革和兩次車臣戰爭湧現出的英雄事蹟,俄羅斯軍人的地位得到根本性扭轉。在2014年合併克里米亞和2015年出兵敘利亞的行動中,軍隊保衛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提升了國家地位,維繫了俄捍衛盟友的戰略信譽與可靠度,還體現了履行大國責任的形象,打擊了恐怖勢力,同時幫助平定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插手中東造成的混亂局面,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建立在軍改後新質化的俄羅斯武裝力量之上。高技術裝備的入列,遂行任務能力的提升,以現實為導向的軍事體制改革,同時也構成了普京及統俄黨的執政基礎,提高了其執政合法性,提升民族自信心,成為在俄羅斯面臨經濟制裁後其提振民眾向心力的重要依託。
可以說,在當今乃至未來10年,俄軍事力量仍將是俄大國復興構想和世界強國地位的重要抓手和戰略自信來源,也是維繫俄羅斯邊疆穩定和在歐亞發揮地緣影響力的主要倚靠。
(王思羽,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師資博士後;丁胤瑋,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片編輯:李晶昀
校對:欒夢